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囧媽》好看嗎?對於該片,你有哪些想說的?

話嘮小橙子


剛刷完囧媽,意猶未盡,覺得徐導的這部新囧片還是很不錯的,囧系列四部裡面按喜劇效果排序應該是在第三,第一人在囧途毫無疑問,第二泰囧,第四港囧。按故事敘述來排的話,我認為可以排在人在囧途之後位居第二。

囧媽主要講述的是親情跟愛情的自我救贖的故事,故事設置的還是很下心思的。劇情的發展過度很自然流暢。笑點也是講究的是讓你會心一笑,不存在強行撓你胳肢窩的狀態。淚點也是在母子之間超生活化表演的相處之中讓你感同身受,不知不覺中溼潤雙眼。

劇裡的笑點有幾個都挺巧妙有意思的,一個是郭京飛打電話時候的鬥雞眼,一個是就讀中文古漢語的俄羅斯美女的一個接一個的用過度的成語,再一個是客串沈騰那一段。

劇裡個人覺得容易戳淚點的也有幾個,印象最深就是媽媽為了兒子奮不顧身以身做餌引來熊的鏡頭。還有一個是母親終於站在夢想的舞臺時候,幕布已降大半,仍然堅持唱下去。這裡也挺下心思的,把本來的謝幕演成了一個特別設計的樣子。還有就是最後跟妻子達成的和解,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有一種愛叫放手。[呲牙]

該劇在主要演員跟客串配角上都選得很合適,這就避免了港囧裡的問題,故事演繹起來更讓人容易信服共情。如果我們不是對徐導有很高的期待值,我覺得這部片的評分應該會更高。只是該劇不得不套在囧系列外殼下演繹,造成一定程度下削弱了不少好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有囧系列這個IP還有利益挖掘前提下,想全新開拍一部全新故事還是挺難的。所以,徐崢導演以後的作品,我還是很期待的。


靜靜中了十五億


剛剛看完,評分6分左右吧,沒有特別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特別出眾亮眼的角色,就像一部連續劇。

總共兩條故事線,1、徐崢跟媽媽搭火車去莫斯科是主線,2、徐崢跟袁泉鬧離婚爭事業是副線。主線分三個部分,開頭是大吵大鬧互相傷害,中間是遇難脫險互相理解,結尾是完美演出看開一切。副線也分三個部分,袁泉力爭暖霸美國發展,徐崢不按套路截胡袁泉,徐崢看開一切好聚好散。

角色方面:

袁泉的角色很棒,安靜內斂,充滿智慧,一位彬彬有禮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人物對話有張有弛,清晰明瞭。

賈冰的角色有點差強人意,表現不飽和,幾句自言自語的文字也是很生硬,表情有點做作。





夏雨雪xyx


很高興來回答此題。

2020年大年初一零點,電影《囧媽》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實現了對觀眾們的承諾兌現,在5大app平臺準時上線播放,而且還是免費的,只是可惜的是在這部影片播放還不到60分鐘的時候,就有觀眾給予差評的吐槽,整個影片的評分未破7,目前更是跌至6,《囧媽》這部電影也是徐崢“囧”系列影片的收官之作,與其前面幾部“囧”比較我個人覺得有點遜色。

從《囧媽》這部影視的故事情節來看,劇情較為簡單,由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和袁泉已經預備協議離婚,徐伊萬不想放手,本來預備飛到美國阻攔袁泉生意,試圖留住這段感情,沒想到護照被要去莫斯科表演的媽媽帶走,於是上演了火車上的劇情,整個劇情都是圍繞這條主線開展。

在陰差陽錯之下,徐崢和媽媽坐上了六天六夜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火車,由於母子二人缺少相互的溝通,互不理解,在旅程發生的故事情節使母子二人認識到各自的問題,最終得到和解;徐崢和袁泉也想明白了他們的關係,最終以大團圓結束了劇情。

徐崢的“囧”系列都是以旅途中發生的爆笑故事為主,《囧媽》這部電影也不例外,旅途中看到徐崢和所有演的員互動,特別是賈冰的出演增加了整個劇情的幽默感。

徐崢與袁泉的婚姻徹底破裂。他把情緒發洩在母親身上。他把死去的父親當作木筏,攻擊她的妄想症,並稱她父親是由她強迫死去的。這種情緒的爆發顯然是影片最大的轉折點。觀眾能看到的是,母子倆對視著對方,母親氣憤地扇了徐崢一巴掌讓徐崢下車。

