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還未開學?但"開學第一課",聖菲小學已經準備好了


還未開學?但

3月,氣溫逐漸回暖,我們已經等到了立春,等到了雨水,等到了驚蟄,再過兩週就是春分,即陽光明媚,萬物生長的時候。

疫情到來,延期開學,教師和學生面臨著一場“教育分離”,但教育者們仍然保持思考:如何就當前開展一場教育啟蒙?

比如說:“這個春天,我們應該和孩子們,對上一個冬天聊些什麼?”

是的,站在終身學習的起點,眼下所發生的一切都值得作為教育契機來討論和反思。疫情結束後,生活還要繼續,並且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讓它更好。

“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陶行知先生


面對“眼前這本教科書”,聖菲小學課程研發中心在周建軍老師的帶領下迅速開展相關教研活動,整理研討了疫情期間值得關注的六個教育主題,設計了以學習主題單形式開展的六堂品格教育課程。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即可進行下載。

還未開學?但

那麼在獲得資源之後,要怎麼使用這份“生活課程”呢?我們邀請你看一段生活課程的自我介紹:

//

PART 1

設計思維!“兒童需求”是靈感!

“設計思維”發源於設計界,後來被各行各業借鑑並風靡全球,對於教育者來說,“設計思維”同樣適用於課程設計。

設計思維第一步,同理心Empathy。

我們需要了解課程的學習者——兒童,立足於兒童本位,從他們的真實需求出發:他們關注什麼?喜歡什麼?需要成長什麼?

還未開學?但

立足於兒童本位的課程架構

接下來,我們給每一堂課設置了主題活動——審辨思考——自我測評與總結三個流程,並以“遊戲體驗”、“實景重現”、“小組合作”、“頭腦風暴”......等富有創造力和創新力的方式展開,讓學習有趣且有料。

/ 部分課程內容展示 /

還未開學?但


科技資訊與媒介素養

環節:主題活動


兒童扮演社區防疫人員,利用大數據統計工具,結合生活經驗,為社區裡焦慮的居民製作一份疫情通告。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環節:審辨思考

嘗試在國家政府官員的立場下考慮事件,兒童將作為一名社會記者,公正開放地審辯疫情期間的事件。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家務勞動與自我管理

環節:測評總結


放眼世界,也要回顧自我。在Home schooling的體驗後,學生可通過一系列時間規劃遊戲來自省自我管控能力。

我們不打算製造一份“說教目錄”,而是嘗試將真實的場景、深度的學習和有挑戰性的任務植入到課程中,等待“一場談話”去激發兒童的問題解決、創見、決策等高階能力。

這便是“設計思維”的下一步:定義Define。

我們把兒童的學習定義為充滿自我驅動力的探索,教育者只需要找到匹配的推動力。

//

PART 2

“用戶體驗”!完整便捷高效!

結合六個學習領域,聖菲小學的課程研發中心為每一堂課配備了主題學習菜單,將具體學習主題、學習達成目標、品格指向、學習導師安排和學習對象清晰羅列。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動物保護與生態意識”領域主題學習單(節選)

為教師授課提供完整操作材料

這是一個拿到就可以立即使用的完整資源包,“課程用戶”的另一個群體是教師,我們希望為其省掉一些“複雜的過程”,讓彼此的教育智慧,更多地放在對課程的深度挖掘和調整優化上。

◎老師在使用時可根據班級實情做具體調整,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你的感受和建議。

//

PART 3

學科融合,多重教育價值!

六個主題學習菜單涵蓋了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科學素養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自主教育、勞動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多種價值導向。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品格實踐與公民意識

閱讀材料

法制教育內容被納入到主題學習單中。

個人健康與生活習慣

引導建議


將戴口罩的個人行為輻射到社會關懷的公民意識中去。

在“設計團隊”頭腦風暴Ideate的課堂點子中,我們嘗試讓不同學科呈現出相互交叉、滲透的樣態。

◎在科學素養教育中,我們引導孩子探索不同口罩的功能,這些知識將成為他們闡述“為何將N95留給一線醫護人員?”這一理念的重要論據。

◎在法治教育中,我們指導學生理解疫情期間公民的主要法定權利,並結合生活經歷與個人情感反思我們該如何對待“疫區人民”?

//

PART 4

這個春天,一起來聊聊上個冬天

目前,居家隔離仍是一個持續的狀態,但並不妨礙我們捧起“眼前”這本教科書,和孩子一起觀察、瞭解、探索、敬畏和創造。 我們邀請每一位教育者,跟兒童一起,破除與世界隔離的“牆”,與真實的生活對話。

/課程概要/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可視文化 我們還準備了一些海報/

還未開學?但


還未開學?但

◎本次課程的共創成員:周建軍、郭沁、鄒璇、陳思、馮林琳、李竹。

在“生活教育”的課程設計完成後,研發中心的成員也在感慨:從“眼下這本教科書”中,學習和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還有教師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個處在終身學習中的教育者,不妨和我們一起接受這個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