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週歲的寶寶應該如何餵養?吃多少東西?要不要單獨給寶寶做吃的?

素雲紫嫣


寶寶對輔食逐漸失去了興趣,知食君認為可以從以下的方面去改善:

三個注意點?

在”要不要單獨給寶寶做吃的“這個問題上,知食君建議,還是需要的,但重點在於:“注意分量、順序,方式”。

注意分量?

輔食輔食,畢竟是“輔”在前。所以,寶寶重要的營養來源,還是在於奶水。在寶寶還處於6個月的時候,知食君建議:

①6個月:每天保持600ml奶量,每天喝4-6次奶,添加一次輔食。最初給寶寶吃輔食時,要少量,讓寶寶適應了再逐漸增加量。


②7到9個月:再保持600ml奶量的基礎上,每天增加二、三次輔食。當寶寶對輔食習慣後,再增加進食的次數,以糊粒狀的食物為主要輔食,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③10個月到一歲:依舊保持600ml奶量,讓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嘗試和大人三餐基本保持同步,然後讓寶寶嘗試吃較軟的碎塊狀的食物。


⑤13個月到兩歲:讓寶寶嘗試鮮奶,儘量讓奶量達到目標。這個時候,雖然寶寶1歲以後就可以吃鹽了,但並非一定要特意給寶寶的食物加鹽,否則寶寶可能會養成吃“重口味”食物的習慣,粑粑麻麻就不得不“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同時,這對寶寶以後的腎臟負擔也大。


注意順序?

不少寶媽都會疑問:“應該讓寶寶先喝奶再添輔食,還是先添輔食再喝奶?”關於這個疑問,知食君認為應該分情況而定。如果寶寶是首次嘗試添加輔食,那可以考慮讓寶寶先喝奶再添輔食,讓寶寶在熟悉的,愉悅的情緒下再添輔食。最開始給寶寶吃輔食的時候量要少,先從一小勺開始,讓寶寶適應了再逐漸增加量。

注意方式?

在美國與加拿大,一線的幼兒教師在寶寶的午餐時間,需要播放一些輕鬆的音樂,在孩子面前,跟孩子吃一樣的食物(部分孩子有特殊的食物過敏除外)。這樣做的好處是:寶寶具有很強的行為模仿性,當寶寶看見老師也在吃一樣的食品時,就會本能地認為這些食物是可以食用的,是可口的,吃這些食物是開心的。同樣的道理,粑粑麻麻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選擇一些“老幼咸宜”的食物,特意在寶寶面前,與寶寶一起開心地進食,讓寶寶明白:這些食物是可以食用的,是可口的,吃這些食物是開心的。

給寶寶做“獨一無二”的食物?

在改善了分量、順序,方式的問題後,粑粑麻麻可以再給寶寶在口感與營養上,帶來“獨一無二”的食物。知食君建議:

在添加輔食時,為了滿足寶寶營養所需,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選擇富含鐵的,比如營養米粉等,在輔食添加的中後期,寶寶的輔食種類要趨向豐富、營養搭配要更為合理,根據寶寶的適應程度和消化、咀嚼能力,逐步添加更換成其他食物,比如菜糊、稀粥、麵條等,或者可以將各肉等富含鐵的食物製作成適合寶寶食用的肉泥。

同時,考慮寶寶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一般可以按照米粉→蔬菜→水果→白肉類→紅肉類→深海魚肉 這樣的順序來。如果擔心肉類輔食相對比較難以消化,那麼,可以從稀泥狀的輔食開始,慢慢做成相對稠糊、帶有碎末的口感,在寶寶咀嚼消化能力更完善後,再喂以軟爛易嚼的小塊狀肉末。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知食說


我女兒一歲一個月,從出生到現在用了大概十幾個牌子的紙尿褲了,說說我的使用體會,僅供參考。

學子期間用過花王,凱兒得樂,尤妮佳,價格不到兩塊錢一片,這三種最推薦的尤妮佳。花王太厚,凱兒得樂太大,尤妮佳是我使用起來比較順手的一款紙尿褲,厚薄、大小、舒適度都不錯。