下車後,進入熊出沒地域,用旋轉木馬將黑熊撲倒,母子倆穿過冰河,乘熱氣球飛向目的地,在幫助母親實現了在大劇院領唱的願望後,徐崢突然想了一想,徐崢試圖用《紅梅花兒開》的合唱讓觀眾忘記整部電影所說的話,這似乎有些用處,但被遺忘的是情節、感覺或記憶。

這樣一條簡單的主線甚至可以拍兩個小時,可見故事的分散性。所有的笑聲都像是在短視頻平臺上播放的30秒搞笑句子。接過一個又一個的戳,戳癢想笑,戳兩下有點煩躁,戳來戳去只想喊“別挑我!”

看了那些不好的評論後,你會發現“平庸”、“無聊”、“語無倫次”、“整篇文章”等詞出現的頻率最高。這樣的評論比商業喜劇電影的“醜陋”更可怕。

如果你再看錶揚,你會發現有很多詞像“感動”、“人情”、“溫暖”和“思考”,而且大多集中在點評階段。很多人分析電影的核心,試圖拼湊出一個大多數人都能引起共鳴的深刻的生活故事。

所以看來,《囧媽》真的是徐崢意志的完整體現,無論是故事的內部還是外部,徐崢都沒有“平衡”。


寫作範


首先感謝字節跳動,真的牛皮,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滑稽)。凌晨0點熬夜看完的,說實話感觸挺大的,感覺的影片裡的一些片段和生活其實一樣的。個人感覺這是一個笑中帶淚的片子,裡面充滿了兒子和母親的衝突。正是這些衝突,讓我們明白愛一個人是怎麼樣的。

不管是誰,這麼大的年紀和自己母親一起在火車上這麼久(一個禮拜吧)都會受不了。同時自己的婚姻和事業還出現了問題。一開始徐伊萬和母親就開始存在矛盾,比如母親報團去莫斯科表演,作為兒子一看就懷疑母親是不是被騙了。這不是和生活里老一輩人買保健品老是相信網上的謠言騙局不是差不多嗎?對於兒女的勸告,父母們從不覺得錯。再到後來火車上,這麼大的成年人在打電話時候,被母親喂西紅柿…無論何時,父母們從把我們當小孩,覺得我們該這樣或者該那樣,很少去問我們要不要,去問我們的感受。除次之外,我覺得影片中還有關於婚姻的思考,徐伊萬到離婚時一直也是愛著妻子,但是一直沒有說出口,反而用事業上的手段強壓對方。而妻子張璐一直想成為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其實無論是兒子和母親之間的親情還是丈夫和妻子的愛情,片中這兩種關係都不好。雙方的關係都是從為對方好出發,但卻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沒有問過對方的感受。

借影片中的臺詞:這趟俄羅斯之行是我從讀大學離開家二十多年以來,跟媽媽相處最久的一次。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總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止會扯皮


在家庭生活中單方面犧牲太多的媽媽,往往極為害怕孩子因為缺失父愛而比其它雙親家庭的孩子低人一等,所以要成倍的付出母愛,試圖用成倍的母愛去抵消父愛的缺失,愛的用力,愛的暴力。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偉大如母愛也難迴避這點,成倍付出母愛的媽媽往往也會成倍的期待孩子,一人涵蓋爸媽雙方的期待,期待的用力,期待的暴力,藉以愛的名義試圖滿足控制慾。

控制慾越強的媽媽孩子小時候越乖,因為乖媽媽才會開心,控制慾強的媽媽開心會成倍的慣孩子,對應控制慾強的媽媽也會成倍的生氣,很嚇人。小孩子心裡壓抑,懂得討好媽媽,滿足媽媽的控制慾。

伊萬第一次跟媽媽互動,就看見了stereotype,單親家庭愛的用力的那套問題,看見了自己20歲跟媽媽的狀態,標準的控制慾虎媽跟處處抵抗的兒子。

在這種有缺失的親子關係中,母子的互動是基於地位的博弈,小時候媽媽佔地位優勢能一意孤行,孩子大了孩子佔優勢能一意孤行,在各自的優勢地位裡當暴君。

徐伊萬這個名字,就是俄國暴君,伊萬。

媽媽當暴君的時候,不能說不愛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沒問題,但對應的有媽媽的一套規則,該怎麼穿衣,該穿什麼;該怎麼吃飯,該吃什麼,得媽媽定,要守媽媽的規矩,才是好孩子。

