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煤電不具備短期大規模退出條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1月6日,美國馬里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和華北電力大學等單位共同發佈《加快中國燃煤電廠退出:通過逐廠評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徑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我國可在較少經濟代價下實現《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即在2050—2055年之間淘汰傳統煤電。

《報告》對我國現役1000多個燃煤電廠、近3000個機組進行綜合評價,並指出,我國應停止新增燃煤電廠,在短期內迅速淘汰優先退役機組,共計1.12億千瓦,儘快調整煤電定位,逐步降低利用小時數,推動煤電由基荷電源轉向調節電源。

中國煤電在30年間實現深度減排,甚至達到淨零排放的論點,引起業內熱議。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趙紫原)

煤電去產能成效顯著

煤電退出在國際上已有先例,多國近年陸續列出“棄煤”時間表。

資料顯示,西班牙電力集團計劃今年完全關閉燃煤電廠,法國計劃2021年關閉所有燃煤電廠,英國決定於2025年前關閉所有煤電設施,芬蘭至2030年全面禁煤,荷蘭將從2030年起禁止使用煤炭發電。2019年,日本伊藤忠商事公司發表聲明,承諾不再參與任何新燃煤發電和煤礦項目的開發,同時對現有煤炭資產進行嚴格評估並逐漸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煤電比例高達35%的德國也加入“去煤”行列。2019年初,德國表示將逐步關停煤電,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從目前38%提升至2030年的65%,最遲於2038年前關閉所有燃煤電廠。

隨著能源轉型步伐加快,我國煤電退出也已提上日程,煤電去產能政策頻出

2019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稱,我國提前兩年完成煤電“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而據國家能源局2019年12月統計,2019年我國淘汰關停2000萬千瓦煤電機組,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其中,內蒙古關停煤電落後產能13.6萬千瓦,河南省關停168千瓦,山東省共關停21臺小煤電機組,裝機容量32.4萬千瓦。

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倚重煤

不少專家認為,《報告》提出的煤電退出路徑有待商榷,目前並不具備“短期內迅速淘汰1.12億千瓦機組”的能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只要電力系統可以保證安全,且退煤成本和終端降電價成本有人‘扛’且扛得起,那就讓煤電提前‘退休’,但目前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另一位業內專家也表示,煤電退出在技術方面不可行。“如果不惜代價,其實早就可以大規模退出。煤電退出意味著電力系統中幹‘重活、累活’的‘撂挑子’了,靠什麼支撐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靠間歇性電源嗎?煤電不論‘好’‘壞’,目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它。”

長期來看,電力系統能否依靠煤電退出來實現零淨排放?

中電聯日前發佈的《2019年1-11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電力裝機容量18.7億千瓦,燃煤發電10.3億千瓦,佔55.08%。也有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底,英國燃煤電廠僅7座,總裝機容量1000多萬千瓦,佔總裝機5%;德國煤電佔比較高,裝機容量共計4260萬千瓦,不足我國煤電裝機4%。換言之,我國煤電退出規模遠遠大於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煤電退出後,如此大體量的基荷電源和調峰電源,誰來“接棒”?

“如果煤電全部退出,10億千瓦的保基荷和調峰能力,誰來頂上?而且電力需求在持續增長,保證高比例的可再生在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需發展多少核電和氣電?成本怎麼核算?目前均沒有明確答案,至少沒有細化的技術評估方案。”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告訴記者。

必須以安全為前提

對《報告》引發的討論,袁家海認為,目前我國從政策到行業,不論基本預期還是心理層面,並未做好30年後煤電基本退出或全部退出的準備。如果兌現《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煤電深度減排勢在必行,《報告》其實是投石問路,以期引起政策和行業的關注與討論。

袁家海認為,煤電進退對我國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煤電供應鏈,從上游煤炭、中游裝備製造再到燃煤電廠,關係千萬人的‘飯碗’,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同時,我國煤電退出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以生態文明的理念看煤電退出和能源轉型,我國政府的意願和決心顯而易見,註定我們不願再走過去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的老路,這是我們的體制優勢。”袁家海說。

那麼,中國煤電到底該如何退出?

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單保國認為,煤電退出比例和節奏應以安全性為前提。“價格低廉、穩定供給、清潔環保是能源‘不可能三角’,經濟性必須要考慮,但安全性是決定性因素,沒有保證安全的能源轉型是沒有意義的。中長期來看,我國煤電肯定會減少,預計到2050年左右,煤電裝機下降至7億千瓦。”

技術層面上,單葆國持觀望態度。“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電網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市場機制和電力市場化程度,包括一些重大技術,比如儲能、核聚變等一旦有所突破,都會對能源轉型產生一系列影響。目前,煤電深度減排如何規劃,應在能源轉型這個大系統中分析,落實到電力行業如何減排,再考慮煤電如何應對。”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煤質與爐型不配套,用戶“不願用清潔煤取暖”現象正在集中爆發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掌舵一年,舒印彪帶領華能交出高質量發展“答卷”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官方釋放多項積極信號!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