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航空製造“起飛”,杭州還需哪些關鍵推動力?

曾經坊間有個“造飛機不如買飛機,買飛機不如租飛機”的流行說法,現在的杭州正在用實際行動扭轉這種觀念。

去年9月,杭州發佈的“新制造業計劃”明確了由互聯網經濟向以航空製造為代表的新制造產業進行轉身的城市未來發展路徑。雖然決心搶抓龐大市場前景的航空製造,杭州的基礎並不突出,但藉助國產大飛機制造的產業機遇期,當前的杭州正在龐大的全球航空製造產業鏈中,逐漸找到了自身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當前的杭州無論是過去的產業基因、實際規劃還是未來空間,都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支撐和發展預期,與此同時,由於城市產業階段性調整、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當前的杭州在大力推動航空製造產業的加速發展時,仍然有需要進一步提升的綜合空間。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圍繞航空製造產業發展的調整與提升還僅是表象,實質上反映的則是杭州這座城市在現階段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一方面需要主動調整提升城市發展驅動力所需的產業形態,佈局未來的前瞻性動力格局;另一方面,也是杭州市政府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產業服務思維模式,主動轉型政府職能的體現。

產業配套首當其衝

在實際瞭解過程中,當問到哪些是當前杭州航空製造企業發展實際所需的關鍵支持時,不少企業都將產業配套列為核心要素提及。

傳統意義上來說,產業配套中除了單獨企業發展所需的土地、資本等要素之外,還包括產業政策、人才技術和上下游產業配套等重要組成部分。而對於如今的杭州來說,後者實為當前杭州航空製造企業發展的迫切所需。

在走訪企業中,無論是錢塘新區的西子航空製造產業,還是建德小鎮的通用航空產業,所需的產業政策實際在杭州是並不夠完善的,對於航空製造領域的各大細分市場,更是缺乏足夠的專項政策支撐。

現實中,一方面類似西子航空這樣的本土大型航空產業製造企業,在關鍵的融資政策、產業扶持領域尚且缺乏系統性、專項性的政策體系,以支撐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在通用航空領域,技術的可靠性與市場監管的不確定性之間,現階段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實際困境。

除此之外,在航空製造的關鍵產業配套中,產業人才和上下游產業配套也同樣十分關鍵。

“中國的航空製造工匠比國寶大熊貓還要珍貴。”西子航空董事長王水福用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來道出目前航空製造人才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問題。未來航空製造產業的發展,如何培養支撐產業發展實際所需的產業人才,是當前杭州的重中之重。

王水福表示,自從進軍航空製造業以來,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找不到航空專業技術人員,很多時候往往需要從瀋陽、西安這些地方招徠人才,但這些不遠千里招來的專業人員往往還面臨著如何留住人才的現實難題。

除了專業人才的培育,目前上下游配套企業也是產業發展的迫切所需。“製造民機需要有民企參與,必須調動各種企業的力量來謀發展。”王水福希望當前杭州市政府能夠在國有企業發揮科技帶領的作用下,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以豐富航空製造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配套。

事實上,作為起步階段的杭州航空製造產業,上述產業發展所需的實際,在杭州也僅是階段性的不足。當前,圍繞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杭州的航空製造企業和地方政府也正在致力於完善相關產業配套的短板。

在上下游產業配套方面,當前杭州市投資促進局正圍繞錢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園、杭州空港經濟區和建德航空小鎮三大產業主平臺,通過引擎性項目和關鍵企業引進上下游關聯製造企業;而在產業人才培育方面,除了近期中法航空大學在杭州餘杭奠基建設以外,西子航空還與浙江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學院等院校合作辦學,用於培育企業生產所需的合格人才。

杭州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發展航空製造產業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現階段走出了一條通過本土生產製造企業為紐帶聯合國際巨頭製造企業的發展路徑,也是當前杭州推動航空製造產業發展的現實有效方法。雖然這一步往往是最難的,但終究是一個城市產業發展的開始,下一步圍繞這項現實路徑基礎,將會在更加細分的領域中不斷進行完善。

“有效政府”產業服務的轉型

事實上,對於當前的杭州來說,發展航空製造產業不僅僅只是相關產業的招引和產業配套的完善。其背後,更是在“新制造業計劃”和數字經濟“雙引擎”這一未來產業驅動的格局下,對杭州傳統的政府角色和職能進行轉型與升級的切實要求。

眾所周知,杭州多年的“有效政府”管理模式,在給企業發展創造自由、開放與平等的環境中,孕育出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視這樣的行業龍頭。某種程度來說,正是多年來,杭州市政府以一個幹實事的“店小二”服務定位,為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產業生態,才有了今天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

但這種“小政府”的服務定位,在推動類似航空航天、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時,則並不具備足夠的產業發展推動力。因為往往這些關鍵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政策、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參與其中,而對於杭州而言,之前由於缺乏足夠的產業基礎,更是需要地方政府對航空製造產業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參與其中。

“杭州之前並沒有做過這樣的經濟發展角色,因此在實際推動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會稍許慢一拍,但調整的力度和速度則並不遜色。”杭州市投促局相關負責人如此總結。

實際上,這種調整就與過去多年間,杭州在憑藉互聯網經濟快速崛起的產業發展路徑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職能截然不同。或者說,在經歷了互聯網經濟實現“富起來”的杭州,要推動新制造產業實現“強起來”,則必須要政府相應地進行配套服務與職能的升級與調整。

因此,當前杭州發力推動航空製造產業發展,表面上所需的是以產業政策和產業人才為核心的綜合配套基礎,但實際更深層次的需求則是,這座城市的產業佈局者也必須要實現一個自我的轉型與升級,既包括服務與職能的轉型,也包括扭轉對產業以稅收貢獻為標準的傳統產業考核評價意識體系等,久久為功,著眼於未來。

由此,在中國商飛工廠裡有這樣一個四句橫幅標語——“長期奮鬥、長期吃苦、長期攻關、長期奉獻”,對於當前的杭州推動航空製造產業發展事業而言,同樣十分適用。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