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什麼特色的菜可以當主菜的?

邱思民


福建的客家菜,有河田的白斬雞,幹蒸大腸,粉蒸肉,還有珍珠丸子,汆牛肉,燒大塊筍乾,還有各種燉:燉雞湯,燉鴨湯,燉蛇湯,等等……客家美食實在太多,道道出得了檯面的







nn農家二妹


筆者曾在駐滇部隊服過役,所以對滇菜有一些瞭解,滇菜在祖國各菜系家族中算得上是獨樹一幟,很有特點的一個菜系。

記得第一次去雲南吃的第一餐就是米線,小鍋裡用熱水吧肉沫滑開,然後放米線酸菜等佐料,雖是第一次吃米線這種食物,但是分分鐘便愛上了它的味道,直至今日仍無從忘懷。

滇菜總體口味特點是偏酸辣微麻,重油醇厚,又因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原因又分為好幾個地區,各區域又都有各自的特點。


腐巧i71295639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主菜的話肯定得是肉,這樣大家才能酒足飯飽。我推薦一道菜,口水兔。

具體做法如下:

食材準備:

兔子肉500g、香料(山奈、八角、桂皮、白果)適量、鹽、味精、雞精、醬油、醋、香菜、蔥花、白糖、花椒麵、紅油辣椒。

作用過程:

第一步,準備好兔子肉,用牙籤在兔肉上扎一些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在鍋中煮更入味,二是為了更好更快的將兔肉煮好,更好的使兔子肉煮香。

第二步,在鍋中加適量水、花椒、八角、山奈、陳皮等香料,再放入兔子肉。

第三步,開水將鍋中水煮沸,然後調小火煮15分鐘左右,將兔肉煮熟,然後在鍋中悶30分鐘,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鎖住兔肉的鮮味,這樣口感更好。

第四步,將煮好的兔肉放入冷水或冰水中泡10分鐘。在冷水中泡的目標是為了讓兔肉更嫩,吃著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

第五步,在兔子要煮的過程中,我們準備調料汁。料汁配方為:蒜泥、姜泥、花生碎各6克左右,油辣椒3勺、鹽、味精、雞精、香油、醬油、醋、糖、花椒麵適量,再加入2勺膏湯,如果沒有可以用涼白開代替。將這些調料拌均就可以了。

第六步,將兔肉砍成小塊裝盤備用。

第七步,將調好的料淋在兔肉上,再加一點蔥花、香菜就可以食用了。










特工小廚


看看我的回答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9a70001bb83260bf879\

雲村姚妹


每個老闆招廚師動不動就特長,特色菜。看一下我廚師屆朋友的說法:

一、動不動就讓廚師做特色菜

餐飲老闆一拍腦門說要特色菜只是一句話的事!但折騰的還是廚師!這不一位廚師就被這樣的老闆搞煩了,忍不住吐槽起來:

“每個老闆招廚師動不動特長,特色菜,都是半吊子說的話,什麼是特色萊?雞子燜得會飛,魚燒得在水裡能遊,可能嗎?”

“如果一個廚師炒的菜客人吃了象吸毒一樣忘不了,誰還打工當廚師呀?路邊隨便弄個位置不都發財了,那個廚師兄弟敢說自己有特色?

肯德基,北京全聚德烤鴨,有特色嗎?人家靠的是操作流程和一絲不苟的製作工序以及品牌效益。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廚師,首先是敬業精神,技術所謂的好壞,就是拿準味型,掌握好色澤和質地老嫩度,操作達到姿勢優美,動作瀟灑就OK了”

“有人問我,你有什麼特色菜?我常說,放人民幣進去炒出來、保證每桌都會夾完,廚師講究德藝,每道菜用心去做就可以了,廚師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人民幣,做的菜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只要達到百分之七十的人滿意就可以了,有個別的裝逼顧客,要吃媽媽的味道讓你媽媽做,要吃心靈雞湯讓你愛人做。哥就是個廚師,不是你爸,如果是你爸,還能做出爸爸的味道?”

