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本書真正打動了你的心?

糖貓兒


1.《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

2.以前我容易抱怨、消極、情緒化、很脆弱,反正負面能量大大的。於是,決定從中國經典著作中,希望找到解決的良方。當讀到《道德經》後,整個人的認知思維被徹底顛覆。

3.以前看事情總看一面,譬如喜歡花紅,就不喜歡柳綠。認可所謂的好人,就討厭小人。豈不知,好與壞時互依共存,才生髮成物。正如大自然一樣,好壞都會包容,才形成叫自然。

4.老子講人的認知思維導向整個大自然,所以他提出順其自然,向自然學習,學會包容,學會處下而不言等。這些,都能讓胸懷更寬廣、看淡萬物,心態也發生很大改變。

5.老子的思想極其認知思維和方法論,對職場人特別有用。於是我在我的專欄裡,專門用十幾個章節,結合職場經歷和職場人容易遇到的棘手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不能說時萬能藥,但能讓人至少豁然開朗,因為我自己有這樣的體驗,決定分享。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吃土豆的100位世界精英》,其中老子的部分章節,非常有用,值得閱讀收藏備用。


有貓有料


記不清是從哪年開始看《平凡的世界》的,但這些年,這部三卷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我至少看過5遍。這部史詩級的著作,就像一盞明燈,一直在引領著我,激勵著我。

小說開頭的場景,當年我曾見過類似的。我們這些一生下來就吃上“商品糧”佔盡時代便宜的同學,永遠體會不到那些來自土地的同學的痛徹身心的痛與苦。沒有退路的他們,也像少平一樣,雖然物質極度貧乏,但是精神鬥志昂揚,他們在午夜或者凌晨點亮的燈光,至今依然閃爍在我的眼前,回憶起來依然覺得對他們的敬仰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我想把《平凡的世界》推薦給q看,希望她有時間能靜下心來讀一遍,從中汲取逆境中不低頭的精神力量。要知道,和那個年代的少平相比,現在的她們簡直生活在蜜罐中。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一杆鐵槍我走天下


十四歲那一年放寒假時,去爺爺奶奶家裡玩,我從二叔家裡見到《林海雪原》一書,捧在手裡看過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如獲至寶。回家時,我把《林海雪原》帶回了家,有空就看,反覆呤誦小說中那些優美的句子,至今還能背下一些完整的段落。《林海雪原》這本小說,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軍旅生活,喜歡上了長白山鏡泊湖莽莽雪原,讓我產生了濃郁的軍人情結。從十五歲那年開始,每年到了徵兵的季節,我都和徵兵的軍人磨著去參軍,直到十八歲那年到了參軍年齡,我才夙願得償,穿上了綠裝。說來也巧,我當兵駐軍還真的就在吉林省蛟河。在冬季的長途拉練中,真的翻躍了白雪茫茫的長白山,跨過了冰封的鏡泊湖。在白雪皚皚的崎嶇山路上,綠色的行軍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師野戰醫院的女兵們,是行軍中最靚麗的風景,女兵紅撲撲臉蛋後面扎著油黑的短辮子,辨梢上面扎著的紅頭繩格外耀眼,紅色的帽徽紅色的領章鮮豔奪目。

感謝作者曲波創作的《林海雪原》,是這部小說,讓我認識了長白山,讓我與軍旅生活結下深厚的情緣,讓我走上了一條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


陽光燦爛65612926


應該說是路遙的《人生》,這麼多年了,我至今還能想起我在一個不足10平方的小屋,屋內小小的窗亮,昏天暗地的,那時候感情很純粹,總是隨著書本里的情節而流淚,甚至抽泣。我恨高加林,也為巧真摯,純淨,善良而感嘆。這本書我反覆看了幾遍,從此記住了路遙和那個時代。現在想想,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不同,有他特定的時代背景,現在,我也不怎麼恨高加林了,後來,我也成為了高加林,只是直到現在,我還想起巧珍,為愛情為善良也為勇敢。


