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印度究竟能夠負擔多少人口,當人口達到承載極限,會發生什麼?

紫東小仙


你少分析了一條,現在的農業都是石油農業,從化肥農藥的生產,到耕地收穫需要的動力,都離不開石油,如果石油沒了就生產不了化肥,任何耕地的產量馬上下降到畝產200公斤左右,中國和印度的土地都是這樣。而地球石油的用量只夠堅持三四十年。所以印度按照這個產量算(按照一年三熟),最多能負擔18億,沒有石油以後,大家穿衣服都是問題(沒化纖了,糧食也不夠,更別提去種棉花啦。大家都光屁股跑,印度氣候倒是不容易凍死人)。


張輝141087855


最近,有網友提問,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5億,而中國的人口有13.95億,中印兩國的人口差距在逐步縮小。那麼,印度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一,如果印度繼續以每年2-3000多萬人口的增長速度,當人口達到承受極限,會發生什麼呢?

實際上,印度要想推行計劃生育的難度實在太大。因為,印度是民主國家,印度老百姓可以用選票,讓那些有遠見的政治家失去執政地位,然後換一個允許他們自由生育的領導人來執政。此外,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大,但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亞洲耕地面積第一位,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達到153.5萬平方公里,摺合23億多畝,比中國耕地面積大的多。現在操心印度什麼時候人口達到承裁極限還為時過早。

令人不解的是,印度雖然每年大約有500萬人死於飢餓,但印度人口增長比例高,這個數字很容易被人忽略了。但是,印度卻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佔全世界出口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印度也是小麥淨出口國,出口量比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還要多。根據印度媒體的解釋稱,印度的地主家的餘糧多到吃不掉,只能用於大量出口創匯。而每年要從海外大量進口糧食的中國,似乎更應該為人口增長而擔憂。

事實上,印度能承載人口數量一定會超出大家的想象:首先,印度可耕土地比中國大,承載人口極限肯定要超過我們。印度地處南亞,南瀕印度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充足,熱量豐富,種植的大米一年三熟。另外,印度的香蕉、番木瓜和芒果(包括山竹和番石榴)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這也是印度很難發生大規模饑荒的原因。

再者,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也不像中國人愛吃肉製品,咱們中國人每頓都要有葷腥,否則就沒有胃口。中國人均熱量攝入比印度高多了。而印度人多數是素食主義者,印度國內也不用養殖大規模的家畜,消耗掉大量糧食。所以,印度能承擔的人口壓力遠比中國大得多。

最後,印度把大量的糧食用於出口創匯,因為印度人很懶,下至百姓的日用品,上至軍事裝備都是要靠進品,進品就要創匯才行。無奈之下,印度只能出口糧食來創匯。試想,印度如果人口出現翻番,印度政府要維持國內民眾的生計,勢必會減少糧食的出口,轉為滿足國內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只要減少糧食出品的數量,印度這個國家又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至於民眾生活質量過得如何,這恐怕不是印度政府所關心的事情。

近年來,印度人口數量一路猛趕,用不了多久,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們不禁要問,印度究竟能承擔多少人口壓力?我們的答案是超出你想象。這既有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全球第二,而且一年熟三季,也有印度人素食主義為主,不用飼養大量家畜,消耗糧食。更關鍵的是,一旦印度國內民眾吃飯成問題,印度馬上會減少出品糧食的數量,轉而供應國內需求,這樣印度承裁人口的能力就更不容小覷。更何況,如果沒有糧食,印度人還可以用香蕉、番木瓜和芒果等水果來替代。按照這樣算法,印度國土養30億人恐怕也不成問題。


不執著財經


印度2018年末的人口數量是13.5262億人,而中國2018年末的人口數量是13.9538億人。印度每年淨增人口1400萬左右,而我們國家2018年已經減少到了530萬人。預計未來四五年內,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人們很詫異,印度究竟能養多少人呢?