這位廚友雖然話粗但是理不粗,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張口閉口就要特色菜的餐飲老闆呢?

二、特色菜到底應該“特”在哪裡?

做餐飲,怎麼能做出特色呢?這樣的問題,老闆們捫心自問了好久,而找不著“北”的,還是很多。

上餐廳吃飯,吃點兒啥呢?哪個酒樓的哪個菜好吃呢?這樣的問題,是消費者最頭疼的事兒,而終於發現了“新大陸”便去吃了幾回後,因為沒吃出什麼名堂,便又頭疼了。

當大家都痛感到,因為缺乏“特色菜”,便缺乏“特色經營”,因為缺乏“特色經營”就無法滿足“特色消費”時,當人們都意識到,沒有或很少“特色菜”已經成為餐飲業發展的瓶頸時,餐飲的進步,就開始了!

以前也有“特色菜”——粉條炒肉末叫“螞蟻上樹”,西紅柿撒白糖叫“火焰山”,烏雞燉甲魚起名叫“霸王別姬”,這是“特色菜”嗎?是譁眾取寵,是不倫不類!除了讓人啼笑皆非之外,還能怎麼樣?

如今的廚師都會做“特色菜”——味道要好嗎?容易!南甜北鹹,西辣東酸,打破“常規”,融酸甜苦辣於一鍋,匯八大菜系於一道,在串味、變體和“模糊”的狀況下,讓你吃不出原汁原味,當然就是“特味”了!菜式要新嗎?這也不難!“脆魚燉排骨”,“帶魚燉土豆”,“螃蟹燉倭瓜”,“青蝦燉蘿蔔”,光是燉菜就可以如此花樣翻新,不一而足,餐飲要“特色”?不是容易極了嗎?特色菜,到底應該“特”在哪兒?

1、要有“主打菜”:

首先,和飯館經營方向有關的是,你的菜餚主濃郁還是主清淡?山珍還是海鮮?大菜還是小炒?南方菜還是北方菜?你最好而且只能選擇一種為主。

只有這樣,你的市場定位才鮮明,消費者才好“識別”,才便於選擇。切記:在所有的餐飲企業中,誰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即“術業有專攻”,誰才能具有“特色”。做到這一點的辦法是,在你的那個地區,爭取做經營品種“惟一”店。

其次,和飯店的經營水平相關的是,要有一些主要菜餚,而且要儘可能地有特色。可以在色、香、味、形、器上做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設計,可以在菜單的排列組合上,做出與大家不同的編排,並且常換常新。

切記不能將別人的菜單拿過來就用,更不能一個菜單多少年都不變,還不能看人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即要看一些從內容到形式都與眾不同的特徵。做到這一點的最好的辦法是,如果只讓你的飯館賣十個菜,你留下哪十個?這就值得你動腦筋認真思考。

再次,如果讓你的飯館就賣一個菜,你賣什麼?這個“什麼”,就是你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特色菜”。這個菜,就是你的“王牌”,就是你安身立命的“法寶”。

2、要有“風味菜”。

這“一個菜”弄好了,就是“特色菜”。同樣是“紅燒肉”,老張家的和老李家的,不一樣。同樣是老李家一家的,由於選料、烹飪、調料等的不同,還是不一樣。

由於這“不一樣”,頭回吃好了的還有下回,下回沒吃好就沒有了下回。而且這還不是一個人吃好吃不好的事。美國還有一項調查,說的是如果一位顧客對服務不滿,會對9到10人去講。

老張家的紅燒肉“燉得爛”,老李家的“味道好”——這就是區別。喜歡“燉得爛”的,就都到老張家來吃;喜歡“味道好”的,就到老李家去用。

如果就堅持一個“燉得爛”,不是特色嗎?而“味道好”,也是特色!除了紅燒豬肉,還有牛肉、兔肉、狗肉,怎麼樣?將這些肉燉成一碗,是創新不?再高一點兒,如果那肉是“綠色食品”,該如何?如果那肉食特定飼養的、特定飼養時間和特定烹飪手法的產物,不是有了誰也比擬不了、競爭不過的“特色”了嗎?

