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年薪100萬的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和年薪45萬的創業公司合夥人,你選擇哪個?

小微企業那些事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的職位。

創業合夥人屬公司決策層面範疇,不是具體的崗位,股東或合夥人可以在公司經營崗位任職,也可以𣎴在公司經營崗位任職。

他們的職責權限也是不同的,如果你僅是公司合夥人而沒有任職,可以在企業重大決策上和監督事項上發揮作用,但沒有權限在具體經營業務上指手劃腳。如果你有雙重身份,那就有兩種不同身份各自相應的責權利需要履行。

那以上問題就是要選擇你要不要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事務,這要根據你自身的情況以及你的業務專長、時間分配、個人喜好意向、職業路徑等等方面綜合考慮,自主選擇。


職人職事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集團公司100萬年薪,原因很簡單,因為背靠大集團又是高層,拿著高薪沒有風險且還相對穩定。

當然有些人也會另有選擇,在大集團做高層拿高薪雖然穩定,相比於合夥創業又不具有挑戰性。合夥創業意味著拿到的45萬是不確定性的,有可能低於45萬,也有可能高於100萬或是100萬的倍數。如果具備創業能力的人,也不太會安於現狀。

如果是我個人,前提是有能力拿高薪也具備能力和條件創業。那也是看不同階段的,比如20幾歲可能會給自己創業的機會,因為有創業能力和條件,在年輕的時候進行創業嘗試,如果成了,不僅是拿豐厚的收益,更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當然過30歲以後就更偏向於集團公司拿這個100萬的年薪,因為年紀越長,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所以更希望得到穩定。

有些成功的企業家,曾經也是在大集團拿高薪,但之後也是選擇放棄高薪,出來幾個人合夥創業,成功後的回報遠不止百萬年薪,如果這些人滿足於高薪,進去舒適區而不願意挑戰和冒著創業失敗的風險,也就沒有所謂的成功價值。

關於這個問題,比較好的例子就是蔡崇信,從百萬高薪到拿遠低於市價的工資,和馬雲一起合夥創業,最終成為阿里永久合夥人。當年這個選擇看似不可思議,但具備能力和眼光的人再加上勇於挑戰和嘗試的精神,成功後不僅給自己帶來巨大財富外,更多是自我價值的肯定。

當然能拿百萬年薪的人也是人中龍鳳,對自我職業規劃,不止是錢而已,也是挑戰和自我博弈。


光說LEO


我肯定會選擇年薪45萬的創業公司合夥人,首先45萬的年薪足以保證你的生活,如果創業公司做成,那麼你收入和身價就不止這些了。如果沒做成,你的這筆經歷也會為你以後的工作,提供了很寶貴的經驗,只賺不賠的事,為什麼不去做。


一匹北方的狼2020


數字掉個個,45萬的大集團人力資源,年薪100萬的創業合夥人,這樣才需要考慮吧?

45萬,風險還大,平臺還小…有必要嗎?


soloflat_739


職業選擇其實很複雜,絕不是憑感覺來選,而是憑你的綜合條件來選,也就是你的職業規劃是個什麼樣的,你就會做什麼選擇。

我們做職業選擇,主要有這麼幾麼幾步:

第一,要對家庭條件進行一下考量,家裡的條件好不好?經濟實力強不強?有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家裡的一貫的職業導向是什麼?比如說家裡全是醫生,那麼大部分人的選擇方向還是醫生,比如說家裡父母都是公務員,那麼孩子的選擇大部分也都是公務員。如果家人大部分都從事企業管理。都喜歡創辦自己的企業,那麼你應該選擇的就是第二種,比如王健林的兒子還選擇當老闆。所以家庭環境對我們的職業選擇特別重要。

第二,要考慮你的職業興趣,要按照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的測評方法,把自己的職業興趣測一測,你是適合於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常規型C六種中的哪一種?如果分類完了,你正好屬於企業型的常規型的,建議你可以選擇第一類國企,如果你屬於社會型的研究型,那麼建議你可以選擇第二類合夥人。

第三,要考慮自己的知識儲備,技能水平這些勝任能力適合於第一種,還是第二種?

如果學工商管理的,有很全面的知識儲備,對工商管理也有經驗,那麼適合於第二種合夥人。如果你的專業水平和知識只是普通的文秘或者其它的和企業管理無關的專業,建議選擇第一種,因為你沒有創業的知識儲備。

第四,你還要測一測自己的信念,目標,價值觀。如果你屬於常規的類型,沒有很好的目標,堅定的信念,很強的奉獻精神和為社會服務的責任,建議選擇第一種。如果目標及價值觀體系屬於積極奉獻型,建議選擇第二種合夥人類。

第五,要看看自己的經濟實力有沒有承擔創業失敗的風險的能力?