雪花飄時2


很多吧。從兒童時代到少年時代,到中年時代。看過的書很多。書中那些動人的情節,都能讓當時的我特別感慨感動感嘆。

上小學五年級時,東方少年雜誌裡的一篇太陽石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這是陳建功老師寫的,小說中一個城市裡的學習成績比較突出的女孩,到了一個煤礦體驗,發現那些煤礦裡的學生,雖然條件沒有他們好,但是依然有一種樂觀向上,不怕挫折的生活精神,這個女孩可能從小就能感悟到,雖然生活條件不同,但是,只要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生活一樣有意義。上了初中以後,迷上了金庸的小說,尤其是神鵰俠侶,楊過有一個憤青小孩成長為一個歷經滄桑的大俠,歷經了很多曲折,不論在武術上的體悟,還是對人生的感悟,在經歷了很多事很多人以後,有了很大的變化,是一個正三觀提覺悟的過程。例如他在見證了洪七公和歐陽鋒的比武對決到最後二人相擁而死的事實以後,可以說人生觀一下就改變了。到後來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已暗合禪境。楊過的成長過程,既是武術境界的昇華,也是做人境界從痛苦到開悟的過程。到工作以後,也看了很多小說,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鯨,雙城記,荊棘鳥,百年孤獨等名著。我總感覺基督山伯爵的性格和楊過有點相似。應該說中年已經經過很多滄桑,所以反而就沒有感覺到以前看神鵰俠侶那種強烈的感情。這是我自己的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大家指點。


俞連舟


哪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心,回答這個問題,我有覺得非常奇妙,我寫過魯迅小說研究的論文,喜歡讀賈平凹的《天狗》、《廢都》、《土門》、《懷念狼》、《浮躁》、《帶燈》……,這此小說讀過之後,現在想不出敲打內心的細節,撞擊靈魂的火花。

真正擊打我內心最脆弱處,讓我流淚的小說是路遙的《人生》。

《人生》中的主人高加林,在一個極度悶熱的天氣,縣高畢業的農村知道青年高加林,在村裡的民辦教師被人頂替,只能回到黃土地上,揮舞著鋤頭,一聲不吭地拼命挖地。村裡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巧珍,她是當時村裡的第一美女,她愛上高加林,讓高加林走過人生第一次灰暗的日子。後來高加林,憑藉後臺進城當了一名記者,高加林又戀上城裡美女黃亞萍,拋棄了巧珍。巧珍在絕望之中嫁了他人。

高加林又因走後門被清理回鄉,他回鄉的清晨,巧珍的大姐組織人要在村口羞辱加林,巧珍勸住大姐:你這樣做是拿針刺我的心!

《人生》發表後,在全國引起轟動。

路遙因這部作品而走紅,以至他寫的《平凡世界》第一部投稿被多家大刊退稿,原因很簡單,比《人生》差遠了。後來《花城》雜誌刊登了,《平凡世界》第二部、第三部未找到刊物發表。這部作品的結集出書,是出版社印刷出版的,後來還獲得茅盾文學獎。

同為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陳忠實,這樣評價《人生》:《人生》對我正高漲的創作激情是一種摧毀!









傳記人劉幫


路遙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真正打動了我的心。讀這本書大概是在大一的時候,這本書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深深的吸引了我,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文筆優美細膩,內容富有人生哲理。在精神上給我極大的觸動和幫助。

“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路遙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由於封建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阻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孫少安和潤葉沒有走到一起,潤葉不知道的情況下,孫少安從外地領了一個老婆回家,尤其是最後孫少平和田曉霞兩沒有走到一起,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品文筆優美細膩

從“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要一片皎潔”到“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上依舊充滿泥濘”等,這些經典語錄,無不透露著作品文字語言優美細膩,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讀到這些優美的文字就是一種享受。書卷中的意念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態。

內容富有人生哲理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是啊,人生在世,每個人希望自己生活美好,事業有成。但是怎麼會一帆風順呢?只有經歷悽風苦雨,艱難困苦的磨難挫折,才能不斷成長,愈發堅韌,才能享受到春暖花開,四海昇平!

《平凡的世界》不愧是矛盾文學獎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它把鋼鐵般的意志和平凡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一直激勵著無數青年人不斷的追逐時代的潮流和夢想!