印度總面積是298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達到了159.6萬平方公里。中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積只有143.2萬平方公里。

中國和印度耕地的質量差距也很大,印度地處熱帶,耕地完全可以實現一年三熟。我們國家的耕地多處於溫帶,一年兩熟都很難保證,極少數地區才能實現一年三熟。

可實際上,印度的糧食產量卻依然跟我國有很大差距。2018~2019財年,印度糧食產量2.8337億噸,其中大米產量1.1563億噸,小麥產量1.0120億噸。這兩種糧食產量都是創歷史記錄的,最高產量的。那麼多土地,都幹什麼了呢?實際上印度產量更大的作物是甘蔗,2018~2019年產量超過了4億噸。

中國2018年糧食總產量是6.5789億噸,另外進口糧食1.085億噸,相當於人均糧食消費量在500公斤以上。

印度實際上還是比較可悲的,2/3的人從事農業生產,糧食還要往外出口。也就是說人均糧食消費數量只有中國的1/3多一些。

我們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是印度的2.6倍。按理說,印度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因素的土地生產率應當是我們的1.5倍。

——如果印度的土地產量能夠達到我們土地產量的層次,以目前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可以供養35億人。

——如果印度土地產量能夠實現其地理位置優勢,達到我們土地產量的1.5倍,那麼可以供養52.6億人。

所以,我們還是不用太擔心印度了,他們如果提升土地生產效率,絕對不餓不著。


暖心人社


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人又沒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長,不由讓人擔憂以印度的國土能不能承載更多的人口。

按照美國人的算法,每平方公里承載的人口數應該是35人左右,這樣就能保證國民能過上優雅,綠色,開闊,環保的的生活。如果不按照美國人的算法,世界上還沒有具體的標準,所以無法計算出印度土地到底能承載多少人口。看了高手們的回答,發現具體印度能承載多少人口的問題上,也意見不一。有30億的,有20億的,有15億的等等。我以為,能承載多少人口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極限會是什麼樣?

一個國家土地承載人口,總要有個限度。印度雖然現在老百姓的日子還過得好好的,但人口真到了極限的時候,上到政府下到普通老百姓肯定會有所反應。我認為,有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一是因為無法正常生活下去,開始出現大量逃荒難民。當一個國家人口到達極限的時候,國家的財富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無法正常生活。

首先糧食不夠吃的,本國生產的糧食無法滿足本國的需求,就要向其他國家進口糧食。這個國家有錢還好,萬一沒錢進口糧食,本國產的糧食又不夠用,老百姓吃不飽,就要到國外尋找糧食吃。於是,大量的移民就會出現。最容易去的地方,就是其鄰國。如果印度出現這種情況,大量的印度人湧入周邊國家。至於去哪個國家的人口多,現在不好預測。

其次是水不夠用。按理說,印度處於熱帶,其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明顯分旱、雨兩季。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這時候主要是從西南方向的印度洋上吹來含有大量水汽的海風。但因為氣溫較高,旱季來的時候,印度又往往出現乾旱現象。因此,即使現在人口還沒達到極限,老百姓在旱季用水也開始出現困難現象。實際上,如果印度人把水利設施建設好,能有效緩解這一現象。印度人口到極限的時候,老百姓無法生活下去,肯定會為了水四處逃難。

再次是土地不夠用的。越是人口多,越需要更多的土地用於居住。越是耕地減少,糧食越是不夠吃,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有朋友會說了,印度298萬平方公里土地,耕地面積1.6億公頃。在我看來,這反而是印度的劣勢。越是耕地多,人口到一定極限的時候,耕地減少速度越快。江河湖泊不能住人,高山無法住人,只能去佔用耕地。但印度是私有制國家,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老百姓無法得到土地居住,無奈之下只能移居到別的國家和地區。