孩子長大長了暴君把太后打入冷宮,該給錢給錢,該請保姆請保姆,凡是能花錢買的東西都沒問題,但暴君媽媽的規則,抱歉,一邊玩兒去。

媽媽會很難適應,這是自己生出來的,一泡屎一泡尿養大的,怎麼說變就變了呢,小時候那個聽話的乖寶寶呢。

被親情困擾的都是善良有底線的人,被自己的修養折磨,做不到只顧自己,因此再懊惱再生氣最終也得繼續修補母子關係,吵架,冷戰,和好,吵架,冷戰,和好,在成長一路地位互換的過程中母子間會有一套獨特的溝通方式。即便他人看來嚇死人的放狠話,母子雙方都不會輕易崩潰掉,從小到大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說別給我加菜了,你說好的,然後又加了一筷子遞過來。

人長大是會重新認識親人的,小時候只看得見媽媽,長大了能看見她是一位女性,是獨立的人。

會慢慢知道媽媽的人生故事,童年,青春,戀愛,再跟自己結母子之緣以前媽媽已經有好長一段人生,重新認識這些會改變自己跟媽媽的距離、關係。

我們是媽媽帶到世上來的,媽媽在,我們都是朝生看,一心想該如何活,心裡惦記著遠方跟未來;媽媽不在了,我們立即變成朝死看,這是父母跟我們的緣分,年齡越大越能感受到這點,也會改善我們跟媽媽的距離、關係。

兩個人的感情,一定是要有犧牲跟退步的,媽媽生養之恩,再給予我們受教育的機會,對大多數人而言都得我們為人子的一方先改變,主動妥協,改善,維護親子關係。

看這部電影,想起很多事,以前跟媽媽也跟電影裡徐崢跟他媽的互動模式差不多,粗暴、蠻橫、控制慾,但都基於愛,方式不對,效果適得其反,相愛相殺,互相折磨。後來大了,也像徐崢跟他媽一樣,重新認識媽媽,主動妥協、退讓、維護,把愛引導到正確的方式上去,就能跟媽媽變成朋友了。

第一次跟媽媽出去旅遊,本以為會是一段美好的旅途,結果一路吵架,從住酒店到吃飯,從交通工具到小購物,兩個人站在自己的觀念裡捍衛自己,試圖強硬的扭轉對方回心轉意跟自己保持一致,希望控制對方。

問題一個個暴露,換到全新的視角先看見,再才能想辦法修復、改善。

很棒的電影,因為囧是當年的網絡熱詞,從第一部到現在,已經習慣了囧的獨特的氛圍,換到其它電影裡會極其尷尬的設定在囧的氛圍裡就爆笑而不不會覺得尷尬,很囧。

母子關係拍的很好,therapeutic,希望同樣受控制慾困擾的家庭能受啟發,學著放手,把精力集中於獨立的自己,先好好愛自己,再好好愛家人,維持有幸福感的親子關係。





小蝌蚪大鬧天庭


鼠年大年初一,在網上看了電影《囧媽》。這電影原來是衝春節檔期的,但因為特殊原因撤檔,改為線上免費播出。

《囧媽》作為《泰囧》《港囧》系列影片,基本延續了“囧”系列的風格,作為賀歲檔影片,給過節增添歡快氣氛是合適的,但前面已經“囧”了兩次,感覺新鮮感不如前兩部。

這裡我要說說這片子的女主。驚奇地發現,《囧媽》女主角母親的扮演者是黃梅瑩。已經很久沒看她演出的電影了。

黃梅瑩,1950年生。她出演的首部影片是1977年重拍彩色片《萬水千山》。黃梅瑩年輕時真的很青春靚麗,在上世紀80年代可謂炙手可熱,要在當下絕對的流量擔當。不過,黃梅瑩主演的電影有個特點,她主演的兩字片名的影片上映幾乎總是一波三折。她主演的《瞬間》,曾經一度不能上映,不過好歹上映了。而她和劉文治主演的電影《苦戀》(拍攝時曾用名《太陽和人》),劇照都上了《大眾電影》封面了,但這片子最終沒有公映。時隔多年,又看到她在《囧媽》裡的表演,不過覺得她演喜劇牽強了點,感覺媽很好,囧欠缺,你認為嗎?





