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金融科技“爭霸賽”正在上演

2020年伊始,關於金融科技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1月15日,上海市發佈《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將推出金融科技培育、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就在前一日,北京首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也正式對外揭開面紗,涉及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等,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API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除了北京、上海外,還有多省市正進行FinTech(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據央行官微透露:2019年末,央行等六部門批准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10省(市)開展為期1年的金融科技應用試點。

金融科技勢不可擋,支付、消費金融等領域在其賦能之下正孕育新奇蹟。而隨之而來的金融科技中心“爭霸賽”也正在上演……

金融科技“爭霸賽”正在上演

為支付插上“翅膀”

作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場景,支付一直是金融機構觸達用戶的重要方式。而伴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用戶能夠最直接地從支付場景中感受到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

1月10日,央行官微發佈的“盤點央行的2019金融科技”一文顯示,中國銀聯、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60餘家機構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穩妥推動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通過打造“無介、高效、安全、互聯”的智能支付產品“刷臉付”,滿足多元化支付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2020年,插上了金融科技翅膀的支付行業或將飛得更高更遠。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下稱《發展規劃》)中提到,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而這一願景,在2020年伊始就有了新突破。1月15日,網聯在杭州完成首筆銀行與機構間央行標準化條碼互聯互通驗證,杭州銀行與通聯錢包、壹錢包在杭州某商戶現場通過網聯互聯互通網絡,完成了多賬戶消費結算。這標誌著央行標準條碼互聯互通驗證範圍已進一步擴展到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

1月13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同日宣佈通過與銀聯合作已打通與微信二維碼互認互掃,目前已在三個城市進行試點。

財付通方面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該公司正與銀聯開展相關合作試點。

此前,網聯首筆互聯互通交易於2019年12月30日在寧波落地。當天,在人行見證下,由平安付作為賬戶方主掃收單方“樂刷”的碼,完成了首筆網聯碼制標準下的跨機構掃碼交易。

網聯、銀聯紛紛佈局互聯互通,這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此,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實現互聯互通是雙刃劍,不過總體來說利大於弊。

蘇筱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對中小支付機構來說,條碼互通能夠優化市場環境,有助於C端用戶在具體場景的直接使用,打破大型支付機構的壟斷壁壘,使中小支付機構節省地推的時間和人工成本。但就安全方面來講,如若技術防範能力不過關,中小支付機構或將直面範圍更廣的安全風險。

展望2020年,金融科技還將在支付領域大展拳腳。蘇筱芮提到了兩個方面:其一,諸如“互聯互通”、“刷臉支付”等新型技術模式能夠大幅提升支付效率,在安全性上亦能夠得到加強;其二,金融科技將在跨境支付、小微支付等領域深挖運用場景,集成更多資源以幫助企業提升運營效率。

用科技全面武裝

消費金融突圍戰,金融科技成“勝負手”。

1月11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發佈的《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下稱《報告》)顯示,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進入全面深化沉澱期。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如何讓更多居民享受到消費金融惠普服務,如何加快實現消費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成為行業面臨的問題。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相對成熟,比如說AI、雲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已完全應用到消費金融。現在線上的消費金融服務在風控、精準營銷、生物驗證等環節完全依靠這些技術。

在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看來,2020年,金融科技對消費金融的影響將更加深入、更加廣泛、更加明顯,融合也將更加緊密。

趙國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如何利用新的科技推進合規發展、推進消費者保護,如何更有效地驅動業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些都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根據零壹智庫近期發佈的《科技賦能力: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從前沿科技投入看,消金公司將59.4%的研發資金投入到前沿科技領域,不斷追趕著BATJ(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的腳步。

談及2020年佈局,趙國慶透露,2020年,馬上金融將繼續聚焦金融科技、零售科技兩大領域,在雲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五大技術領域持續創新。

據趙國慶介紹,馬上金融將致力打造更加強大的數據聚集能力和計算能力,實現人工智能規模化;建設新零售中臺,打造更加開放的智能交互平臺,促進降低運營成本、改善用戶體驗、促進產品創新等;打造金融業最快的實時計算平臺,支持各種量化和智能化計算,以及在“人工智能+數字化”整合平臺、流程機器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實踐。