春夏秋冬L


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也同情壞人。

—莫言

1.《紅樹林》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讀完《紅樹林》這篇小說之後,我合上書思考許久,折服莫言的述事能力,和對環境的渲染,塑造了一位勤勞美麗命運多舛的漁家少女的鮮活形象......

  • 她令我同情,讓我思考直面現實生活裡那些黑暗規則裡的赤裸裸。

一位樸實美麗的漁家姑娘從紅樹林邊的漁村闖入都市,經歷了情感的波折和撞擊,演繹出複雜而又多變的人生。故事發生在有著大面積紅樹林的和南海海濱一座新興的小城裡。 漁家姑娘珍珠進城打工,珍珠公司總經理大虎對她一見鍾情,珍珠卻不為所動。大虎企圖強佔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紅樹林。大虎在另兩個幹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輪姦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進行報復,欲殺大虎的母親、副市長,卻刺傷了。大虎又與二虎、三虎輪姦了女工小云,被當場抓獲。林嵐救子心切,落入了手裡。馬叔與牛晉頂住壓力,使案件終於重審,三個虎被繩之以法。

出生在紅樹林的林崗是縣長的女兒,南江市的副市長,更是大多數男士的夢中情人,這看似響噹噹的名號後卻每天承受著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打擊,這早已使她的靈魂破敗不堪。曾經的“白天鵝”早已不復存在,取代而之的便是被人的疏離、丈夫的無能、兒子的叛逆而整天荒淫無道的林崗。

在這部作品裡,象徵手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小說意蘊的體現、激情的敘述以及一種淡淡的憂患意識都有很好的體現。在傳奇性經歷的敘述中,也隱含了在生存上的壓抑、人性扭曲的傷感和迷惘。

一位正直誠懇的檢察官馬叔、一個自甘墮落的女市長林嵐、一個公子哥大虎和一個美麗的珍珠姑娘等人物,交織而成的情與仇、愛與恨、善良與邪惡、法律與罪犯間的劇烈衝突。在這篇小說中,金大川、馬叔,林嵐三人的經歷是主線,三人一路一起成長,雖然馬叔與林嵐是青梅竹馬,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分道揚鑣,雖然金大川使了一輩子的勁,最後也只是得到林嵐的人,三人的情感一輩子也沒糾纏清楚。而面對改革開放後的錢欲,權欲,金、林禁不住誘惑最終跌進深淵,馬叔卻是兩袖清風,正義凜然。

文章通篇都是以林嵐作為中心人物,三代人的故事交織著出現,仍然是莫言的風格,時空轉換毫無違和感,讀完整本書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讀完半本書並不是半個故事,而是多個故事線索的交織。書中多次提到珍珠貝在有月光的夜晚低聲地哭泣著,為著他們體內的珠砂,為了他們忍受的痛苦。這珍珠貝就是故事裡的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或必然或偶然地、被動地或主動地,體內含上了屬於自己的珠砂,忍受屬於自己的痛苦。連樹木聽了,都將身上的汁液變成了如血的紅色。

文中林嵐愛珍珠,及《紅樹林》中另一個最重要的象徵,人性。

白珍珠,晶瑩且純潔,黑珍珠,慾望而墮落。

本書通過不同人物的描寫,表達了金錢和地位並不是衡量幸福與否的標準。為了金錢和地位所付出的不擇手段最終會像夢一樣飄散,只有生命最本質的東西會在歲月中逐漸打磨,值得珍視。譬如愛情。

林嵐和珍珠等書中人物社會階層有著截然不同的悲情命運,描繪出海邊一面面破碎而鋒利的鏡面。

美麗純樸的漁家姑娘珍珠,從紅樹林邊闖入現代化都市,經歷了迷茫而悽楚的人生,終於昂起頭,勇敢地迎接挑戰。兩個青梅竹馬的老幹部子女,在幾十年的磨鍊奮鬥和恩怨情仇的碰撞與糾葛中,雖然分道揚鑣,卻是藕斷絲連。三名同窗好友,在共和國的旗幟下相伴成長,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面對權欲、錢欲、情慾的陷阱,有的經不住誘惑,貪贓枉法,跌進深淵;有的出淤泥而不染,兩袖清風,正義凜然……在《紅樹林》中,莫言第一次走進了城市,在藝術風格上漸漸從傳說、神話、虛幻中走出,將眼光投向身邊喧鬧真切的現實生活,穩重、理智了許多,少了一點激情、狂亂,多了一些從容不迫的平靜。