女兒大點以後從孕嬰店裡買過不少雜牌子,後來認識一個賣貝茲樂的姐姐,用了兩袋覺得不錯,就固定用貝茲樂了,用我婆婆的話說,唯一一款聞起來沒有味道的尿不溼。

不是打廣告,僅代表使用心得。



柏拉圖式的呱


我們家寶寶現在2週歲了,之前一週歲的時候也經歷過這樣一段經歷,再此我特意去學習了營養課程以及餵養課程,想與你分享我和我們家寶寶一起成長的經驗。

01

孩子一週歲後,他的自主意識變強,很多孩子此時不太喜歡吃米飯,只有極少數能吃的多的。可是有時你也會聽見其他母親說他的孩子飯量很不錯的情況,你此時心裡就會非常忐忑,但是每個孩子的飲食情況是有明顯差異的,沒有固定的標準,只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身體必須的東西就行了。

普通孩子的大致飲食餐情況如下:

8:30 牛奶150-180毫升

10:00 點心少許(包含水果也可以調整到下午)

12:00 米飯幾勺、肉、雞蛋、蔬菜

15:30 牛奶150毫升

17:30-18:00 米飯幾勺、魚、蔬菜

20:30-21:00 牛奶180-200毫升

從營養學的角度說,1-2歲的幼兒每天按1㎏體重2克蛋白這種比例給孩子配食即可。

02

如果認為孩子吃母乳而不吃飯的,想給孩子減少母乳多喂一點飯,那麼孩子攝入的蛋白質會變得不足,因為米飯、麵條、麵包中所含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很少,不能滿足孩子的身體需要。氨基酸的含量在雞蛋、魚、肉、牛奶、母乳中的含量較高。如果孩子的飯量下,可以多喝母乳、牛奶、多吃魚肉、雞蛋等。

03

合理的飲食膳食搭配的背後是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作為支撐。

一、養成孩子自己做安全座椅的習慣。

孩子不在飲食時邊玩耍邊吃飯,他會比較專注的去吃自己喜歡或者是可以吃的東西,孩子的脾胃也可以受到保護,形成良性循環。

二、讓孩子和一家人一起吃飯,感受團聚氛圍,讓孩子集中精力好好吃飯,父母可以起很好的引導作用。可以不斷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去和食物打交道。

三、讓孩子自己吃飯,享受吃飯的成就感,讓吃飯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1歲的孩子在後半段不想自己吃了,或是你覺得他沒有吃飽,可以在他自己動手吃飯後母親餵食。

四、如果孩子在吃飯的過程中中途停下來玩起來了,孩子已經不想吃了,應該停止讓他吃飯。如果母親硬是讓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飯,把孩子束縛住,反而會影響孩子的食慾。

五、去接受孩子吃飯弄得亂七八糟的場面,包容,接納,理解孩子的行為。

04

1歲的孩子基本可以與成人吃一樣的飯菜了,只是調料和鹽味的問題,或者是孩子的個體差異,包括孩子的咀嚼能力而定。所以根據你家裡的飲食習慣以及你孩子的個體差異,你看有沒有必要進行單獨的食物烹煮。比如,白水菜裡煮出來的土豆、四季豆等煮軟是可以讓孩子吃食的。只是肉食中牛肉等不是很好咬的食物需要一些單獨的研磨等措施。


小豆瓣成長路


我家寶寶一歲一個月,純母乳餵養,可以分享一下我的餵養經驗:


1、首先了解一下1歲寶寶的飲食結構及需求


這個時候,不論時奶粉餵養寶寶或者母乳餵養寶寶,都可以做到和大人一樣“一日三餐”,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輔食”,而是“飯”,每天的奶量保證在500ML,我是純乳母,基本就是每天喂3次奶。


寶寶每天的飯要做到營養均衡,蔬菜、水果、穀物、肉、蛋都要攝取,我是這樣分配的:

  • 早餐:混有肉粒和蔬菜的雞蛋羹,比如荷蘭豆牛肉雞蛋羹、銀魚青菜雞蛋羹。

  • 中餐:麵條、小餛飩、小包子等,麵條居多,麵條裡會肉和蔬菜。

  • 晚餐:粥,各種蔬菜粥、肉粥、雜糧粥,每週兩次會在粥里加豬肝粉。


一日三餐的這個概念一定要給寶寶建立起來,慢慢向成人化的生活引導過渡,其實,寶寶自己也是非常願意和大人一樣,他們會有這個意願參與進來,這個時候他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