有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如果有,建議選擇第二種,如果沒有,建議選擇第一種。

總之,職業選擇和自己的職業規劃密切相關,職業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個人條件的考量,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所以選擇職業,不要頭腦發熱,要綜合考慮好,這樣你的職業選擇也會最適合你。



闌珊月語


對於我來說可能會選擇年薪100萬的集團資源總監。

對於這樣兩個不同的職位與工作年薪,每個人都會有自已的不同選擇,但是究竟該怎麼選擇,才是最恰當的呢?

通常來說在面對這種選擇時,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入手分析。

1、理性分析自我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

只有理性的分析自我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才能真正的認清自我,從而做出更加有利的選擇。

客觀的說,年薪百萬的人力資源總監,對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對於人力資源總監來說,它更需要強調的是專業性的人才技能;而合夥人則更多的強調的是全能性的技能,所以這兩種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側重點是完全不太一樣的。

因此我們必須要理清自己究竟是何種能力佔優,然後才能清楚哪一份職業更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與特長。

所以必須要分清自已究竟是屬於專業能力選手,還是全能性的選手。

2、分析自我家庭經濟和抗風險能力。

對自我家庭經濟情況和抗風險能力的分析判斷,將有助於我們理性的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

通常來說自己家庭經濟狀況比較良好,有著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那麼我們則可以選擇年薪45萬的合夥人工作,畢竟這份工作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反之則我們應當選擇年薪百萬的人力資源總監,畢竟這樣一份工作可以讓我們高枕無憂,不必承擔什麼經濟上的壓力與風險。

個人家庭經濟狀況與抗風險的能力,也是我們選擇這兩份不同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3、根據這兩份工作的發展前途來選擇。

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通常來說已經是到了職場的天花板,要想進一步繼續提升和發展,應該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而公司合夥人的工作,必須要看清公司所在的行業,究竟是屬於傳統的夕陽產業還是朝陽產業。所以如果只要公司合夥人的工作,是屬於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那麼我們可以考慮去做公司合夥人,儘管現在的工資待遇比集團公司人力總監低了一倍多,但是它的發展前途將是無可限量的。

反之,則我們應當選擇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工作。畢竟一份沒有發展前途的合夥人公司,看似提升了自己的職場地位,其實它只能是一份沒有意義的選擇。

因此在面對這樣兩份不同的工作之時,我們應該正確認清自我的個人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根據自我的家庭經濟狀況和抗風險能力;以及這兩份工作的發展前途,來進行綜合的分析與判斷,才能最終做出有利的選擇。

好了,我就今天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大家好,我是蒜餡餛燉,這個問題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45萬的創業公司,如果年薪到100萬了,相信也會有很多人會選擇自己做點事情,畢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資源和機會,有資源有機會,早早創業遠遠要比拿著100萬的年薪划得來。


蒜餡餛燉


後者,如果你已經解決經濟問題。



公僕沙瑞金


我會選擇人力資源,第一,100萬每年可以產生很多利息,光利息你可以投資很多,買的起寶馬,開得起奔馳,住的了相對不錯的房子,養的了孩子,包的起小三,關鍵你不用像做生意那麼累,需要承上啟下,外面搞客戶,家裡搞得好員工,2頭關係都不能落下,自身承擔很大的壓力。或許你能力很強以後會是億萬富翁,但是你失去了很多,比如朋友,和家裡人在一起的時間,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觀。當時每個人想法啊一樣,如果我一年100萬,我會平時上班,週末開車帶孩子出去旅遊,到週五的時候,約一幫哥們大醉一場,再去洗個澡,做個保健,回家,一切幸福生活在於家庭和睦,家人身體健康,錢不錢無所謂,賺的夠花就行


小視頻達人


當然是年薪100萬的人力資源總監。年薪達到一百萬肯定也是職場前景廣闊,最起碼也能保證下限,保證自己生活水準在平均之上。而且我相信如果年薪100萬的人力資源總監想搖身一變成為45萬的創業合夥人也是很輕鬆的,但是45萬創業合夥人想要成為100萬的人力資源總監得經過多少歷練,多少年經驗才能達到。最主要的是你100萬減去45萬之後,你也能成為年薪55萬的人力資源總監和45萬的創業公司合夥人啊[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