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李自成的第一謀士牛金星身歸何處?

在明末崇禎年間,帝國西北地區天災人禍不斷,赤災長達十四年,流民成患。原本是驛站小小驛卒的李自成也因崇禎帝為節省費用裁撤驛站,最終淪為無業遊民,不得不加入了農民暴動的行列,並逐漸成為陝西農民軍起義的重要領袖。在十多年對朝廷圍剿大軍的對抗中,李自成屢剿屢撫屢叛,最終成為農民軍實力最強的軍事力量。在自身壯大的過程中,李自成也不斷吸納參謀智囊力量,為自己出謀劃策。牛金星就是明末李自成帳下最著名的謀士,曾擔任大順政權的丞相,李自成山海關兵敗之後一路南退,牛金星卻沒有追隨而去,而是投降滿清,終老於黃州。

李自成的第一謀士牛金星身歸何處?

影視作品中的牛金星

禍從口出,被迫投身李自成帳下

與李自成大軍大都出身貧苦農民不同,牛金星是河南寶豐縣人,他出身於書香人家,自幼苦讀詩書,先考取了秀才,又於天啟七年(1627年)又考中舉人。牛金星為人機敏,善於經營,家境殷實,所以雖身處明末亂世,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滋潤。但是,在牛金星42歲那年,牛金星因為自己的口不擇言招致了一場大禍。那一年,牛金星在酒後把自己的親家進士王士俊的醜事宣揚出來,這就引起本來就與牛金星不睦的王士俊的不滿。於是,王士俊便勾結官府給他安了“抗欠賦稅,強佔婦女”的罪名,不但革去了他的功名,還將他充軍河南邊遠山區盧氏縣當服苦役。

正在牛金星處於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的同鄉李巖出現了,經過同鄉李巖的引薦,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牛金星投入李自成帳下,成為了李自成的幕僚,他為李自成提出了“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這樣安撫政策,併為李自成招募到宋獻策這樣的謀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牛金星被任命為天祐殿大學士,成為宰相。

隨後,大順軍勢如破竹輕鬆攻克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國,李自成大軍進入北京後,在籌建政權過程中,沒有考慮原明朝官僚的利益訴求,沒有采取懷柔手段吸納接受官僚集團的力量,反而採取一貫的暴力征收手段大肆掠拷留在北京的官僚們,迫使他們獻出家財,這就使得原本指望為新朝效力藉以保全身家性命的大官僚集團成員大失所望。進而把他們推向了大順政權的敵對面。這是農民出身的大順政權領導層的重大戰略失誤,也是導致其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據史料記載,入城之初,大順軍尚能保持較好的軍紀,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但是,過了不久,農民軍開始拷掠明朝官員,四處抄家,以補充軍餉,並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牛金星則極力推動李自成稱帝,並開始大肆貪腐,大順政權的統治基礎開始不穩固。

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拒絕投降李自成,李自成隨即率軍親征,並在一片石與吳三桂展開激戰,這時候滿清軍隊投入戰團,李自成失利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後,牛金星還是極力推動李自成稱帝,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稱帝,隨即退出北京向西安撤退。在撤退途中,李巖提出自己前往河南消滅清軍,以河南作為根據地,但牛金星對李巖很是嫉妒,便汙衊李巖試圖背叛李自成,最終促使李自成殺死李巖,自毀幹此後,牛金星見李自成大勢已去,便打算投降滿清。

清順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與其子牛佺投靠清廷,由於牛金星在北京期間大肆拷掠明朝官員,投降滿清的明朝官員堅決反對重用牛金星,要求處死牛金星,多爾袞見狀既沒有重用牛金星,也沒有處死他,而是留了他一命。清廷安排牛佺擔任黃州知府,牛金星就隨同兒子前往黃州。順治九年(1652年),老死於牛佺官署中。臨死前囑牛佺曰:“賴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葬於香山之陽。

總的來看,牛金星確實有一定的謀略水平,在明末亂世之中,抓住了輔佐李自成的機會,成為李自成大順政權的丞相,照這樣的勢頭下去,牛金星大有成為第二個李善長的機會。但是,此時江山鼎革之際的形勢,與元末明初大不相同,處在上升期的滿清政權在關外虎視眈眈,再加上牛金星自身恃才大肆排擠異己,造成本處於困境的李自成內部分裂,加速了李自成的敗亡。牛金星臨終囑其子“不可恃也”,想來是他懺悔的反省,但為時已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