另外,有很輔食公眾號,也可以照做,非常容易,不用自己挖空心思。



2、這個階段寶寶的食物形狀


這個階段,寶寶的食物應該是顆粒狀了,到1.5歲左右,基本和大人飯一樣,如果還是糊糊狀,泥狀,寶寶就會厭煩了,因為“吃膩了”,非常想嘗試更高階的食物,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過渡到顆粒,寶寶的口腔咀嚼能力沒有跟上來,就會出現“不願吃糊狀食物又不會吃顆粒食物”的無力感,變得不愛吃飯。


具體食物形狀可以參考這樣:


3、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主要有


1)剛才說到的,現階段的食物他們吃膩了,所以,大人這個時候可以變著花樣給他們做,從餐具到飯,在顏色、造型上都花點功夫,堅持不懈每天讓孩子嘗試。


2)感受不到吃飯的樂趣,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讓寶寶自己抓著吃飯,怕髒怕收拾,但是越是阻止他們自己動手吃飯,就越推後他們自主吃飯的能力發展,家長的煩惱反而會越來越多,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嘛,放手讓他“玩食物”吧,玩著玩著,就自己開吃啦。


比如吃成這樣的慘樣,你只需要深呼吸、深呼吸、然後連人帶餐椅。。。。洗了。


3)真的不餓!是真的不餓!這點其實很重要,我家寶寶經常出現三四天不吃飯的情況,只吃奶,大人著急的不行不行的,但是他們呢?精神十足,活力四射,哪裡有飢餓的樣子?每個月的身高、體重增長正常,生長曲線也是正常,所以,家長們應該學會監測寶寶的生長曲線,關注寶寶的生長髮育。


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規劃好孩子的生活作息,多運動,多活動,很科學的作息模式就是“吃-玩-睡”,其中“玩”這個環節很重要,就是活動,運動,只有充分的消耗,才有攝取的需求啊。


1歲左右的寶寶如果已經會走路了,那就在早上、午睡以後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走路、爬行、這種消耗核心力量的運動。而不是窩在家裡坐著玩。


我家寶寶每天下午會去遊樂場爬行,晚上那頓飯就吃的特別香。


最後,對於孩子吃飯這個事情首先需要保持一個“佛系”的心態。

我家寶寶屬於口腔敏感的孩子,所謂口腔敏感就是對於進入口腔的食物、勺子非常排斥,所以在6個月開始添加米粉時,他是拒絕的,根本不張口接觸勺子,於是我換了很多的品牌的米粉和不同造型顏色的勺子,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剛開始肯定自己肯定是著急上火的,因為母乳孩子一般到這個時候必須添加高鐵米粉,補充鐵元素,而我家寶寶確實已經是輕度缺鐵性貧血(同樣的,鐵劑也是喂不到嘴裡的),除了母乳,什麼都不吃,也不愛喝水,直到現在也是一口水都不喝。


我的做法是讓他玩了一個月的勺子,拿著勺子隨便玩輔食,然後試探著喂輔食給他,從第一口到第二口,再慢慢的五六口、半碗、一碗,歷時3個多月啊!想起來也是心酸。


哦,還有一點,坐餐椅!不要追著餵飯、不要在餐桌以外的任何地方餵飯、不要為了吃飯而吃飯,良好的吃飯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否則,你又會多一重煩惱。



墨仔媽媽育兒


寶媽說,孩子一週歲了,每天心心念唸的吃口母乳,大人吃飯的時候跟著吃幾口飯,不知道一歲的寶寶如何餵養。

這個問題一段時間內也困擾著我,當時兒子一歲十個月,還沒有斷奶,每天的心思都在玩的上面,玩累了就跑來要奶吃,想睡了也要吃奶。這時候身邊的人就開始勸我斷奶,說孩子不好好吃飯,瘦了,光想著吃奶吃飯少,營養跟不上。其實,情況倒沒有這麼嚴重,只是孩子不好好吃飯而已,因為孩子還沒斷奶,所以母乳就背了這個鍋。

別看孩子小,其實孩子都是小人精,聰明著呢,餓不住他的。不好好吃飯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知道餓了有奶吃。等到真的斷了奶,你會發現,孩子還是不會好好吃飯。他不吃因為他不餓,不信你餓他一頓試試。

