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胖媽小阿楠


  • 我不知別人怎麼想,自己覺得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很神奇,從孕育、出生到成長一路看她變大、變強、變漂亮。陪她再過一次童年,再重溫一下學習的苦樂。好像時光機帶我又回到了兒時。看她吃我吃過的美食,摔我摔過的跟頭,玩我玩過的遊戲,吵我吵過的架,體會過我失敗時的沮喪,明白成功時的不易。
  • 總之,就像一本好書,慢慢體會,慢慢欣賞,慢慢揭開答案。想看一看這個和自己如此相像的孩子會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一路扶持著、保護著、跟隨著。

豆豆ww


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自覺的微微一笑!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覺得父母生我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的!這也是無數老人唸叨最多的一個答案:養兒防老。所以那時候覺得自己挺了不得的,父母以後就靠我了!

後來逐漸長大,當父母一遍遍的說起他們沉甸甸的期許的時候,我感覺父母生我,是為了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夢!

畢業以後,獨自在外漂泊,孤獨,叛逆,倔強,覺得自己之於父母就只是血脈的傳承,開枝散葉的任務罷了!

直到現在,自己已為人父母,才發覺那些通通都顯得蒼白!

我已生下兩個孩子,我生下他們,於我自己而言,僅僅是我想要我的人生有他們的陪伴。人生而孤獨,除了生命和疾病,也就只有孩子是真正屬於自己在這個人世的證明了!

看著孩子的一顰一笑,作為父母的心是溫暖的,柔軟的,你會感嘆,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可愛軟萌的天使!從牙牙學語到成家立業,我們一起經歷生活的洗禮,我們互相陪伴,互生憐惜!

養兒不期望他養老,也不期望他為自己圓夢,僅僅是想欣賞他的成長和在彼此生命中的陪伴!






貴妃的妃


當我生完孩子後,我發現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被放大了。他吃飯需要我,睡覺需要我,他隨時都非常需要我。

我見證他的成長,看著他長大。他從我的肚子裡的一個小胚胎,變成現實中活生生的一個人,具有自己的思想,能力和生活。

我覺得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

這就像你打養成遊戲吧!

在這個路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也有很多幸福。

可能延續生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經歷經歷了一段為人父母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真的太幸福了。


zozo買手日誌


生育這件事,我是專門研究過的,寫過一本書叫做《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當時就是研究一下中國人幹嗎這麼拼命地要生孩子。如果中國人不這麼看重生孩子,咱們也不會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生孩子它有很多的功能,有很多你可能平常沒有注意到,但是實際上它是有社會功能的。比如在鄉土的社會,他就是那種傳統社會,不是工業化的,沒有現代化的這個社會,他生孩子有一個絕對的功能就是養老功能。民間都有話就是養兒防老。

這個養老功能就是因為在前現代的社會里頭,當人老了,他勞動能力完全喪失了,不能夠再工作,他就會喪失這個生活的來源,完全沒有吃,沒有喝。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說人的老年,在他真正的喪失了生活能力,比如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在他喪失了活動能力的時候,有時候臥床,他還需要照料。所以生孩子是一個他的養老的保障,這個孩子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養老。

大家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在咱們中國的法律裡頭,都是孩子是要贍養老人的。如果你不贍養老人,那是違法的。有些不被贍養的老人,會去把兒子告上法庭,這是根據我們國家的法律。但是其他國家並不是都有這種法律的,就是好多國家並沒有就是說孩子有贍養老人的這樣的一個責任義務,如果你不贍養就怎麼樣。

費孝通有一次把中國的生育模式,專門寫了一本叫做《生育文化》的書,他說中國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中國的老人,就是上一輩父母要生孩子、養孩子這是恩情,孩子在父母老了的時候要來反哺父母,這是咱們中國也是也是報恩這麼一種邏輯,這麼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習俗和制度。

