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沒死,她最後會和孫少平結婚嗎?

DNF暴走的鬼劍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把田曉霞寫犧牲,是因為這樣寫至少還可以保留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浪漫感人的愛情,至少還可以留給讀者更多的遐想。

假如田曉霞沒有死,她最終會不會和孫少平走到一起?

我認為是沒有可能的。

沒有可能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田曉霞,而是因為橫在他們之間的客觀現實和孫少平本人。

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愛是真的,愛的死去活來也是真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孫少平的心裡也裝著田曉霞,也愛田曉霞,這一點也沒假。他們之間的愛情純淨的幾乎不夾任何雜質。

但這僅僅只能放到愛情層面上,如果一旦面臨婚姻的話,那就會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第一、即便田小霞可以衝破任何束縛,死心塌地的要嫁給孫少平。田福軍也絕對不會滿意這門婚事。儘管說田福軍也是一個好乾部,他對孫少平也有好感,但好感歸好感,並不等於他要犧牲自己女兒的幸福和一輩子來接受孫少平這個女婿。

田福軍的心裡很清楚,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有根本上的差距,他們相知相愛,相敬如賓,在一起,談戀愛,這些他都可以接受,但是一旦談到婚嫁,估計田福軍作為一個父親是無法接受的。

第二、即便孫少平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通過田福軍的幫助,能儘可能縮小與田曉霞之間的差距,但根據孫少平的性格,他是絕對不會接受別人對他的憐憫和施捨。他其實和他哥哥孫少安在這一點上是相似的。儘管他心裡也愛著田曉霞,但是他知道自己和田曉霞之間的差距。所以,從孫少平自身來講,他本身就不能夠接受這樣的婚姻,因為他始終覺得自己根本就配不上田曉霞,就沒辦法和田曉霞生活在一起,因為他知道他自己和田曉霞就不在一個世界裡。

第三、田曉霞和孫少平相親相愛,那還只是青年時期,涉世未深,如果走到了婚姻階段,那事情就完全發生了變化,那就不再是一個浪漫感人的愛情故事,取而代之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過日子。

田曉霞的生活圈和孫少平的生活圈完全是不相同的。田曉霞的家庭背景和孫少平的家庭背景也完全是兩個世界,這樣兩個世界怎麼可能會融合到一塊兒呢?

第四、如果田曉霞沒有犧牲,她最終和孫少平結了婚,並且過著和和美美恩恩愛愛的日子,那這部作品就不是平凡的世界了。

這樣的結局也就不符合平凡世界這部作品的主旋律和主情感基調了。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打動億萬讀者,之所以會成為不朽的作品,其美就在於悲慼。

孫少安和田潤葉走不到一起的悲慼,賀秀蓮得了重症死了的悲慼,李向前殘疾的悲慼,孫少平師傅之死的悲慼,孫少平最終娶了師孃惠英嫂的悲慼…………,所有的生死離別,悲歡離合都是平凡的世界,都是平凡世界中悲慼的美。

路遙在寫田曉霞和孫少平這兩個人物時,其實一開始就註定結局。

但為了保留他們之間純真美好動人浪漫的愛情,所以需要把田曉霞寫犧牲。

假如田曉霞沒有犧牲,那接下來怎麼寫?寫他們走到一起?或寫他們就像孫少安和田潤葉那樣沒有走到一起?

這樣寫的話,這部作品再美不美?


教育探微


我覺得可能會一時衝動走向婚姻,但是婚姻可能並不能“善終”,最後的結局也可能還是離婚。就像少安,如果跟潤葉走到一起,最終的結局我覺得還是避免不了可能會離婚的結局。


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結婚可以源於愛情,但是婚姻的延續和維持靠的可不僅僅是愛情,是價值觀、生活習慣、經濟實力、地位、教育背景等方面的高度匹配。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無論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感情,還是孫少安和田潤葉的感情,顯然都不符合這些要素。


換句話說,孫少平和田潤霞、孫少安和田潤葉的關係模式中,理想主義的要素太重,世俗方面的考慮過輕,理想主義能夠支撐愛情,但支撐不了生活。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雞毛蒜皮。所以,孫少平和田潤霞、孫少安和田潤葉的關係,註定只能停留在遠距離的、烏托邦式的精神戀愛層面,一旦觸及真實的現實,可能面臨的就是幻滅。