孩子很小,他的胃口也很小,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不願意吃就不喂他,餓了自己就吃了,讓孩子有飢餓感是好事。現在很多孩子的病都是吃得多積食了,老話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大玉兒,85後寶媽一枚;小天寶,2016年出生的帥小夥子。文章和問答均為原創,歡迎評論轉發支持,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頭條號:小天寶大玉兒。


小天寶大玉兒


首先說說我家小朋友的進食進況,再告訴你正確的添輔食的過程和方式。

我家的小朋友胃口非常好,但是天熱,胃口有比早些時候差一些,孩子只要體重增長正常,大小便正常,如果不愛吃輔食也就算啦。。。當然前提是輔食一定要做的色香味俱全哦。拿今天來說,我今天早上是紅薯稀飯配煎餅餅,紅薯切的1釐米左右一個方塊塊,孩子可以自己抓著往嘴裡送,有時候用勺子還能碰巧打到一二塊。餅餅是用雞蛋麵粉小胡蘿蔔蔥花小火平底鍋煎的,孩子吃了快一張吧,胡蘿蔔要切的極碎。今天中午排骨燉冬瓜放了幾個胡蘿蔔塊塊,炒了個生菜,孩子用排骨湯撈飯,吃了小半碗。晚上做的是雞蛋羹配了胡蘿蔔碎和豬肝碎,炒了青菜,排骨燉豆角。

每餐飯我都會喂一些,然後孩子自由發揮一些,各種捏著玩啊吃的,看樣子吃飯的過程還是很享受的,一歲左右的孩子進食和大人還是不一樣的啊。

孩子添加輔食的過程是先稀,後稠,再糊糊,再粥水,再稀飯,再飯

菜也是先菜糊,菜泥,菜塊塊,菜片片,菜條條

進食的方式是:大人喂+小朋友自己抓

進食的地點:固定在餐桌邊,並且要有小朋友自己的餐椅,吃的髒兮兮也沒有關係啦,夏天也好洗

顏色當然是越豐富越好,紅,白,綠,黃,紫等,越多的顏色小寶寶越是喜歡。現在我們都是隨孩子胃口做飯,孩子吃的爛軟飯,全家都跟著吃爛軟飯啦,孩子吃燉的燜的蒸的,全家跟著一起吃。。。所以沒覺得麻煩你如果實在不知道做什麼吃的給孩子,可以看一下嬰幼兒食譜哈。。。照書來做。


二妞媽


這個情況我們也遇到過,個人覺得是寶寶階段性的反應,大概寶寶11個月的時候母乳不太夠,想要斷奶。結果寶寶怎麼都不肯吃奶瓶,換了幾個奶瓶都沒用。輔食是照常吃的。但是過了1歲,突然有一天奶瓶裝水給他喝,他要喝了,第二天兌奶粉也要喝了,也許寶寶這個階段不想吃東西,或許是對食物沒有太大的新鮮感了,這個時候建議媽媽可以換著花樣來做輔食,多多參考網上的輔食教程,而且在色彩方面儘量的豐富鮮豔一些,有利於培養寶寶對吃飯這件事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愛吃飯了


Kkk哦哦


一週歲的寶寶開始慢慢向“成人化”的生活過渡,如果還是給他吃糊糊狀或者是泥狀的食物,寶寶不僅會有厭煩變得不愛吃飯的現象,口腔咀嚼能力也會跟不上來。

那我們在寶寶一週歲的時候,到底該如何對他進行餵養呢?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分享我家寶寶一週歲時的餵養經驗,如有不妥,歡迎指出~