平凣的視界


囧媽這部電影倍受期待,也是首個院線電影在網上首播。

畢竟每個人看電影的喜好感受都不同,這部電影評價我個人認為在泰囧之下,港囧之上。個人給予這部電影7分。

囧媽

導演:徐崢 主演:徐崢 黃梅瑩

本片依舊延續前兩部套路,主角徐伊萬與妻子爭執,兩人共同研發產品暖霸(不知道是啥高科技產品,熱水器嘛(=_=)),因為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兩人即將離婚,妻子也決定退出中國市場到美國尋求發展。

就在伊萬決定去美國阻撓妻子時,發現護照丟在家中,隨後去找尋時,意外困於火車,與媽媽共度於赴俄列車,發生的囧事。

本片延續泰囧的喜劇風格,徐崢獨特的喜劇表現力依舊。

亮點:賈冰熒屏首秀 宋小寶的獨特表演客串

情感方面:展現出一個極具普遍性的中國媽媽形象,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如何調節。貼近普通大眾的,媽媽覺得體。

替最親密的人安排好種種事宜是正確的嗎,還是我們應該都需要一定的自主性呢。

豆瓣評分:6.3(暫時數據)


影視封箱


剛看完《囧媽》,就劇情來說感覺本劇一般,角色上來說有中規中矩的,有出彩的,也有差強人意的。

本劇總體來說一般,達不到徐崢“囧”系列前兩部的水平。

名義上是“囧”系列,主演們卻讓人毫無“囧”的感覺。

本劇主線是徐伊萬陪媽媽做K3去莫斯科的途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副線則是徐伊萬派遣表弟去紐約干擾自己即將離婚的老婆簽約的故事。

看過本劇發現,不管是女主角徐媽媽,還是飾演表弟的郭京飛,飾演列車員的賈冰,都沒有達到想象的效果。

徐媽媽完全是中國母親的感覺,但也僅是中國母親的感覺。如果本劇的主題是溫情類的,徐媽媽就是很成功的角色。但別忘記,本劇是一部喜劇,徐媽媽完全沒有達到預想效果。

列車員賈冰,反正我看過之後就忘記了他的存在。明明是有重要戲份的配角,卻讓人有一種遺忘的感覺。

郭京飛飾演的表弟,其演出效果和賈冰一樣。出場就存在,一直到結尾也沒能讓人記住他,毫無存在感。

個人認為,這三個重要角色發揮的或者設計的不是太完善。

其他角色的設定

劇中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徐伊萬的老婆,由袁泉飾演。

總體來說,袁泉飾演的這個角色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她也是副線上的主角,看過本劇之後讓人腦海中有一個幹練的女士的影子,總體來說角色比較成功。

看完電影之後,反而是熱氣球上的宋小寶,火車裡的大鵬等人讓我利息最深刻。

或許由於他們幾人自帶光環,但看過之後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熱氣球上的宋小寶了。

戛然而止的娜塔莎

徐伊萬和娜塔莎在火車上不期而遇,二人互倒苦水,還上演了一幕車尾幽會的場景。

但是,可惜的是娜塔莎下車了,不明不白地戛然而止了。

個人認為這是本劇的一大敗筆。

總體來說,本劇一般。達不到徐崢“囧”系列前兩部的水平。


阿飛看電視


#囧媽#講述了母子間的故事、那個不管你多大了都一直惦念著你,管著你、為了你奮不顧身、保護你的母親,故事開頭有些鬧騰,甚至是荒誕,隨著主線的展開詮釋母子之愛,夫妻摯愛的包容與理解,故事最終有了圓滿的結局,結尾的彩蛋也很有趣,劇情就不一一表述,留著大家好好欣賞。觀看也很方便在抖音或者今日頭條搜索#囧媽#就能免費觀看,今年春節陪著媽媽看#囧媽#更有觀感,祝媽媽們新春快樂



蛐聰聰


為徐崢和今日頭條點贊,雖然故事情節較之前囧系列的電影並沒有質一樣的變化,但是正直國難之際,在面臨這樣那樣得複雜內外環境時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前所未有和開創先河的。當然,一方面是徐崢,畢竟這樣做他也沒有什麼損失,另一方面是今日頭條,買了版權以後,並沒有像其他視頻網站一樣必須開會員,在這個特殊的大年初一還是給人們心中一絲歡樂,謝謝字節跳動,謝謝徐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