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韓信根本沒怎麼打過仗,蕭何是怎麼知道他有將帥之才的?

歷史中百科


“存亡一知己,生死兩婦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死榮辱,令人嘆息。

韓信的故事著實離奇,時間久遠,是非對錯,正史野記,也只好將信將疑。

韓信(公元前231年一公元前196年),(江蘇)射陽淮陰人,家境貧寒,一介布衣,為人放浪,好武。師從尉繚子(戰國末期、秦代最傑出的兵家代表人之一,善謀),深得精髓。

韓信年輕的時候名聲特別不好,不事生產,又不經商,也沒人推薦給他個官差,父母一死,衣食沒有著落,厚著臉到處混吃混喝,飽一頓,餓一頓,被人唾棄。有一次在河邊釣魚,差一點快餓死了,被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婦人(漂母)可憐,吃了漂母幾個月的白食,沒成餓死鬼,應了那句話,吉人自有天相。說什麼“大丈夫不受嗟來之食”,差矣!韓信受了漂母的恩慧,放言它日飛黃騰達,必重謝漂母。漂母嗤嗤一笑,這麼個懶漢,不餓死就謝天謝地了,真是“痴人說夢”。


韓信沒傍上個達官貴人,安享“食客”之福,也算曆經磨難。腰上佩了把寶劍,四處流浪乞食,可謂“窮遊”鼻祖!人高馬大,好吃懶做,臭名遠播,人人避之不及,所以必然會招來禍端。有個姓張的屠戶,年輕氣盛,特別看不慣韓信這種“流氓無產階級”的作派,想教訓教訓韓信,讓他迷途知返。張屠夫要跟韓信比試比試,韓信不肯,張屠夫就讓韓信從他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真的鑽了。這就是“胯下之辱”,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其盡也!


燕雀豈知鴻鵠之志!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捋出韓信這個人心胸寬闊,臉皮夠厚,腦子敢想,目光長遠。漂流於市井之中,乞食於毀辱之境,能活下來,就是一種歷煉。閱人無數,勝讀經書萬卷。

韓信躊躇滿志,欲有一番作為。時也,運也!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秦末農民起義如江河潰堤,橫掃四野。韓信順應潮流,加入了項梁、項羽的隊伍,奈何小卒一個,沒得到重要。大丈夫志在四方,棄庸主投明君,又投到劉邦的隊伍中,只給了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牛刀殺雞”,一身本領無法施展,萬般無奈又要奔走它途,另企高就。這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伯樂與千里馬,缺一不可。


韓信又沒有什麼卓越的戰功,為什麼蕭何會認為韓信是天下奇才,不遺餘力地舉薦給劉邦呢

張儀連橫,蘇秦連縱,靠什麼?說客自有說客的高明之處,是中謀略,非得閒之輩能為之!

韓信胸懷天下,有出將入相之才,當然也會不失時機處處表現不凡之處,極力推銷自己,不乏毛遂自薦。蕭何是什麼人?睿智博學且又惜才,“聽其言,觀其行”,千金易得,一將難求,慧眼識珠,成了千古佳話!

拜大將軍,韓信不負知遇之恩,制定“漢中對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立良謀,出奇兵,一舉奪取漢中,鼎鑄威信,官至左丞相,成為中國戰爭史上的教科書。之後屢立奇功,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漢高祖五年,封齊王。定都關中,漸漸被稀釋兵權,封楚王。又因收留項羽舊將鍾離昧,貶為淮陰候。

死於呂雉(漢高祖劉邦的夫人)、蕭何(知遇恩公)合謀之下,滅三族。

題外話:

韓信一生如坐過山車,為何有如此結局?

狡兔死,走狗烹!罪在蕭何、呂雉?非也!其中奧妙,多半是功高蓋主,主子不放心,自己又不知趣!開國元勳,最溫柔的主子莫過於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劉基(劉伯溫)算是個人精,保全了性命,也沒落個善終。

何也!謀天下不謀一身!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