除了“紅燒肉”,“炒土豆絲”,“拌菠菜”,“燉豆腐”也可以做出特色來。關鍵是你不去做,也懶得做,或者是今天廚師高興就做了,明天興趣沒了就不做了……

3、要根據食客口味的變化

和流行服裝一樣,人們的口味變化也是又規律可循的。海鮮吃多了想燒烤,大菜吃多了想小吃,餃子好吃也不能天天來,細糧吃膩了換粗糧。認真觀察這些變化,發現潛在的市場需求,開發消費者最愛吃的食品,這樣的開飯館,才是上了正軌,有點兒意思了。

特色菜,“特”在與眾不同,“特”在專業性,“特”在精、深加工上,“特”在獨具匠心上。

三、盲目跟風不可取

因此餐飲經營不能脫離餐廳的定位和主要的顧客群體,看到別人家生意好就讓廚師跟著推出的那不叫特色菜,那叫盲目跟風,看到什麼火就賣什麼永遠只是被動的跟隨餐飲潮流,最後往往擺脫不了倒閉關門的命運。

中國的四大菜系“魯、川、粵、蘇”;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併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1、魯菜特色

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餚要要用蔥薑蒜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郁的蔥香為佳

2、川菜特色

川菜的味相當豐富,號稱百菜百味。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諸味。調製這些複合味有很大的難度

3、粵菜特色

粵菜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豔,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粵菜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追求色、香、味、型。

4、蘇菜特色

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於燉、燜、燒、煨、炒而著稱。烹調時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


三分微涼七分寒


分享一道我喜歡的熘肉段!

用料:豬裡脊肉、土豆澱粉、大豆油、紅綠尖椒、圓蔥、蔥蒜、醬油、老抽、鹽雞精白糖;

做法:

1.裡脊肉切成小拇指肚大小的塊,盆中放入切好的肉,放入一樣多的土豆澱粉,加水或成稀糊狀,加入一些豆油,抓勻備用;

2.起鍋燒油,七成油溫一個一個下鍋炸肉塊,炸至金黃酥脆撈出,油溫7成熱復炸,紅綠辣椒圓蔥切塊,復炸15秒肉塊撈出備用;

3.鍋留底油,蔥蒜熗鍋,少許醬油爆香,兩大勺清水,一點老抽調色,鹽雞精白糖,水澱粉勾芡。湯汁粘稠下肉段和配菜,翻炒均勻出鍋。



從那一束光開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995000313b3d0251912\

胖阿賽


我是做蒙餐的,當然以蒙餐特色菜當主菜啦,烤全羊、燉牛肉紅蘿蔔、手把肉、風乾肉、紅燜羊肉、蔥爆羊肉,羊肉炒粉,羊頭搗蒜、紅燜羊雜,蒙餐大咖……說的我口水都就出來了。


老家味道創始人


你們是如何定義為主菜的,我是這樣認為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90000082e75ec792393\

小楊與梅子的Vlog


喜歡吃辣的話,我們家鄉的辣子雞。香辣,糯,亮紅,下飯配酒的好菜。 準備食材:雞半隻 幹辣椒 餈粑辣椒 花椒 蔥 姜 蒜 料酒 白糖 味精。 1.把雞洗乾淨,剁成小塊,把幹辣椒剪成段,姜拍成塊,蒜切片。 2.把雞用料酒,白糖,鹽,蔥段和姜塊醃上半小時。 3.炒鍋置旺火上,倒半鍋食用油,燒至六成熱時,下雞塊把水分炸幹,待雞塊表面成金黃色時撈出,控幹備用。 4.炒鍋裡留少許油,再次燒至六成熱,放幹辣椒段,花椒粒,姜,蒜,餈粑辣椒炒出香味。倒入雞塊炒勻,放醬油味精,下入蔥段。就可以起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