更何況,時代也會變,個體根本抵擋不了時代洪流。就像前些天的《芳華》,那樣的故事註定只屬於那個時代。《平凡的世界》也如此,它是中國特定年代的故事,那是一個從上到下充溢著理想主義激情的時代,是一個詩性瀰漫的時代,是一個“理想可以當飯吃”、物質貧瘠和精神富足的時代。90年代以後則不同,90年代是一個物質主義凱歌高奏的時代,在市場化的時代洪流中,詩人隕落、文人下海、理想幻滅、金錢當道……理想主義式的孤傲和堅持在時代的洪流面前如此不堪一擊。

無力面對並抗拒時代洪流的,也包括了《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先生。他個人捉襟見肘的生活、自身婚姻的悲劇何嘗又不是一個生動的例證呢?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田曉霞的死、潤葉和少安的分道揚鑣,似乎就成為必然的命運。因為畢竟,理想未竟的遺憾之美與理想實現後的幻滅相比,前者依然能給人保留希望,後者帶來的則是絕望。


孫衛華


這個問題是偽命題,在那個時代背景中路遙筆下田曉霞必須寫死,如果書中的田曉霞不去世,而是和少平生活在一起,那就不叫《平凡的世界》而應叫平庸的世界。當年城市和農村、市民和農民之間有代差,誰敢跨越鴻溝誰又能跨過鴻溝?

我們先順著路遙的創作思路捋一捋,他的成名作《人生》已對城鄉之間的愛情做過描寫,高家林看上了縣廣播站的黃播音員,都談婚論嫁了,按說他倆人之間的綜合差距比少平和曉霞要小的多,照樣被拍死。再說《平凡的世界》本書,少安和潤葉的愛情已有蹤跡可尋,他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感情比少平他們瓷實的多,沒辦法當年的社會就是那個認知,城鄉差別就是那麼大,少安只能坐在雙水村河畔心酸,少平只能和曉霞談柏拉圖式的戀愛,婚姻免談,結局實在躲不過只能淹死曉霞,迎著惠英嫂走去,後面日子還得一天一天的過。跨越階層的幸福婚姻只存在於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裡。

再想說下作者本人,看回憶的文章,路遙和林達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還是有差別的,在路遙最困難的時候倆人分的手,對作者的傷害是很大的,我們看到書裡的感情生活就沒個一帆風順的,少安、金波、潤生、向前哪一個不是被折騰的死去活來,好在最後有個希望,就是蘭香終於實現了跨越,但是少平絕對不可以,這也是此書作為寫實作品的偉大之處。

致敬《平凡的世界》!致敬路遙!


開元亭長


本人認為他們兩個或許會結婚,但結局不會太好,離婚時有很大可能。田曉霞與孫少平在一起,談詩詞名著,有著共同的話題,倆人談的確實夠浪漫,只是對他們兩個一點不看好。

還不如孫少安與田潤葉這一對,他們倆都知道面對的是什麼問題,田潤葉曾打算婚後調到石圪節做老師,為了方便照顧家。孫少安考慮的更多,比如田潤葉婚後跟著他家吃苦,田福堂的態度,田福軍兩口子的態度,考慮的很全面。這也是他放棄田潤葉的原因,因為他發現倆人的家庭、身份差的太多了,有些困難很難克服。

孫少平與田曉霞比他們倆的差距更大,一個是農民的兒子,一個是地委書記的女兒,家庭差距大的有點離譜了。再說他們倆人,一個是大學畢業,在省裡報社當記者,有父親的助力,以後的前途一片光明。一個高中畢業,在煤礦上挖煤,前景就不用說了。

雙方的家長,孫家就不用說了,肯定樂意。田曉霞的媽媽這一關就很難過,當初田潤葉都被她當做了政治的棋子,何況自己的親閨女,絕對不會允許她嫁給一個農民的兒子。田福軍看著挺開放的,但是涉及到了他自己的利益,也是不會含糊的。孫少安與田潤葉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他很欣賞孫少安,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時候並沒有站出來幫他。要是孫少安有他的支持,又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壓力,直到事情已經有了結果,才出來裝好人,典型的得了便宜賣乖。