西方他就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他叫接力模式,父母養孩子也不是什麼恩,他們西方人不會覺得父母生了我養了我,你對我有恩,他沒有,所以他也不需要報恩,他就是一代一代這樣傳下去接力模式,這個其實是中國人生孩子最主要的動力。

人類的演化過程大約經歷了400萬年。

經歷了數個這樣大冰期和2萬年一次的小冰期。

不是“為了繁衍後代,為了基因續存”而生,

而是沒有狂熱的生育慾望,早就被自然選擇掉了。

大部分人並不會去想為什麼要生孩子,

只是在順應一種冥冥之中召喚,

那是來自基因深處遠古的本能。

我們是經過殘酷的自然選擇後,

有旺盛生育慾望的種群的後代。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

生育後代所做出的付出,在於給人間帶去了新的生命。在你死亡後,後代為你供奉的這份懷念,即為你生命價值的一份證明。

在這種哲學觀念裡,生孩子可以樸素的理解為,我們能為世界留下了點什麼,他們一代一代的傳承,讓我們永不畏懼死亡。

同時,也可以做更廣義的理解,“後代”不僅僅只能是血緣上的繼承,人類歷史上熠熠生輝的那些名字,他們所“生育”的一首名曲、一個算式、一張圖畫、一篇詩章等等,也都會有一代代的追隨者將他們放在心中,所以他們也永遠不會“真正的死亡”。



春衫君


這個問題問得好。

生孩子多痛苦,懷孕期間,產前產後,如果有個好老公,無所謂,為了他,生了就生了。

可男人喜歡亂播種啊,播種有的不發芽,有的發了芽也被掐滅了,真正每年生下來的孩子不如打掉的一半。

好殘忍,但也很無奈不是嗎?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在佛家,孩子就是你上輩子遇到的人,他今生來報恩來了,當然,熊孩子是來報仇來的。

什麼能證明一段完美的愛情?那就是孩子。

生吧,但不要重男輕女,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



小手暖心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我們假設現在有一種機器人,設計這種機器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搬磚。從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不停的搬磚,一箱有一箱的搬運,直到最後,他再也搬不動了,因為機器老化,最後淘汰。他的一生就是搬磚。

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機器人慢慢的產生了一種高於搬磚任務的自我意識,有一個機器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這一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又要到哪裡去呢?結果其他的機器人都嘲笑他:我們的一生就是為了搬磚啊!這還用想嗎?

是的,我們其實就是上面的搬磚機器人!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理論:人類,如果更嚴格的說,應該是肉體層面的人類,其實本質上只不過是基因信息的宿主。基因信息給了這個宿主做了一個宏觀意義上的規劃,內容就是生存和生殖。只有生存下來才能生殖下去,反過來說,生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更大意義上的生存,即基因信息的複製和傳播。其實就是生命的延續。這樣看來,基因信息給人類做的這個規劃和機器人搬磚的任務基本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機器人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搬磚,人類也不知道基因信息為什麼複製和傳播。

在設計機器人的時候,就給機器人做了一些程序設定,就是搬磚會給機器人帶來快感,如果不搬了,就會給機器人帶來痛苦,就是這麼簡單。其實,人也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人們對生存充滿渴望,因為死亡讓人感到痛苦和恐懼。人為什麼會不斷地追求愛情,因為它能給人類帶來強烈的快感。其實,總是有一種力量在引導你,讓你去做這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你認真思考,仔細琢磨,你會發現這些事情都毫無道理。

現在回到人為什麼要生孩子這個事情上,經過上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生孩子是基因信息傳播和複製的唯一途徑。為了引導人類去做這件事情,人體的設定裡就包含了"母性""情感""生死""愛"等等一些感情。就像你看到一個可愛的小孩,小小的,你就會特別的喜歡,就會產生想要保護他的衝動,想要把他養大成人。但是這都是相對的,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小的昆蟲,你就不會覺得可愛。因為你身體的激素被激發,你才會有覺得嬰兒可愛的感覺。就像你看到了一個帥哥,一個美女會有喜歡的衝動是一樣的。其實這就是生殖本身的誘惑。


那人為什麼要生孩子呢?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沒有人能提供標準答案的!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基因信息的傳播到底是為了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從無神論的角度看,人死不能復生,那我們還為了什麼終其一生的去傳播和複製這沒有意義的基因信息呢?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是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很難理解,永遠沒有答案。就像上面說的機器人,無法回答它為什麼一直在那搬磚一個道理!