上述《報告》中提到,目前消費金融主要用戶是龐大的中低收入群體、普通人群、無徵信記錄人群,而這部分人群的大數據如何與科技金融相結合,決定了行業發展的高度。

蘇筱芮也認為,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大有可為。她舉例談到,比如在風控上,金融科技將幫助建立大數據模型並不斷迭代,以此提升風控效率。貸中管理環節中,金融科技將有效建立預警機制並提早介入應對。除此之外,在貸後管理上,金融科技將通過綠色催收、智能語音催收等方式,提升貸後管理的成效與合規性。

“未來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的進一步積累,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還將有更多想象空間。”黃大智舉例談到,“以前我們收集的數據維度是有限的,5G時代則拓展了可能性,我們能夠收集到更多更廣的數據。在消費金融領域,任何一種技術都是基於數據而產生的,伴隨著數據量的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技術應用也會提高。而區塊鏈技術在消費金融中的應用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信任問題。在聲紋識別、情感識別和生物識別方面,都存在發展可能性。”

將戰場引向深杭

金融科技賦能,支付、消費金融等領域正孕育新奇蹟。面對誘人機遇,城市間的金融科技中心“爭霸賽”正火熱進行中。

1月15日,上海市發佈《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顯示,上海將推出金融科技企業孵化、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內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實施方案》從五個方面提出了25條創新務實的工作舉措,主要包括“五個全”:全速推進金融科技關鍵技術研發、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全要素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全力推進金融科技監管創新試點和全方位營造一流金融科技發展環境。

上海,這座擁有著開放、創新和金融基因的城市天然就是發展金融科技最好的前沿陣地。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四大中心”,加上全球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將建設“五大中心”。

黃大智表示,金融科技對於金融的影響已不僅侷限於應用層面,更是逐漸深入到基礎設施方面,而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中心建設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世界其他金融中心,比如中國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等在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也發佈了相應的金融科技規劃。

黃大智認為建設金融科技之都有其必要性,“金融科技發展較好的城市,對於其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上的提升具有非常顯著且重要的正向影響”。

1月14日,上海市政協常委胡光在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他說,近年來,各大金融機構、科技巨頭企業紛紛落戶上海,如阿里巴巴研發中心、支付寶上海總部、IBM、微軟、平頭哥芯片設計、螞蟻區塊鏈公司總部等,金融科技在上海的“聚集效應”愈加明顯。

“上海並不缺少新技術,更需要的是如何讓這些新技術又快又好地安全投入到產業生產、百姓生活中去。”胡光舉例稱,區塊鏈曾被“妖魔化”,但是上海的實踐則證明了其巨大的商用價值,包括成為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力信用驗證維繫手段,未來有望成為和“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

此外,胡光指出,監管制度創新給了新技術試驗空間,讓金融科技持續賦有創新力,並服務社會需求。因此,他建議,上海應加快監管制度創新,儘快推出“監管沙盒”制度,引領創新實踐,推動在金融科技領域形成“上海創新”、甚至“上海標準”。“可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試點,待積累一定經驗後再推廣到全市、乃至全國”。

上海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鳳懋倫認為,大力發展以區塊鏈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推進“金融科技”發展,將進一步激發資本的力量,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為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驅動力,助力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黃大智則強調了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總部經濟”概念的重要性。黃大智解釋稱,就是有多少金融機構不僅落戶而且在這裡設立總部,這一方面上海佔據絕對優勢。而且,上海在金融業態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更具優勢,比如上海金融法院等。

事實上,除了上海,以杭州和深圳為代表的城市也對於“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標虎視眈眈。

近日,多份提交深圳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的預提案中圍繞“金融科技”從總體規劃、技術生態、人才培養等各個角度獻計獻策。多位政協委員共同建議搶抓大灣區發展機遇,將深圳建設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2019年5月30日,《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專項規劃》在杭州市金融工作會議暨打造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推進大會上正式發佈,可以窺見杭州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勃勃野心。

在蘇筱芮看來,金融科技中心“爭霸賽”的選手們各有所長。上海作為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良好的歷史資源和優質的金融創新氛圍;杭州作為互聯網創新的排頭兵,在金融科技之“科技”方面優勢突出;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對外窗口,在“大灣區”等發展機遇的加持下,科技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在人才引進方面收穫頗豐。

(國際金融報記者 黃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