01.29 7小時途徑近200公里走進“抗疫”最前沿


7小時途徑近200公里走進“抗疫”最前沿


7小時途徑近200公里走進“抗疫”最前沿


7小時途徑近200公里走進“抗疫”最前沿


7小時途徑近200公里走進“抗疫”最前沿

長春晚報記者 于慧

29日,大年初五。衝到“抗疫”一線的第一天。

接到採訪通知的那一刻,自己想著能像醫護人員那樣衝鋒在前,心底裡也多了一絲興奮。可一瞬間,腦子裡又出現“反對”的聲音——“現在出去,多不安全呀?”“去一線採訪,不好吧!”就在質疑聲音出現的那一刻,心底裡也有了動搖。片刻過後,找出口罩的那一瞬間,職業的本能也告訴自己,必須去,只有到一線去,才能把最真實的場景傳遞給大眾,讓大家知道最真實、最原汁原味的“抗疫”故事。

8時許,記者跟隨長春市衛健委宣傳處的工作人員驅車向30多公里外的農安縣開安鎮張馬三家村駛去。大約一個多小時後,車停靠在農安縣開安鎮中心衛生院張馬三家村衛生室的門口。“辛苦、辛苦,快進屋。”中心衛生院院長姜興舜急忙招呼大家進屋。最近一段時間,衛生室裡除了醫護人員外,也很少能看見村民,“疫情”面前,大家也都很少出門,都在家安靜的待著。遇到身體不舒服,也都會先給衛生室醫生打個電話問問。眼下,這裡的醫護人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天兩次到外地返回的人員家中進行居家隔離測溫。

“到時間了,我得去給他們(外地返回人員)測體溫了。”一邊說著,衛生室所長杜金平一邊整理醫藥箱準備要出門。跟在他的身後,很快就來到一戶從山西打工回來的村民家中。“今天怎麼樣?”“挺好!”村民帶著口罩坐在炕上回答說。按照程序,杜金平一邊為其測體溫一邊做登記備案。5分鐘後,水銀體溫計從村民腋下拿出,杜金平看了看說:“36.4℃,沒事,正常。”口罩掩蓋下,村民的眼角邊依稀能看見微笑的樣子。“挺好,明天我再來,你快忙吧!”記錄、登記一系列程序完成後,杜金平轉走離開村民家,準備去剩餘8戶村民家。

走出這戶村民家,記者攔住了杜金平的腳步。“這樣的工作從什麼時候開始?”杜金平告訴記者,從1月24日開始,他和同事們結束了假期,開始加班加點的對村裡防控情況進行摸排,特別是對從外地返回的人員,更是要逐一進行入戶登記。為了監測外地回村人員的體溫情況,杜金平天天都去入戶進行登記,對於重點疫區回來的人員,最多的時候更是要一天去三次。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微信運動封面中能排第一。”說起自己這段時間有多累,走了多少路,這個小小的記錄已經幫他丈量了。結束採訪前,杜金平告訴記者,他雖然身為一名村民,沒有機會到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可當疫情來臨的時候,他也一樣會衝出去,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守好這一方村民,讓最基層的村衛生室成為村民最放心、最可信的依靠,當他們有難題的時候,他能用自己的專業醫學知識,第一時間給村民送去最及時準確的醫學知識,和最真誠的心理疏導。說完,杜金平揹著他的醫藥箱繼續前行在村路的雪地上,帶著他不知疲憊的身軀繼續重複著走訪、測溫、記錄、向上一級衛生部門彙報當天巡查情況……,如此週而復始看似簡單卻又責任重大的工作。

結束完村衛生室的採訪,車輛返回到市區,停靠在二道區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剛進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工作人員就拿出測溫儀給記者一行人逐一測溫。“測溫非常重要,不能馬虎。”中心副主任陳力達說。她告訴記者,自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他們就利用智能外呼助手設備實時把健康知識通過信息的方式,發送到轄區居民手機中。如今,隨著“家庭醫生”簽約的普及,已經有1萬多人能隨時收到他們的信息。對於社區移交的有疑似發熱情況的返長人員,他們也會入戶進行測溫和健康隨訪居家醫學觀察。

“我們一會就要去一戶居民家給他測溫。”陳力達話音剛落,衛生服務中心內的兩名醫護已經戴上口罩、手套開始了一級防護穿戴。隨後,在二道區吉林街道沿河社區黨委書記王微的介紹下,記者瞭解到,這戶發熱居民是一名快遞小哥,幾天前,他突然難受發高燒,由於平日裡只能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看著孫子的情況不對,就馬上撥打電話找到社區,第一時間,社區就將衛生服務中心聯繫後,呼叫“120”帶其去醫院進行化驗檢查。幸運的是,小夥子只是患上甲流。為了讓他能在疫情發生期間也能快點恢復健康,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們每天也會對其進行測溫觀察。對於那些從重點疫區或是外地返回的居民,通過社區的排查,她們也會參與其中,讓居民在1—14天的居家觀察中,通過她們每天兩次的測溫,及時瞭解他們居家的身體情況,如果出現發熱疑似病例也將第一時間得到上報並隔離觀察。

結束完測溫回到衛生服務中心後,兩名護士的鼻樑和臉蛋上已經被醫護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記。看著她們的樣子,陳力達也心疼地說:“都給我們整不漂亮了。”看似是說笑,但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從疫情防控開始的那天起,她們就已經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這個春節在她們的生活中也好像“消失”了,因為她們不僅比平時上班還要忙,更多的時候,更是要加班到深夜。每天,對於別人眼中居家生活的悠閒,在她們身上卻是一種奢求,因為她們真的沒有時間去享受那份輕鬆。看著別人在朋友圈中發各種過年的照片,她們卻沒有什麼能發,她們能發的只是那一張張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或是在為居民測溫,或是拎著消殺噴壺一個樓棟一層樓的一遍遍的消殺的工作照……

面對疫情,當我們看似安全甚至無聊宅在家裡的時候,在我們的背後,真的有太多人在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為了能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基層派出所民警也成為這場“戰役”聯防聯控中最關鍵的一員。當日下午,當記者走進朝陽分局長久路派出所的時候,民警們正在忙著登記信息。說起最近的工作,段繼宇警長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已經全員上崗,眼下,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社區做好對重點人群的入戶調查。除了這個工作,對於謠言信息的收集和闢謠也成了他們關注最多的點。這不,幾天前,轄區就有一位居民散佈謠言說她所居住的小區已經被隔離了30多人,一時間,引起周邊居民極大的恐慌,他們瞭解到,第一時間通過技術手段找到製造謠言者,在其家屬的配合下,謠言散步者很快到派出所投案自首,並及時在小區業主群內進行更正消除影響。事後,該名謠言散佈者也被處以行政罰款200元。對於這樣的案例,段繼宇警長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正確的分析消息來源,不要人云亦云。

當記者走出最後一個採訪點的時候,時間已經定格在14時58分。短暫的一天,走了農村衛生室、城市社區、基層派出所,所到之處滿眼都是抗擊疫情一線員工忙碌的身影和他們眼中累著紅血絲的疲憊感,當記者問他們累不累的時候,他們都說:“累!累的馬上就想躺在床上睡覺。”可他們卻不能,因為責任與使命在肩,他們只能繼續堅守在一線、堅守在最基層。面對他們的辛苦付出,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如果從外地返長,也請自覺到社區衛生機構登記並實行居家醫學觀察14天。只有這樣,才能讓每日為抗擊疫情辛苦奔波的人們得到片刻休息。

(長春晚報記者 于慧)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長春在行動”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