如果放在以前,生孩子還有所謂的養兒防老的作用,但是想想,現在的老人有多少人能指的上兒女呢?所以這個作用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如果有的人是為了情感陪伴,那麼養一個寵物也是可以解決需求的。但是寵物並不是每個人的需求,生孩子也一樣,未來不一定就是非生不可的。在未來,生孩子將成為人類一個非常慎重的選擇。



我覺得伴隨著人類不斷變化的自我意識,人類最終會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要到哪裡去。我們不在為基因信息的傳播和複製負責,基因信息只不過是我們肉體的寄宿者罷了。只有那個時刻,人類,才獲得了更加高級的自由。


卜子君


我覺得生孩子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按照傳統觀念來說就是傳宗接代,但這是老思想了。人生孩子其實就是能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另外,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同時孩子能為我們帶來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生了孩子,你可以釋放愛,還可以也

享受愛,並得到孩子回饋給你的愛,這種血肉之情是最深最濃的,這種愛也是最純最真,最無私最美好的。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感情也無法比擬也無法替代的,有了孩子你的人生才是圓滿的。

有句話說:我們陪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老,的確如此,在這樣一個共同成長過程中,一開始是我們在養育孩子,引領他們成長。當孩子們長大了,我們也就逐漸變老了,這時,是孩子們反過來扶持我們了,尤其當我們人老體衰的時候,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盡心照顧,才能日夜陪伴,孩子能為我們養老送終。

雖然,作為父母,我們不想依賴孩子,也不願給孩子添麻煩,但自己的孩子他們不捨得也不忍心,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顧。這就是所謂的:養育之恩與返哺之情吧。

人活著總得有個盼頭,有個精神支柱,孩子就是我們所謂的盼頭,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我是這樣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伊人伊語


我覺得人生孩子的理由都是各自不同吧。有的人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有的人生孩子是為了老大有個伴,到時候有地方商量要不要拔氧氣管;有的人生孩子是因為喜歡孩子;也有些人生孩子是因為大家都生孩子,我也要生孩子……

而我為什麼要生孩子呢?我只是覺得人從出生、青春期、談戀愛、結婚,一路走過來。生孩子、養孩子似乎就是一路上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如果沒有做過這件事,我會感覺整個生命有個缺憾。

就好比如果一個人一輩子沒有談過戀愛,或者一個人一輩子沒有一件自己稱心如意的事情一樣,如果沒有生孩子,可能到了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也是會有不甘的。

我的孩子,我不指望他給我養老;我也會教育他該拔氧氣管的時候絕不要手軟,因為那樣做是為了讓媽媽得到解脫;另外,別人生不生孩子,以及別人怎樣養育孩子,也不能成為我生孩子、養孩子的主要原因。

等我的孩子長大了,我會跟他說,我生他養他,並不是我有多高尚,相反,我肯定是自私的,我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其實我更多的是為了我自己有一個比較圓滿的人生!




只做1件事


我認為是 ,為了一生能夠完整,人才會選擇生孩子。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人到了婚嫁年齡就得結婚生子,延續後代,這可能就是大家所說的傳宗接代。

受這個觀念的影響,世世代代都按部就班的生活,但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湧現出了一大批“丁克家庭”。

就像電視劇《夫妻那些事》中林君和唐鵬飛,結婚就決定做丁克一族,雙方都算是事業有成,結婚十年,沒有孩子的羈絆,動不動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最後,為什麼也是費勁周折的要孩子?

