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上廁所用你們方言怎麼說?

用戶53275085170


來說一下我們家鄉的說法:走圈。

地方位於甘肅天水甘谷磐安鎮,很多方言也許是以前的官話,不過後來方言化了。

下圖是兌窩兒,用來踏辣椒麵,花椒麵。




張記菜籽油


河東夜侃0001:如廁的那些趣事兒…………如廁是文言文,解手上廁所的意思。在山西垣曲縣北窯莊一帶,方言把上廁所說成“去(起音)茅家”或“去茅哩”。我當兵以後,戰友們把上廁所叫“去一號”,到城裡住招待所,內急了也是問“一號在哪”?客房的號碼,直接從二號編起。隨著時代發展,廁所慢慢變成了衛生間,又演變成洗手間,到酒店賓館,總問“洗手間在哪”?朋友說話中內急,也會文雅地說“我去方便一下”。旅遊中途休息,導遊會喊叫“下車放水,男左女右”。調皮點的導遊會說“下車唱歌了”,就有人懟他“女的沒話筒,咋唱”?不管各地方言咋講,“解手”應該到哪都聽得懂。其實,這個詞本身講不通,用手而不是把手解開,如果意會,似是“解溲”的以訛傳訛吧。


詩瑪芊


看到這個提問,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能笑一天的糗事!

小時候,我們都愛看《還珠格格》,閒的時候也會戲精上身,玩起過家家遊戲,幾個玩伴就模仿起還珠格格里面的橋段,其中有個小夥伴他爺爺是鄉里鄉村的大知識份子,他耳濡目染也受到一些文化薰陶。我們玩了一段皇帝造綁架的戲碼,便把這個小夥伴綁到了大樹根下,然後幾個人開始了一段“深宮大戲”,可能是入戲太深,當這個小夥伴喊“朕要出恭”時,我們都以為是“他要出宮微服私訪”,看他大喊大鬧“我要出恭,我要出恭”,都以為他戲精上身,表現強烈,都為他鼓掌叫好,誰知道,接下來的一幕讓我們樂死了,首先看到他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一樣,隨後便聞到了熏天的臭氣,還夾雜著大蘿蔔的味道!

後來才知道,他喊“出恭”是他爺爺教他的,他在家也經常這樣顯擺,到我們這些文盲面前他算是自討苦吃。我們小時候上廁所經常會說“我去屙屎啦,撒泡尿”,文雅一點就是“去蹲個茅坑”等等,哪有“出恭”那麼高雅!

其實,我們那最常用的上廁所的方言便是“解手”。

在豫東地區,有人碰面搭訕,問“你弄啥去來?”答曰“剛才去解個手”。這個“解手”就是上廁所的意思。上廁所為什麼叫“解手”呢?

據說也是來自於明朝洪文、永樂年間的“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事件,是從那時候才開始的。 遷民是強制性的,人們窮家難捨、故土難離,用各種方法反抗著。官兵強迫百姓登記後,為防止逃跑,把他們反綁起來,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成一串,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頭,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訴小孩,"這裡就是我們的老家"。至今移民後裔不論家住何方何地,都雲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就是這個道理。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被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揹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路上就經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對了,我們方言上廁所還有一個常用的詞那就是“方便”,

至於方便一詞麼,顧明思義,方便是便利的意思,有泛泛的意味,除了上廁所其他許多事情也可叫作方便,比如我們常聽人說“與人方便,即是與己方便”,這是我們生活中用語,走不動了,想搭車請司機同志“方便方便,讓我乘一段路。”司機說:“好好好,你上來吧。”這也是方便。方便麵,一衝開水就能吃,也叫方便,內急,去廁所方便方便,都是同一個道理!

另外,就是剛才說到的“內急”,其實這個是一種生理表現,很直接的表達上廁所這個事實。

現在都走國際範了,別人問,

“幹啥去了?”

