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以色列議會“三選”已過危機未消

馬曉霖專欄 | 以色列議會“三選”已過危機未消

馬曉霖

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以色列選舉委員會正式公佈第23屆議會選舉最終結果,儘管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利庫德集團取得36個議席而穩坐頭把交椅,並與最大對手中左翼“藍白黨”拉開3席距離,但是,整個中右翼陣營的總議席只有58個,依然達不到聯合執政所需要的61席。同時,“藍白黨”更無力撼動右翼陣營,因此,誰能成功組閣依然懸而未決,再舉行一次議會選舉也不無可能。總之,延續一年多的政治危機並未消除。

這是以色列一年內第三次舉行議會選舉,也是利庫德第三次連續小勝。這次大選剛一結束時,內塔尼亞胡就非常激動地對徹夜狂歡的粉絲宣稱取得“巨大勝利”。某種程度上說的確如此,因為縱向比較看,利庫德這次進步明顯。去年4月第21屆議會選舉中,利庫德與“藍白黨”的差距只有0.33%;9月雙方再次較量,落差依然保持在0.85%,可以說不分伯仲。今年好歹甩開5.48個百分點,內塔尼亞胡自然難掩得意。

利庫德這次明顯領先並非內塔尼亞胡有本事變戲法,也非800萬人口的以色列突然出現選民結構大調整,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送來“及時雨”。在以色列準備第三次選舉前夕,白宮於1月底公佈醞釀已久且十分神秘的《從和平到繁榮——改善巴以人民生活願景》,即俗稱的“世紀交易”、“世紀協議”、“特朗普中東和平方案”等。這份文件幾乎滿足了以色列長期謀求的所有要求,以犧牲巴勒斯坦民族權利的代價試圖解決巴以衝突。其中關鍵的一點是,允許以色列隨時吞併約旦河西岸。

反對“兩國方案”並主張吞併約旦河西岸的利庫德獲得美國的強烈背書,也自然吸引更多中右翼選民。美以合謀巴勒斯坦的勢頭像巨大漩渦引導著整體偏右的以色列政治光譜,支持“兩國方案”的甘茨也被裹挾著向右傾斜,公開歡迎“世紀交易”。“藍白黨”的搖擺反襯了利庫德的穩定與可靠,使原本不相上下的兩強態勢產生小幅落差。

儘管如此,小國以色列的兩巨頭內塔尼亞胡和甘茨,依然是矬子裡拔將軍,誰也無法形成絕對優勢而輕易籠絡幾個小黨組成穩定的聯合政府。儘管左翼阿拉伯“聯合名單”黨這次鹹魚翻身可能獲得15席,但它討厭利庫德也反對“藍白黨”,不可能與二者中的任何一個結盟,因此,只掌握7個席位的“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依然著扮演“造王者”角色,它投向誰的懷抱,誰就能笑到最後。由於態勢不明,該黨黨魁、前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利伯曼一直避免過早亮出底牌,以便左右兩便、來回要價而使本黨和他個人的利益最大化。包括內塔尼亞胡在內的主要候選人不止一次戳穿利伯曼的障眼法說,他反覆折騰的動機就是要自己拿下總理王座。

其實,利庫德和“藍白黨”兩大競爭對手結盟是最強大的聯合政府,內塔尼亞胡樂意“左右共治”而形成統一戰線,但是,沒有當過總理的甘茨堅持兩黨合夥必須先請內塔尼亞胡出局,這就堵上雙方兩好並一好的遠大前程,授權組閣的總統裡夫尼好說歹說就是撮合不成。內塔尼亞是執政歷史最長的總理,堪稱中東亂世老江湖,以色列“當代凱撒”,更是搞經濟的好把式,還得到特朗普家族的力挺。但是,內塔尼亞有硬傷在身,被指控受賄、欺詐和背信,這使得軍人出身的甘茨寧可拖黃組閣也不願屈從做聯合政府的二把手。

去年二次組閣失敗後,信心不足的內塔尼亞胡拉於今年元月向議會申請司法豁免權,推遲被起訴而引發的可怕後果。如果他這次組閣成功,有可能利用議會多數優勢修改法律使自己逃脫指控,否則將在3月17日受審。如果受審,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影響力將大打折扣,屆時不僅再次組閣希望渺茫,能否保住自由之身恐怕都是問題。以色列媒體預測,如果三宗罪成立,三罪並罰足以讓內塔尼亞胡坐牢13年。

以色列一年三選,創下建國來的政壇洗牌新紀錄,並有可能再選一次而再創紀錄。黨派林立,縱橫捭闔原本是多黨政治的必然,也符合以色列人求異不求同的傳統,但是,各黨及領導人為了所謂立場、政見和政策乃至一己之私來回扯皮,或公開討價還價,或私下交易苟合,置國家政治運行於停滯和空轉。裡夫尼在2日投票時痛心疾首地說,“我們不應再經歷一次今天這樣可怕與骯髒的競選,不應經歷這種無休止的不穩定,而應有一個為我們工作的政府。”

痛心歸痛心,厭煩歸厭煩,裡夫尼最終還得在內塔尼亞胡和甘茨中尋找能組建多數派政府的候選人。但是,問題在於,他倆的命運又掌握在利伯曼等小黨領導人手中。這就是以色列,選擇了這樣的政治模式,就得承受這樣的結果,無論好還是不好。

最短還要六週,最長額外再加四周,世界將知道以色列是否以及由誰牽頭組成了新政府,或者是否還要進行第24屆議會選舉。利伯曼在最終結果公佈後扔下一句很有分量的話,“近期不會再有第四次議會選舉”。也許他掌握的7個議席真又要決定利庫德和“藍白黨”誰是新的王了。

(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學者、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西溪學者(傑出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