再說他們自身的問題,一旦結了婚,日子怎麼過?一個在煤礦,一個在省城,兩地分居肯定不行。倆人還都熱愛自己的工作,孫少安打算以後考煤炭技術學校的,田曉霞更是熱愛自己的記者崗位,如果在一起,必須有一個遷就對方。田曉霞肯定不會離開自己的崗位,畢竟記者在當時稀缺崗位,以孫少平那強烈的自尊心,更不可能跑到省城,依附田曉霞。

他們倆的愛情太過理想主義了,談個戀愛可以,要是真正的過日子,在生活中是經不起考驗的。田曉霞即使還活著,她與孫少平也不會走到最後的,因為各方面差距太大了。

甚至田曉霞還不如金秀考慮的成熟,金秀在考慮她與孫少平的關係時,結婚以後都想好了,直接調到煤礦上的醫院工作。同時他們家庭條件都差不多,自小相熟,可以說非常合適,只可惜被孫少平拒絕了。


音樂v驛站


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

我覺得會,前提是要跳出路遙的筆。為什麼這樣說,首先已經提出這個問題,就有思考的價值,也開始我們的假設。當然,各抒己見,君子和而不同。



一、首先,我們先來看問題本身。

誠然,孫少平和田曉霞在那個特殊時代面臨著最大的階級層面威脅。但書中,已經有新時代的影子在萌芽壯大。少平的思想也從土地裡長了出來,而且茁壯著,他和田曉霞相信著這段感情,孫少平有著不死的文人理想,書中引用了吉爾吉斯人的古歌,而他們倆無疑在那個時代,有相戀的勇氣,有約定赴會的勇氣,就有了自由的意志!思想在騰躍,又為什麼要被階級禁錮。況且,孫少平有足夠的進步空間,若田曉霞不死,有些路不一定偏要按照書中死去步驟那樣走。

二、其次,我們來看為什麼會走向這個結局,為什麼田曉霞不死又會跳出這個結局。

1、路遙對自己的愛情是抱有遺憾的。

路遙在任縣革委會副主任時,曾和一位北京插隊女知青,原延川縣戰備文藝宣傳隊演員林紅相戀。最後感情不了了之,心裡留下創傷。

所以路遙對於少平和曉霞的愛情實際是他自身經歷導致的不自信,與其殘酷地將他們拆開,不如以生死來保護這段感情的純潔。所以早早在少平和曉霞約定時埋下伏筆。

書中的痕跡除了約定那一段還有很多,他不可能把圓滿的感情走入一開始奠定的格局中,為什麼說是奠定的格局,小說的第一段話就寫到“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看來就要過去,遠遠還沒有到來!太多的都是美麗的表象了。



2、為什麼田曉霞不死也許會跳出這個結局

因為少平不是完全的路遙。少平看得到大哥少安和潤葉的遺憾。不說前車之鑑,至少,少平的思想比他的哥哥要自由,不斷地接觸外界,侷限性在走向解放。為什麼就一定斷定他和田曉霞的命運呢?苦難若不將人殺死,便會讓人重生了。純粹的愛情,誰說不能存在呢,思想使人富裕。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阿謙的故事小酒館


我認為一定會的,在那個純真質樸的年代經過歲月的打磨而結合的愛情,其本身是能經得住風雨考驗的,曉霞和少平作為同學一直到高中畢業,她親眼看到了這個農村少年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這是一種人格境界上的提升,具有無窮的魅力,這也是曉霞喜歡欣賞孫少平的那一點,否則曉霞就不會拒絕高老的親孫子的追求,轉而去喜歡一個毫無根基和背景的農村窮小子了

少平是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小夥兒他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他不甘心一輩子待在農村,因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而有夢想和追求,正是長期從校園和書本的知識中浸染得到結果,這一點可以從少平和潤生媽媽借的那本書《鋼鐵是怎麼練成的》窺見一二,少平在草垛上點著煤油燈,花了一夜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心靈深受震撼,從此更加堅定了走出去的想法,因為他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他嚮往的東西,他一時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是卻一直撩撥著他的心絃,指引著他探索未知的方向

