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0萬鴨兵出國滅蝗的計劃泡湯了

10萬鴨兵出國滅蝗的計劃泡湯了

中國自古就有“牧鴨治蝗”的方法,但這個方法“治蝗”的效果十分有限。


2月27日,網絡一篇《蝗災告急!浙江10萬隻鴨子軍團將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的報道登上微博熱搜。萌萌的鴨子,再配上“出征的畫面”,引發網友熱議,截至發稿之時,閱讀量已達6.6億之多。


10萬鴨兵出國滅蝗的計劃泡湯了


在報道中,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介紹,從環保角度考慮,用鴨子滅蝗的好處更多。“一隻雞一天能吃掉70只蝗蟲,一隻鴨子則能吃掉200多隻,擁有三倍作戰能力。而且鴨子吃蝗蟲完全是地毯式搜捕,連蝗蟲的蛹都不會放過。”


該研究員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計劃,首批預計出動10萬隻“鴨兵”,“國紹1號”鴨苗將代表國家出征滅蝗,“鴨苗可通過空運,一天之內就抵達巴基斯坦。”


他同時表示,將與其他專家一起先通過科學估算出蝗災席捲而來的時間,“因為鴨子經過一個半月的成長期滅蝗能力達到最強,經過科學估算,我們就能預留足夠時間,知道何時向巴基斯坦派‘鴨兵’最合適,以達到最好的滅蝗效果。”


10萬鴨兵出國滅蝗的計劃泡湯了

2月15日,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蝗蟲肆虐。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悉,中國鄰國巴基斯坦正在遭受嚴重蝗災,其生產和糧食安全遭受嚴重影響,並於1月底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外媒此前報道,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兩省約有8萬公頃農作物遭到破壞,牧場和林地也受侵擾。據俾路支省農業部估計,蝗蟲侵襲僅在該省就造成了約46.3億盧比的農業損失,受損作物包括小麥、大麥、豆類、蔬菜、草料、棉花和園藝作物等。


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風行150公里,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里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


當下這場沙漠蝗災,與地區的環境變化息息相關。


沙漠蝗蟲通常生活在西非和印度之間約30個國家的乾旱地區,該地區約1600萬平方公里。糧農組織(FAO)表示,兩年前阿拉伯半島南部爆發颶風和大雨,受到氣候變暖影響,土地溼潤起來,這些有利的條件使沙漠蝗蟲得以茂盛地繁殖生長。


此外,異常天氣和氣候條件的融合助長了蝗災。


根據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的報道,2019 年 9 月的一次大雨,遇到了極強熱帶印度洋偶極子正位相事件,導致東非沿岸一帶降水量的增加,而九、十月份恰好是幼蟲破土而出的時間,由於水分充足且土地環境良好,蝗蟲自然長的飛快。


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護司技術主管塔裡克·汗描述了蝗群的驚人破壞力,“3000萬隻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噸作物。”


鑑於蝗災形勢嚴峻,根據巴方需求,中國製定了援巴蝗災防治工作方案,並於2月23日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赴巴,2月24日抵達巴基斯坦卡拉奇。


沒過幾日,“鴨兵出征巴基斯坦”的文章便引爆網絡,不過尷尬的是,該篇報道很快就被專家打臉了。


2月27日,中國蝗蟲防治工作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開新聞發佈會,中國防蝗防治工作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龍回應“中國政府是否會派大量鴨子到巴基斯坦來進行蝗災治理”時表示,中國自古就有“牧鴨治蝗”的方法,但這個方法是在蝗災小規模爆發和特殊的地理環境下使用,效果有限。


10萬鴨兵出國滅蝗的計劃泡湯了


中國蝗蟲防治工作組


他表示,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災大面積爆發的情況下,建議用一些緊急措施,比如採用化學農藥治理和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較成熟的微生物農藥包括微孢子蟲類和綠僵菌,這是可以大規模用飛機噴灑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災的方法。


張龍教授所提到的綠僵菌,是蝗蟲的噩夢。


公開資料顯示,綠僵菌屬擁有30多個物種,寄主昆蟲多達200種以上。蝗蟲一旦接觸上綠僵菌,真菌結構就可穿透蝗蟲體壁,進入蝗蟲體內,利用蝗蟲營養大量繁殖並分泌毒素,絞殺蝗蟲。死去的蝗蟲會變成綠僵菌的“生產車間”,成為超級感染源,繼續感染其他蝗蟲,最終消滅蝗災。


目前,國內已經掌握了綠僵菌生物農藥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並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這也是專家提倡用綠僵菌治蝗的原因之一。


而盧立志之所以極力推薦“鴨兵”治蝗,可能還是與其過往經歷有關。


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盧立志推薦浙江的鴨子治蝗,最終從浙江長興抽調空運了3萬隻鴨子,派遣到草原參與滅蝗任務。到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草原上的蝗蟲被徹底殲滅。


當時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紀律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繳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鴨兵在新疆大獲全勝之後,盧立志當時並未進行深入研究。隨著不久前蝗蟲在東非、南亞肆虐,他就想重啟牧鴨治蝗研究。之後,來自巴基斯坦信德農業大學的老師以私人名義與他聯繫,希望學習牧鴨治蝗技術。


這才有了後面媒體的報道。


日前,盧立志再次發聲,稱鴨子滅蝗試驗計劃先到新疆去做,如果研究進展順利,今年下半年有可能送到巴基斯坦,但趕不上這次在巴基斯坦的滅蝗工作了。“雖然趕不上這次蝗災,大量蝗蟲到時候都被消滅掉了,但土裡有剩餘的蟲卵,鴨子滅蝗可作為未來的技術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