“剛去了WC”“WC”是英文water closet的縮寫,讀作“達不溜誰”,以前還掃盲,現在滿大街的標識,大家都清晰明瞭!不過關於上廁所的糗事,還是有很多人可以津津樂道的!歡迎留言互動~


歸鄉日記


從我記事起,奶奶輩兒的人都把廁所叫茅子、後院、茅坑。要不說一個人犟、不聽話,會說你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呢。

父輩兒的把上廁所叫方便、解手。等我們上了學才知道去拉屎撒尿的地方叫廁所,到了縣城又知道廁所也叫衛生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茅坑茅子、後院這個名稱被越來越文明高雅的廁所、衛生間所替代,以後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更高雅的名字出現……


陌路紅顏5879


上廁所現在為比較通用的說法,事實上在某些場合,還會有人說去洗手間,在民間常見的說法是解手,還有人稱之為大號等等。

我小時候在老家農村,還有個說法——上東缸。。我一直不太明白具體的意思,只是顧名思義認為,大約是一般都挖在房屋的東邊,過去有的人家使用大缸,大約是這個意思吧。。。


鍾班視頻


解手,是從前犯人用繩子梱著送往某處去在途中內急就需要押解人把繩索把手解開所以叫解手。

方便,內急了去廁所裡去方便方便一下。

四川農村人叫進矛坑,矛房去屙狗屎(解便)的意思,明明去拉人屎他偏偏要說去屙狗屎,四川人太好玩啦,四川的方言也很有意思和特色。


牛才玉


上廁所,在我們河南鄉下,叫解手。

元朝末年,內外戰火頻繁,到了明朝初年,許多地方,特別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區,呈現田地荒蕪,人煙斷絕,而山西卻是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山西則成了人口稠密之地。朱元璋根據國家現狀,做出了一個大的決策——“移民屯田,開墾荒地。”

被遷移的人,集聚到洪洞縣大槐樹下,進行移民,押解他們的政府官兵,為防止他們中途逃跑,用一根長繩子,把他們反手綁起來,連成一串,當這些人內急了,押解的政府官兵,只得把他們的手解開,於是,解手便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說上廁所是解手的人,便是大槐樹下移民的後裔。

方便,在我們這裡,內急了上廁所也叫方便。還有,上茅缸,上茅缸旯,在我們河南農村,就是屙屎拉尿的地方,也就是上廁所的意思。河南農村的方言很有意思吧!像這樣很有意思的方言有很多。




子龍zh


上廁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人無不有,人人都做,各地不同。關中道古時莊院有三進:前院、中院和後院。前、中院是大戶人家日常活動和居住之地,後院較小,人們活動時間較短,常建有廁所,故將上廁所稱為“去後院"。窮苦人家,蓋不起磚瓦大房,通常在院落後邊搭一間簡陋的小茅屋做廁所,故將上廁所叫做“上茅子”。後來隨著社會的變革,名稱越來越多,有“解手”或“大解小解”“如廁”等等之謂。


識途de老馬二


解手。大槐樹移民留下的風俗,官方移民防移民中途脫逃,押解他們的政府官員就會用一根大繩子將移民雙手反綁之後連成一串,由於路途遙遠,天長日久這些人就形成了揹著手走路的習慣,而他們的後代也在耳濡目染中沿襲了這一生活習俗。如果有人想上廁所就得把手解開,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稱。只要說解手的都是大槐樹移民的後代



走遍無錫看最美風景


解手一詞來源於明朝時中國北方的大移民。至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稱上廁所一般仍沿襲此說法。明朝政府移民的時候既然是強迫性的,官兵為防止移民逃跑,就把他們捆綁起來上路。捆綁兩條胳膊叫大綁,捆綁一條胳膊叫小綁。不僅如此,怕他們帶綁逃走,還要捆綁起來的人用繩子連在一起,才押解上路。許多人連在一起,要動都動,要停都停,一個人要動,牽扯很多,誰也逃不脫。對押解的官兵來說,自然省事,但卻苦了捆綁的移民。最麻煩的是大小便。為了表達清楚意思,話很長,比如一個人要大便或小便,首先得報告,說:“報告大人,請讓大家停住,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小便。”人數多,路上解繩子的次數也多,官兵也覺得麻煩,但這個辦法是不能改變的,到後來,簡化的就剩下幾個字了:我要解手。聽者也能明白。直到後來定居下來,這個說法也成習慣用語了,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詞。 不過到了現在,還有解大手、解小手的說法,意即大便、小便,這從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方便一詞麼,顧明思義,方便是便利的意思,有泛泛的意味,不好作單一的解釋,除了上廁所其他許多事情也可叫作方便,比如我們常聽人說“與人方便,即是與己方便”,這是我們生活中用語,走不動了,想搭車請司機同志“方便方便,讓我乘一段路。”司機說:“好好好,你上來吧。”這也是方便。方便麵,一衝開水就能吃,也叫方便,內急,去廁所方便方便~~都是同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