曉霞,作為一個縣革委會副主任的女兒,從小就受到爸爸田福軍的深刻影響,她不隨波逐流,敢堅持己見,只要是內心認可的事情,她是一定要堅持到底的,這一點從她一開始就拒絕高老的孫子以及後來的和省委書記喬伯年據理力爭去參加抗洪救險就可以看出來,因此她很早就認定了孫少平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有為青年,註定不會平凡的度過一生,所以她其實早就心有所屬了,那個人一定就是孫少平

所以說,如此純真質樸而又心意相通的兩個人,怎麼可能不會走到一起呢,只不過,突發的大洪水和突如其來的危險,帶走了曉霞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這一點也彰顯了故事的悲劇結局以及她和少平平凡而又偉大的愛情,每次回想起這一幕,小編總是感傷的不自覺的潸然淚下,愛情總是美好的,希望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有一個美滿的結局!


小梁講電影


田曉霞在《平凡的世界》中是一個很另類的女子,她家境優越,父母為人開朗,正派,尤其是他的父親,身在官場而沒有一絲做派,心胸開闊,博學多識,這種家庭氛圍給田曉霞帶來的薰陶顯而易見。智慧,美麗,個性突出。同他的堂姐潤葉一樣。



這是瓊瑤塑造的接近完美的一個人物,是路遙心目中的天使,聽說當寫到田曉霞死了的情節時,路遙痛哭流涕,難掩傷心之情,打電話將遠在外地的弟弟叫到身邊,傾訴自己的哀傷。那麼如果田曉霞不死,劇情又會如何發展呢?


1.咋們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孫少平出身卑微,家中也沒有任何的背景,而田曉霞是市委書記的女兒,從小不愁吃穿,有著崇高的理想,也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倆確確實實可以談戀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投意合,不想家庭背景,不考慮未來,不顧一切投身愛情,這對於處於學生時代的他們來說並無大礙


2.雖說談戀愛無所謂,但兩個人真正要走入婚姻的殿堂,並且想要廝守一輩子,又豈是愛情就足以支撐的。小到柴米油鹽,大到人生價值觀,這會成為他倆在一起的重重障礙,就像孫少安與潤葉,就算最後他倆在一起了,估計也會以離婚收場。路遙將現實生活表現得淋淋盡致,在生活面前愛情有時候並不能理想主義。


所以說,就算田曉霞沒有被洪水帶走,當然這也符合她的人物設定,無私無畏,他與孫少平也不會在一起,因為他倆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為什麼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要講究個門當戶對,你想想阿曼尼配草鞋會有什麼好結果嗎?


哥德巴赫的朋友圈


我覺得會,少平與曉霞的相識到相戀,沒有曉霞的支持,他兩是不會成功的,從原著或者電視中,曉霞可以說是思想走在前列的女性,她不保守,內心自由,不世俗,在原著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少平因為從農村來的,表現出不自信。哪怕是曉霞多次的暗示,少平也在告訴自己我跟她不合適,或者說我孫少平配不上她。

但是少平為啥還是跟曉霞間有了愛情呢,關鍵曉霞的行動讓少平明白,以及作者安排曉霞的結局,告訴我們把握當下才是真的,就像女兒死後,福堂叔對少平的幾句話:感謝你在她去世前品嚐到愛情的味道。

很多人都在拿現實的門當戶對去比較他兩的愛情,因為我們的婚姻價值觀就像當時的人們一樣,結婚需要彩禮,結婚必須門當戶對,因為我們是被現實傷過或者嚇過的人。但是年輕的我們總想去挑戰一下現實,只要你肯努力,不會隨著環境去沉淪,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儘管我們心裡都會有一個結果,但是換做任何一個人,我相信你會在當時做出跟曉霞或者少平一樣的選擇,因為當時的我們是快樂的。

