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想談人生就讀懂曹操。

不讀懂曹操就不要去談人生。三國演義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相信大家對這部小說裡面的人物都瞭解的特別透徹,而對於曹操我們更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的經典名句“寧我負人,無人負我”給後人詬病,奸雄這一標籤他是無論如何也撕不下來了。

想談人生就讀懂曹操。


除此之外,與曹操同時期的許勳曾當面評價曹操,為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或許這才是對曹操最公正的評價。世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跟孔子學做人跟曹操學做事,如果將奸雄的標籤從曹操身上撕下來。他還具有另外許多讓人欣賞的一面,那麼我們如何向曹操學習做事。

第一就是能屈能伸,不逞一時之能。就像我們現在做生意要改變思維,去資源整合是一樣的,在別人的眼裡,某家幾百萬的餐廳還是某位老闆的,但實際背後的掌舵人是你。曹操也只為王不稱帝,不在乎一時之名,眾所周知,曹操與漢獻帝在儀式上已經沒有什麼兩樣,就差一個皇帝的封號。曹操不稱帝也是有他的原因,而且曹操也不會稱帝,因為他會審時度勢,太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當時的皇帝只是曹操的木偶而已,而各種實際的好處,曹操可是一樣都不會落下。比如上下安插自己的人,把曹家的女兒嫁給皇帝,用皇帝的命令把其他諸侯趕走,擴大自己的領地,要知道槍打出頭鳥。多少人被暗地裡的手段害了一輩子,有委屈都無處去申訴,雖然曹操這輩子沒有稱帝,說了那句不得慕虛名而,而錯失禍,他真正實現了做人低調隱忍,擺正位置,有了大出息,能屈能伸,善於適應。像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的無比英雄。赤壁之戰曹操輸了也一笑置之,被劉備打漢中時也輕鬆地走了,還有勇敢打董卓,輸了還罵了個爽,由此可見曹操是一個能屈能伸,善於適應掌握好進退妥協尺度之人。我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生意場上,都要有學習曹操的這種能屈能伸,善於掌握,審時度勢的性格。

第二才華橫溢。敢想敢幹成就霸業,曹操的文學造詣非常深,劉備和孫權與他相比,只能是莽夫。曹操精通詩詞歌賦,另外曹操還經通音樂和圍棋之術,堪稱才華橫溢。曹操的人才管理,哲學堪稱典範。把這一點放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或者是商業場上,也是非常有益的,我們在對某一件事情,能夠抉擇的時候就要去抉擇,不要左右搖擺,優柔寡斷,這樣會錯失很多良機,機會永遠不會等你,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所以當我們看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要優柔寡斷,一定馬上做出抉擇。還有,我們也可以培養我們自己的第二才華。在工作和生活非常壓力的環境裡,我們可以適當的緩解一下壓力,比如說練練字,彈彈琴或者是唱唱歌,這都是對我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法,而且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另一個才華。

想談人生就讀懂曹操。


第三好色卻重情情的曹操。曹操好色人盡皆知,想娶哪一個就娶哪一個。想睡別人的寡婦就睡別人的寡婦。其實他還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結髮夫妻丁夫人棄他而去之後。他念念不忘夏夫人,雖然出生歌姬。曹操卻不計前嫌與他相濡以沫,並封為王后。曹操的縱情還表現在他看到戰亂給女人造成的傷害而落淚。引夫人和杜夫人都曾是他人之妻被曹操納側夫人後,曹操不僅對二人寵愛有加,還將他們的孩子視如己出撫養成人。曹操乾的最讓人佩服的事情,就是將蔡文姬從匈奴人那裡重新贖出。可以說對女人的重情比視女人為衣服的劉備強百倍。所以無論這個人他是好是壞都沒有,沒有一個明確的臨界點,無論這個人外面對他的評價或者是議論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總可以在他人身上發現閃光的地方,也可以發現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要去盯著某一個人的缺點不放。這樣對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有好處。

第四成竹在胸,永不言敗。兵不厭詐巧用手段,曹操打仗打得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戰爭之中能夠巧用計謀突破常規,出其不意,為了打勝仗遵循兵不厭詐這一條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世人皆知曹操為奸雄,因此曹操在打仗中所用的計謀,因為貼上了奸詐的標籤而忽略了戰爭本身的計謀。但是看漢末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比曹操壞的人大有人在,只不過都沒有超過曹操,身上有尖雄的標籤兒。以至於他的軍事才能和謀略智慧被世人帶有色眼鏡過濾掉了。做事徹底不留後患,曹操還有一個被世人詬病的地方在於殺人理由卻荒唐可笑。這也證實了曹操的狠和絕,他做事徹底,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絕不是浪得虛名的。在戰爭年代對敵人的仁慈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我們一定要講究,各種計謀,如果在打仗的時候,你還遵循,迂腐之道,那麼說明這個人他也不適合生在那個年代。他也不可能成為一代梟雄。

想談人生就讀懂曹操。


第五笑對逆境永不言敗。曹操除了是一代奸雄也是一代梟雄,他身上那種面對逆境永不言敗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曹孟德在赤壁之戰中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僅帶著數10騎兵狼狽逃跑,在敗的途中,曹操居然狂笑三次,笑劉備無能,居然不在此最佳地勢設伏,身處絕境竟還能笑出聲來,絕非常人所能之為之。曹操也許只有一個意念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曹阿滿人還在,回到清州再招兵買馬,圖謀發展,何愁不能東山再起。正因為有這個信念的支撐,所以他才會在敗途中發出朗朗笑聲,我並不是特意偏袒曹操,美化曹操,只認為三國演義把劉備寫的過於仁義了,把曹操寫得過於奸詐,其實生於亂世,誰又是絕對乾乾淨淨的呢,所謂的仁義也有虛偽的一面,所謂的奸詐也有真情的一面。漢末亂世諸侯紛紛割據一方。無一人思民間之苦,無一人想恢復漢世,唯有曹操在亂世之中救百姓於水火,救難民以於危難,如果沒有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不知幾人為王,幾人稱帝?唉,百姓,也會一直受戰亂之苦。

所以斷定一個人是奸是忠,是好是壞,絕對沒有一個明確的臨界點,每一個人他都是多重性格的人,只不過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做法和認可的程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結果不同。所以無論我們在生活當中還是在生意場上,只要做到問心無愧,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