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孟母為了小時候的孟子,能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幾次搬家。經墓地旁的家、屠殺場旁的家、集市旁的家……最終將家安在了學宮旁。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最終,孟子從一個年少嬉戲遊玩、易被外界影響的少年,到一代大儒。

孟子的成長是勵志的,這其中,孟母的作用極其重要,可以說是孟母的狠心成就了孟子。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有多狠,孩子就有多優秀!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1、在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方面,家長要“狠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現在很多孩子是家裡的寶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自理能力普遍很差。因為很多家庭都是多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媽媽、奶奶、姥姥齊上陣,孩子被照顧得很好,都捨不得讓孩子幹活。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依賴性,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了。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自理能力其實也是獨立的一個表現,越獨立的人,越富有責任感。孩子成人之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是需要自己獨當一面的,而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的路只能會越走越窄,也不會受到重視。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2、從小教育孩子成為自律的人,娃長大後成功的機會更多

當然說到自我控制,我會建議大家可以針對孩子的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自我的情緒控制,另一個是行為的控制。

情緒控制:有些孩子別看年紀小,但是脾氣卻是大得很,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情的事情機會通過大哭大鬧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心情,這個時候家長應當使用“延時滿足”的方式加改變孩子的這個缺點。簡單來說就是叫孩子學會等待。當孩子想獲得什麼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不立即的實現孩子的要求,而是讓孩子等一等,再等一等,讓孩子從等待中變得有耐心,不遇事就急。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行為控制:而我說到的另一方面行為控制主要是針對小動作多的小朋友,這類小朋友的特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做事時小動作很多,隨便說話不能控制自己的精力。這也就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表現。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而對於這類孩子,雖然常常會讓家長感到頭疼,但是想要改變孩子,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先接受孩子的天性,想要孩子懂規矩這是一件需要有一個學習的時間個過程。家長的耐心是孩子最大的助力。

有些孩子的多動恰恰是因為缺乏關注,他們多動只是為了引起家長、老師的關注。所以家長應該儘量多陪伴孩子,選擇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愛運動可以練習拍球、走平衡木等運動項目。這樣孩子的自控能力,就慢慢地能提升了。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3、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要“狠心”,培養孩子做有教養的人

育人先育德,一個有的德行的人,未來的路才會走得更遠,孩子出生之後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塑造成什麼樣子,未來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尤其是孩子在0~6歲的這段時期的教育,是家長更加要重視起來的。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及時糾正,讓孩子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及時的制止孩子的第一次,孩子第一次罵人、第一次撒謊、家長絕不能無視,一定要立即制止,不制止孩子本身沒有是非分辨能力,就會混淆對與錯。

一個人的品德、教養比他懂多少知識更重要,家長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至關重要。0~6歲是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的習性和性格都是可以家長通過引導性的教育塑造出來的,這個關鍵期抓住了,孩子基本上是錯不了的。梅梅媽媽在這裡為寶寶們推薦兩本對孩子的好品格、行為習慣有教育意義的繪本,分別是《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和《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家長在這3件事上越“狠心”,孩子越有成就,家長要捨得

書中利用經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讓寶寶在聽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教會寶寶愛心、樂觀、自信、勇氣、分享等高貴的品質,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