歡迎訂閱我:雙人影視


雙人影視


《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之死幾乎是整本書裡最讓人落淚的情節之一,在路遙筆下,曉霞陽光、美麗,有著高貴的靈魂,超越世俗的眼光,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與浪漫情懷的女子,幾乎就是“完美女神”形象。

路遙在小說中,給農村小夥子孫少平的人生,贈送了這樣一位女神一樣美好的靈魂伴侶,最後又親手將她擊碎,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是有意將美好的一面在讀者面前摧毀,從而加劇了小說的悲劇性,是現實主義文學不得不服從的結局。

試問,假如曉霞沒有死於洪水之中,按照小說前文的交代,她和她的心上人孫少平就要確定戀人關係了。一個是堂堂省委書記的女兒,省報記者,一個是高中文化水平,農村出身的煤炭工人,這樣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之花,如何嫁接到現實殘酷的土壤裡讓其生根發芽?

《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的存在,是作者路遙浪漫化的設置,他讓貧瘠、苦難的小人物的命運裡泛起了浪花,然後,他又不得不親手摧毀這夢幻般的美好,因為,活在這平凡世界裡的小人物,都是苦難的寵兒,無論田曉霞也好,田潤葉也好,她們都是那麼美好,卻都是窮小子孫少平、孫少安遙不可及的女神,而即便是觸手可及的秀蓮,也要殞命於生活的苦難之中,給剛剛看到生活曙光的孫少安留下一個殘酷的幸福幻影。

所以,即便田曉霞沒有死於那場洪水,按照《平凡的世界》的寫作邏輯,她或許活遭受另一種殘酷結局,或許,她會與孫少平結婚,到頭陷入的不過是更殘酷更悲劇的因階層、等級早就的無法跨越的日常悲劇。


例外狀態


我認為不太可能結婚。

首先,兩者的家庭相差太過懸殊。田曉霞出生在一個幹部家庭,他爸爸最後已經是省部級的幹部了,而孫少平最後也只是一個小煤礦的帶班班長,可以說兩人的家庭地位懸殊、天差地別。雖說小說中的田福軍並不是一個世俗的人,從一開始就沒反對他和孫少平交往,甚至還鼓勵他們交往,但是戀愛和婚姻完全不是一回事,戀愛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為愛瘋狂,但是結婚就不一樣了。且不說他爸田福軍贊不贊同他們在一起,單是他母親就一定會反對,這點從她給潤葉介紹李向前就能看出來,她之所以給潤葉介紹向前原因有二:一、他認為潤葉和向前兩家門當戶對,相比較少安雖然很優秀,但是條件很差;二、向前的父親和田福軍是同事,在工作中能幫助他的丈夫,有些政治聯姻的意思。對於她的侄女潤葉尚且如此,作為自己的親閨女她肯定會給曉霞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另一半。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田曉霞是一個記者,在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讓人很羨慕的職業,即使在現在也是一個光鮮的職業;孫少平雖說也有著與命運抗爭的心,也一直為此努力著,但是他的起點相對來說太低,因此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泯然眾人矣”。他和田曉霞兩人的記憶還只停留在學生時代,慢慢的他們之間的共同話語會減少,思想和觀念若是長時間沒有交集,肯定會出問題。就像我們學生時代的許多朋友,在學校的時候關係非常密切、形影不離,一旦步入社會,因為各自經歷不同,起初還會聯繫,時間久了慢慢的兩人之間沒有了共同語言,自然就會逐漸斷了聯繫!試想一下,一個研究生和一箇中學生整天呆在一起會有那麼多的共同語言嗎?


接下來說一下小說中,田曉霞為什麼會死。因為路遙是一個寫實的作家,他的小說都是寫實的,也就是說都是貼近生活的,不管是《平凡的世界》還是《人生》都是如此。現實生活中,像田曉霞和孫少平這樣的戀愛,能最終走到一起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為“當愛在現實面前原來那麼脆弱”。因此,作者以寫實的態度,讓田曉霞的生命在救人的時候戛然而止,雖說讓讀者感到惋惜與不捨,卻更加體現出了“真實”。

我是養蜂達人,我喜歡關注社會民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大家在下面提出不同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

喜歡我的觀點可以關注我,想了解蜂蜜和蜜蜂也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