因為沒有體驗過當爸爸媽媽的人生不夠完整。

在生活中,除了彼此,沒有小孩子的歡聲笑語,也沒有讓父母感受到弄孫為樂的快樂,更沒有享受到為人父母的快樂。生活中除去慢慢消磨殆盡的愛情,就孤獨的只剩自己。

因為有了孩子,我們見證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我們也有了爸爸媽媽這個角色,也有了無數個新的角色,正是這無數個角色,才使得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所以,有了孩子,我們才能嚐遍世間的酸甜苦辣,我們的一生才算完整。


鴨梨瑟瑟


這是個直擊靈魂的好問題,但是我不想用為什麼生孩子來回答,我更想用為什麼養孩子來回答,在不涉及種族滅絕的前提下:

一般人在養之前只是想到啪啪啪,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和養兒防老等。

大部分都是基於功利心和私慾。

我們不否認養兒確實可以在自己腿腳不方便的時候跑腿幫手,但如果為了養兒防老才養孩子,就會完全把子女和父母的關係變成了交易。

任何有條件的、基於功利心的、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關係,不管外表掩飾的多麼美好,其本質都是交易,有交易就有爭奪,有爭奪就有傷害。

(只是單純的想要個孩子,什麼也不求,即便世俗覺得他很一般,我這裡也定義為非一般人)

但是養之後就不一樣了,一般來說,樹會成長,人也會成長,一般人並非永遠是一般人,寵物養上幾年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愛,而養孩子正是老天賜予的最好的路標,雖然有點模糊,雖然總和交易混淆。

那我們要為什麼養孩子呢?

這其實是一個不能以為了什麼來回答的問題,如果非得強行問出一個為什麼,最直接的回答是:為了學習實踐傳遞愛。

愛的基礎是尊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地給予,而非索取和得到,你可以動用各種手段管教,手段不能沒有,但是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

先說手段:

輔佐輔佐,有輔無佐是溺愛,有佐無輔是虐待,不可執著於一端,得其中道方可。(這裡的佐,引用的是意見相左的意思)

易經坤卦有云:元亨,利牝馬之貞。

牝馬即是母馬,而公馬則是牡馬,貞是貞固操守之意,為什麼說是牝馬之貞呢?母馬有一種獨有的特質,就是忠貞不二,而且它有一種桀驁不馴的氣質,就是有原則性的順從公馬,而且非常符合地坤的柔順,它的順從並不是盲目的,故而說坤象牝馬而不是其他動物。

所以情相交這裡指盲目支持,以心相交這裡指有原則,也就是手段上有輔有佐,目的上有愛有願。

偏向任意一端都不是真正的愛,都不算真正的尊重。

下面說目的:

為什麼養孩子:為了學習實踐傳遞愛。

但是我們學習實踐傳遞愛,有很多條路,不一定必須通過養孩子來達成目的。但是如果你想養孩子,或正在養孩子,請一定以學習實踐傳遞愛為理由,否則就很可能淪為交易。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愛:

愛的基礎是尊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地給予,而非索取和得到。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愛是願力,願和欲是相對的。

願是無我的,比如說我祝願我的老闆張先生健康長壽,這就不是願,而是欲,為什麼呢?因為張先生是我的領導,這就相當於拍馬屁,但如果這位張先生和我毫不相干,我祝願他健康長壽,我在其中不會獲得任何的個人的私利,就可以叫願。

所以養孩子很“簡單”,第一發願,第二行願。

當下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只要你的言行舉動能夠淡化了你心中那個我的執著,這就是屬於養孩子的“學習實踐”,從一個有我的凡夫走向一個無我的智者(有人管他們叫聖人,也有人管他們叫佛),做到了功成不必在我,這就是養孩子的意義。

“願力”之所以大,為其無我、無執,若其有我、有執,何大之有?

為我者敗之,執我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為私者見“愛”之小,

無私者見“愛”之大,

寬門窄門,亦復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