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最美家庭丨“喊話”達人戰疫情 以“聲”作則樹新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細落小落實,成都市婦聯聯合市委宣傳部等部門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其中廖良開、駱本友、劉守平等12戶家庭榮獲四川省“最美家庭”。

“蓉城姐妹”推出“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帶你走近這些親善教子、勤儉自強、扶貧助困、綠色潔美、重義守信、書香文明、移風易俗、清正廉潔、孝愛和樂、愛崗敬業的“最美家庭”。


最美家庭丨“喊話”達人戰疫情 以“聲”作則樹新風


駱本友家庭:2019年四川省移風易俗類“最美家庭”、何場村婦聯主席

“各位村民請注意,武漢疫情未解除,還需大家共防範,養老保險已發放,不要都往銀行跑……”

這段接地氣的廣播“喊話”是邛崍市天台山鎮何場村人人都熟悉的《何場村抗擊疫情宣傳》,“喊話”的是四川省移風易俗類“最美家庭”稱號獲得者、何場村婦聯主席、何場村總支部委員駱本友。

今年春節以來,自當地政府下達防控疫情的通知後,駱本友一刻也未放鬆警惕。為了更好地宣傳防控疫情,她利用休息時間寫材料,第一時間錄製了《告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何場村抗擊肺炎廣播宣傳》,在全村通過廣播、拉桿箱音響在全村各組播放。同時利用何場村微信服務群、自己的朋友圈等渠道向群眾發放自己編寫的《何場村抗擊武漢肺炎宣傳單》,截至目前,她錄製、發放的宣傳音頻、宣傳單近30篇。宣傳初期,大部分村民以為疫情離自己很遠,不關自己的事,不戴口罩、聚堆聊天曬太陽,針對此情況駱本友迅速成立了30人的何場村巾幗勸導隊,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通過不懈努力,老百姓開始自覺戴上口罩,呆在家,不亂跑了。

通過“喊話”的形式進行宣傳、通知在何場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駱本友是村民們多年來熟知的“喊話”達人。

另闢蹊徑以“聲”作則

高何鎮何場村地處偏遠山區,老百姓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有部分老年人甚至都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宣傳政策成為當時駱本友最大的難題。有過主持經驗的駱本友想到了使用音頻進行宣傳,老百姓既聽得懂、邛崍話也聽著親切。從2007年開始,駱本友分別錄製了《中國夢》《垃圾分類》《說何場·唱何場》等宣傳音頻,教會老百姓用快板的形式將如何垃圾分類、改變舊習俗說了出來、唱了出來。

全家帶頭棄舊習樹立新榜樣

“革舊習、易陋俗”少不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2014年高何鎮開展災後重建和土地整理後,全村搬新家住進小區。為紮實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提升群眾文明素質,駱本友家庭積極帶頭。在裝修新房子時,窗楣超出小區裝修標準,立即將超標的新裝修進行拆除,按標準重新裝修。一改過去社區髒亂差的風貌,不再在屋前屋後長期堆放雜物、種高作物等,二改在屋前栽種花草,做到房前屋後乾淨整潔。

駱本友家庭還帶頭響應政策,不大辦開酒席。小女兒結婚時,駱本友提出以旅遊結婚代替鋪張浪費的婚宴,當教師的小女兒也理解和支持爸爸媽媽的做法。

為了預防森林防火,提倡無火祭祀,駱本友勸說家人用鮮花代替香蠟紙錢給過世的家人上墳。經過她的不懈勸導,公公終於一改傳統,同意不燒香蠟紙錢,用鮮花表達哀思。村民們看到後,也漸漸理解,改為用鮮花祭祀,有效地減少了火源,避免了發生森林火災。

當好領頭羊豐富婦女生活

在各級婦聯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號召下,天台山鎮何場村在2007年組建了宣傳隊,宣傳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駱本友在全鎮推廣招募文藝隊員。她每天走家串戶動員全村婦女參與到腰鼓、龍燈、獅燈隊,又帶頭到邛崍市老體協學習太極拳,回村後組建了全鎮第一支太極隊。她還帶動全村婦女積極鍛鍊,參加邛崍市全民健身綠道系列活動並榮獲一等獎的好名次。

如今,何場村在駱本友家庭的努力下,已淘汰舊風陋習。她卻謙遜地說:“我的成長離不開前輩們的指點和同事們的幫助!每一份收穫和榮譽都是老百姓給我的鼓勵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