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日本近代的老師是歐洲呢?

時光流動


我個人認為,至少,近代以前,日本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知道自己的不足,謙虛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吸取營精華,發展自己 。

唐朝法律集歷代封建法典之大成,保障和促進了唐初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的大唐盛況,吸引了東亞鄰國先後多次來長安參觀學習。當時日本正處於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確立和鞏固的階段,對唐朝的這個封建社會的盛世極為推崇,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學生和僧侶超過十次,最多一次達五六百人,他們學習中國的生產技術、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制度、文學藝術、建築技巧和生活習俗等。日本的《大寶律令》,有十一篇的名目與次序,一如唐律。此後一直到明治維新前,唐律的精神和思想始終鮮明 的反應在日本的法律裡。

1854年至1860年間,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日本打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先後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中期,日本新興資產和人民階級推翻了以德川幕府為代表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與資產階級聯盟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從此,日本進入近代時期。1868年,天皇發佈“五條誓文”,正式提出以西方為模式進行國家制度改革。採取三權分立原則,確立太政大臣專管行政,立法權由貴族院行使司法權由大審院行使。為了廢除或修改德川幕府時期的不平等條約,以日本實行西方立法為前提,在西方列強的壓力和西方法學家指導下,日本逐漸的制定了一系列西方化法律。

前期主要仿效法國模式,但由於這些法律過於法國化,嚴重不符合日本國情,遭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對,不得不改弦更張。後期將目光轉向了與日本國情接近的德國,並取得了成功。使日本的科學技術、軍事、文化、國防、教育.....有了良好的發展,國力空前強盛。

所以說,中世紀,中國是日本的老師,近代,歐洲是日本的老師。


農民更瘋狂


從唐朝起,日本的老師是中國,包括宋朝(北宋和南宋),日本人經常會架著小船,帶著美女,找中國的名人或者士子“借種”。上層人士已會說漢語,會寫漢字為榮,且借用漢字造就了日本文字!但是,從南宋滅亡之後,日本就不再尊崇中國,乃至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認為元朝之後的中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了!在19世紀時,日本與清朝的關係,也僅僅是名義上的番屬關係。鴉片戰爭之後,更看不起清朝。而明治維新重新確立皇權,而他們的榜樣就是英國,同樣的君主立憲制!


Max風雲


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從制度上先學的法國,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學習普魯士(德國)。

到日俄戰爭的時候,明治日本的憲法基本上是仿照德意志帝國憲法制定的。陸軍的軍制是仿照德國的(就連第一屆陸軍大學校的教官都是德國人),海軍的軍制則學習英國。

從武器方面也是大量學習歐洲,如在日俄戰爭中使用的32釐米攻城巨炮,是訪自意大利的海岸炮。海軍使用的下瀨火藥則源自法國人發明的苦味酸。

所以說,雖然是美國打開了日本的大門,但是近代日本真正的老師是歐洲。


唐律疏議


在二戰前,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完成了工業化改革。在這之後打敗了中國和俄國,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但是和德國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日本這個國家善於學習,在古代學習唐宋,近代日本率先改革,“脫亞入歐”,在考察歐美各國後,決定以德國為師,全面學習德國的政治制度和軍事體體制,德國對於日本的影響很大。所以說歐洲是日本近代的老師


一起來聊劇


我們的老師不也是美蘇嗎?


無頭騎士Tomas


這有什麼好說的,事實就是這樣的。


duh23333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在政治上學習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學習歐州發展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在科技上學習歐州引進先進的機械裝備,在教育上建立新式學校學習近代科學知識,在軍事上學習歐州建立近代的陸海軍!全方位的學習歐州,使日本迅速成為帶有封建性的資本主義帝國。他強大後學習歐州拓展殖民地,把朝鮮,臺灣變成了殖民地。所以說日本是以歐州為師的!


紅霞在東


是佩裡當年改變了日本吧,日本後來的改革至少與這個美國人有關係。


薯烤條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向西方學習,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