許多寶媽會有一個誤區,寶寶一週歲的時候已經可以和成人共飲食,吃成人吃的乾飯。

其實不然,雖然寶寶開始慢慢的向“成人化”的生活過渡,但是他的消化能力比起成人來說還是非常弱的。

如果他吃成人吃的乾飯,可能會發生寶寶消化不良的現象。

寶媽們可以給寶寶進行“流食”餵養,給寶寶做兒童營養粥,不需要將粥煮的特別爛,稍微軟一點就行,儘量能讓寶寶在吃的時候有咀嚼感。




還可以在粥裡可以給寶寶放一點肉泥,或者加一點豬豬肝粉。額外還可以給寶寶做一份蔬菜雞蛋羹一起搭配食用。




這樣的飲食搭配基本上做到了對寶寶的營養均衡餵養。

除此之外,寶寶一歲的時候寶媽們還應該注意他維生素B12的需求。

因為維生素B12的足夠對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和造血系統的成熟,非常重要。

為了瞭解我家寶寶維生素B12的所需,我之前還給他做過當下最合適兒童檢測的安我基因~

檢測結果顯示,我家寶寶對維生素B12的需求正常。

安我專家還根據我家寶寶的情況給出了一些餵養意見,我個人覺得還挺適用~

如果各位寶媽也想了解寶寶對維生素B12的所需,安利你給寶寶做個基因檢測。

雖然,維生素B12對寶寶的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和造血系統的成熟都非常重要,但是給寶寶過度補充維生素B12會有反效果,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哦~

讓我們一起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衝鴨~


少女多肥


1歲多的寶寶依舊處於高速發育期,在營養的搭配上首先要考慮優質均衡。3歲之後,大腦的發育慢慢停止。這段時間還是需要補充大腦的輔食,對寶寶以後的智力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基本能吃各種的食材,已接近成人。所以從搭配上會更加豐富多彩!媽媽們有更多的選擇啦!至於吃幾頓,可以參考以下:

7:00-7:30 喝粥或糊一小碗

9:00 喝奶200ML

10:00 吃水果 100克

11:00-12:00 正餐

14:00 喝奶200ML

15:00 小點心(南瓜,番薯等) 2塊

17:00 正餐

20:00 喝奶250ML

在膳食搭配上注意要各個營養素均衡(一天的總量):

1、 主食類(米飯,麵條,粥)2兩

2、 雜糧類(南瓜,番薯,玉米,山藥,土豆等)一兩

3、 蛋白質:魚,蝦,瘦肉 一兩

4、 雞蛋每天保證一個

5、 蔬菜(每天3個品種,綠色佔一半以上)3兩

6、 水果2兩

7、 植物油大半勺(家用瓷勺)(20克)

植物油配比建議:橄欖油:亞麻籽油=1:0.4(對寶寶大腦發育有利)

營養均衡小技巧:每天食材5種以上,每週25種以上,越多越好,顏色越豐富越好!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要注意一下幾點:

1、 不能喝飲料。避免肥胖!

2、 喝足夠大量的水1000-1200ML(白開水)

3、 不吃含糖多的零食和油炸食品。

4、 要注意食品衛生,餐具要消毒。防止寶寶胃腸道疾病

5、 食物還是要易消化

6、 要注意寶寶的飽腹信號,不要強迫寶寶吃。

7、 這個時候不要把食物當作獎勵,鼓勵寶寶自主快樂吃飯飯!


祝寶寶吃的好,長的健康!


外婆教你做輔食


一歲以後,我們應該一日三餐為主,在兩餐之間適當加些點心。

孩子們可以享受各種美味,一歲的嬰兒似乎開始什麼都不吃,因為他的食慾和發育速度都降低了。所以你應該用美味健康的零食來誘惑他。

這個年齡的嬰兒已經可以用手吃飯了。雞蛋是營養均衡的食物,嬰兒需要蛋黃中的鐵。有些嬰兒可能對蛋白質過敏,所以小心觀察過敏反應。

般一天進主餐3次,點心上、下午各1次。晚飯後,除了水果,我們可以逐步停止進食,以防止蛀牙。

夏天喝飲料1到2次,以補充水,但不大量,以免影響正常膳食。每天可以吃少量糖果,但避免飯前進食,以免影響食慾。

幼兒飲食:雞蛋粥(50克糧食,1雞蛋)。

上午9:30:250克牛奶。午餐:肉末蔬菜麵湯(瘦肉25克,蔬菜50克,麵條50克)。

下午3點:煮胡蘿蔔水(100克胡蘿蔔),餅乾或麵包片(小吃)。

下午5點:50克粥(少許骨湯,25克胡蘿蔔,25克菠菜)。下午8點:250克牛奶。

當嬰兒超過一歲時,乳牙尚未發育成熟,咀嚼能力仍相對較差,消化道消化功能也較差。雖然固體食物可以咀嚼,但仍然需要吃一些細膩、柔軟和爛的食物。

根據嬰兒牙齒咀嚼固體食物的程度,安排嬰兒的日常飲食。此時,寶寶可以從每天三頓飯中獲得均衡的營養。因此,牛奶或奶粉可以逐漸減少每天300至400毫升的量。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