世上有多少片紅樹林在流著血色的汁液,聆聽著多少貝類的悲鳴,它們的哭泣,只有紅樹林在聽。


天下敦煌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看到好多人看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不知道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有多少人看過。我覺得這是一部和《平凡的世界》同樣偉大的作品。迄今為止,我看過的長篇小說就只有《激流三部曲》和《平凡的世界》這兩部。

《激流三部曲》是我在2013年的暑假看的,剛高考完,特別有時間看書。它和《平凡的世界》很像的一點是,它們都是把一個家庭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通過描述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的經歷、選擇、命運,把日常生活與社會衝突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革與特定時代浪潮下的人們的精神面貌。只是它們描述的時代背景不一樣,《平凡的世界》是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為背景,而《激流三部曲》則描述的是1919到1924年間那個動盪的歷史時期。

《激流三部曲》揭示和傳達的是什麼呢?我前一段時間在看《美麗新世界》,這本書寫於1931年,發表於1932年。那個時候外國文人已經擔心科技文明發展之下人思想的自主性了。我當時特別好奇,想知道那個時候中國的文學作品在表現什麼。特別巧的是,我看過的這部《激流三部曲》就是創作於1931年,在雜誌上開始連載,但是這一部作品整個的創作和發表長達10年的時間,也就是1931到1940年間。想一下那個時候中國的社會狀況: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侵華;1936年,爆發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國共達成抗日統一戰線;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也進入全面抗日。巴金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以一個封建大家族為例,描述了1919到1924年封建家族的衰落與接受新思想的新青年的抗爭,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弊害,滿懷激情地歌頌了新青年的覺醒與對自己命運的抗爭。這部作品對於當時的中國青年衝破家庭桎梏、投身於革命、為中國民族解放而奮鬥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也一直被作者傳達出來的那股激情所感染,這麼多年過去,那種精神的衝擊力和震撼力一直都在。我也一直記得那句“生活的激流是永遠都不會停止的”。就這麼一直向前吧!

《大江大河》,我沒有看過小說,看了一點影視劇,也是一部時代鉅製。無論是《激流三部曲》、《平凡的世界》,還是《大江大河》,感覺描寫的那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不知道後世會如何評說我們這個時代!


海藍的期待


《平凡的世界》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學生,我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平凡的世界教會我們要學習孫玉厚的真誠善良,有寬厚之心,教會了我們要像孫少安一樣做事有頭腦,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教會了我們要像孫少平一樣敢闖敢拼想法,心中有夢,不輕言放棄的決心,要像田曉霞和田潤葉一樣能知書達理,善待身邊的每個人,要像田福軍一樣處處為人民為百姓著想,要像秀蓮一樣有善良之心不辭辛苦只為孫家過好光景……

《活著》

這本書的主人公富貴在年輕的時候那是相當的瀟灑風流,沾染了賭博的惡習,很快的敗完了父親打拼的家業,從此就開始了自己悲慘的生活,家裡親人的相繼離世是對富貴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擊,最後落得一個悲慘結局。這本書餘華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應該認真思考的。

《人生》

高加林不願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志向遠大,想要勇敢的去闖蕩一番事業,僅此這點來看,我們應該向高加林學習,要有敢闖敢拼的想法。但做人不能忘了本,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腳踏實地的去努力,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本是農村人,因為不能認清自己而想和黃亞萍一起過生活的想法是欠考慮的。因為自己的心比天高,失去了愛她的巧珍,因為自己的命比紙薄,失去了愛她的亞萍。

讀完以後再回過頭來看,真正的印證了開篇的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就那麼幾步,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

坎坷的人生會出現在每個人都身上,我們應該有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這個平凡世界中的困難與挫折,走一步讓自己不會後悔的棋,也許明天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