二是為了緩解人口壓力,印度最好的辦法是把人口集中起來,減少土地壓力。我認為,印度應該走工業化和城鎮化兩條路子。

在工業化上,承接勞動密集型工業,讓更多的農村人口去工廠上班。當前,世界制業正發生轉移,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和南亞靠攏。印度應該抓住這一機會,在國內進行改革,吸納更多的企業前去入住。印度現在正是這樣做的,似乎效果並不好。由於官僚作風和老百姓的觀念原因,製造業資金去住印度的興趣並不大。印度2018年吸引外資377.6億美元,甚至不如越南吸引的外資多。未來,印度在吸引外資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城鎮化上,印度除了建設大城市外,還需要擴大中小城市的規模,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現在印度城鎮化率僅有32%,發展空間非常大。要發展城鎮化,就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反而印度現在並沒有重視起來,在城鎮化投入方面做的不好,未來也有很長的路要走。據報道,印度在2018年城鎮化水平反而下降了,是否屬實有待考證。提起這個報道,只是提醒印度尚未對提高城鎮化這件事重視起來。

三是容易出現內亂。未來,如果印度各方面社會資源不夠用的時候,其國內老百姓有可能會出現爭搶食物、水、土地現象發生。

印度老百姓看起來非常好,無慾無求,對今生受的災難看的很淡。但人的本性是貪婪的,當有一袋米就能活下去,沒有一袋米會餓死的情況下,或許就會有人不淡定,特別是對哪些年富力強的人來說,他們有能力去爭這一袋米,很有可能就會去爭。

印度人糧食不夠吃的時候,或許國際社會能援助一部分。如果別的國家也沒糧食吃,無力繼續援助的時候,各種意外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災民上街搶糧店的事有可能發生;老百姓上街攔路搶劫的事也有可能發生;因為爭糧、爭水、爭土地老百姓大打出手致人死亡的事也有可能發生。總之,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四是通過戰爭解決財富問題。當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通過戰爭擴張土地,掠奪財富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印度的地勢決定了,將來進行戰爭擴張的話,只有向北、向東、向西三個方向供選擇。向北,由於高山居多,不太適合人類居住,選擇的可能性最低。向西和向東,因為氣候相差不大,容易被選擇。這次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問題,說到底是為了讓印度教老百姓能夠移民過去,對緩解印度人口壓力有一定的作用。或許這是印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印度人口到達承載極限後,能不能象我們所說的,能過戰爭解問題不好說,但這是選項之一。而從現在的情況看,印度已經有了擴張的苗頭。到時候,世界能不能通過有效方法遏抑擴張不好說。當前世界有個特點,就是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慢,甚至出現負增長。也許將來,印度成為發達國家了,人口增長速度能慢下來,不會出現能過戰爭解決人口壓力的問題。

總之說,一個國家的人口過度增長並不是好事,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人口過度增長的問題,未來任何一個方面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導致國內動亂,受傷害的都是老百姓自己。而印度很快就要面對這個問題,特別是印度缺水問題,已經開始影響老百姓的生活了。未來,印度會用什麼方式解決人口極限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完)


無事說天下


一塊土地能承載多少人口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當然是食物的產出。而這項指標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總產量,還要把人均消耗量計算進去。

印度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養得活13億印度人,但養活不了三億美國人。印度人的人均熱量攝入比美國人低得多,也比今天的中國人低得多。

需要注意到的是,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進口國之一。從這個數據出發,似乎人們更應該憂慮中國國土能夠負擔多少人口以及會否達到極限的問題。

但現在顯然沒有人擔心這件事情,一個原因當然是我們人口增長速度變緩,另一個也是對袁隆平先生的信心😇😀。擔心印度的人口負擔無非是因為印度人口仍在快速增長,以及印度沒有袁隆平。可是,印度人也不像我們那麼喜歡動物呀,咱們很多人可是愛動物愛到頓頓少不了的。人均熱量攝入比印度高多了。😅

簡單滴說,即使印度人口再增長一倍,也不會出現大範圍的饑荒,最多印度不再出口糧食,影響國際市場糧價而已。

就糧食而言,其實這個星球上的糧食產能完全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有問題的不是糧食產量,而是分配與定價機制。當然,人活著,不能只靠食物,其他需求能否被滿足,也是很重要的。


葉海林


印度是典型的,越窮越生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超過十億的人口大國。由於貧窮落後,才導致越窮越生,由於沒有文化愚昧無知,才會導致越生越窮,窮人思想真可怕,窮人都是自己過不好,連累子女陪著吃苦,受罪的蠢貨。印度土地面積只有300萬左右,平方公里,他的土地承載能力只能承載15億人口左右,超過15億人口印度的糧食就會產生危機,遇到再一年,就會有餓死人的發生,如遇大災之年,就會大面積餓死人,印度如果不控制人口印度的未來,將是毀滅性的,印度一定會被人口拖死,最終導致印度亡國滅種,這就是越窮越生的下場。朋友認為我說的對,請點擊關注





137965修德忠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卻高居世界第二,亞洲耕地面積第一位,約佔總國土面積的51.61%,達到153.5萬平方公里,摺合23億多畝,比中國耕地面積大的多。


而且印度地處南亞,南瀕印度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充足,熱量豐富,種植的大米一年三熟。

印度的耕地面積其實比中國多,但由於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富農手中,所以糧食產量不高,糧食總產量只有中國的百分之六十多。

印度糧食產量低,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佔全世界出口的四分之一。不僅如此,印度也是小麥淨出口國,出口量比號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還要多。


地主家的餘糧多到吃不掉,只能大量出口。

印度一邊出口一邊捱餓的尷尬局面仍將維持。每年大約有500萬人死於飢餓,但印度人口增長比例高,這個數字很很容易被人忽略了。


另外印度的香蕉、番木瓜和芒果(包括山竹和番石榴)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大家都知道這些熱帶水果產量有多高,這也是印度沒有出現大規模饑荒的主要原因,一家子七八口守著二畝香蕉園,就能做到衣食無憂。


而且因為宗教的原因,印度人大多都是素食主義者,因此不用飼養太多的肉食動物,這又可以節省下大批的糧食。

至於印度能夠承載的最大人口極限,我個人認為應該不低於30億。

印度有見識的政治家都已經意識到人口過度膨脹帶來的危害,但XX生育在印度根本無法推行,印度老百姓可以用選票,讓這些有遠見的政治家失去執政地位,然後換一個允許他們自由生育的傢伙來執政。

當人口膨脹到極限時,不同種族之間的矛盾就會凸顯出來,內戰不可避免,通過殘酷的內戰,達到削減人口的目的。


花近高樓1


人口上線與糧食產量有關,糧食產量取決於耕地面積及單位面積的生產力。耕地面積是個變數,可增大可減小,一般受制於自然環境,但也有的國家技術好,如以色列。效率主要受技術、自然環境影響。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拿來對比少了很多換算的麻煩。

印度的耕地面積比我國大一點,大部分耕地處在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條件比我國好很多。印度大部分耕地屬個人,大部分個人農業從業者為加入合作組織,也很少有現代農業知識,除了種子,和幾百上千年差不多。相比於我國,雖然耕地面積大,自然環境優越,但因為技術原因,印度的糧食產量竟然只有我國的一半。

落後意味著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印度耕地大部分處在平原,處理好個人農業者的生計問題,能進行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印度農業的未來會因為在技術上接近我國而因環境優勢超過我國,所以只要處理的好,印度還能養活很多人,況且印度冬天不冷,吃的少。


一學思一


印度的人口不可能無限增長,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數會逐年下降。比照我國的人口發展速度,原來大家是想生小孩,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養一個小孩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結婚的年齡越來越推後,不想生小孩的人口比例越來越大,現在即使放開生二胎,人口出生率並沒有增長。

所以綜合我們國家的發展軌跡,我相信印度也會發展到一個瓶頸後,就不會再增長了。我預計印度的人口會超過中國,但僅接著就會下降,預計印度人口最多不過到13-14億就不會再增長了


了不起旳蓋茨


這要看題主想知道是理想狀態還是現實狀態,如果是理想狀態,印度有差不多23億多畝耕地,如果他們有以色列或者荷蘭那樣的農業科技,再加上一年三熟的理想天氣,那麼產出大約20億噸的糧食應該可能,再理想點以養活每一個人的需要來分配糧食,那麼養活80-100億的人口是可以的,當然理想狀態是不可能實現的

現實狀態是他們現在就負擔不起人口了,已經達到承載極限,每年他們都有幾百萬人口因為飢餓死亡,但是因為宗教文化等原因,暫時啥也沒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