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環保走進社區 共建綠色家園

廣州社區工作服務機構踐行綠色社區建設

採寫:本報記者 梁茹欣 實習記者 歐陽詩雅 通訊員 石靖雯 伍莉華

环保走进社区 共建绿色家园

近日,第二屆“恆福杯”社區環保公益微創投項目(簡稱“恆福杯”微創投)面向申報項目開展中期走訪活動,來自政府、媒體、公益、社工、環保等跨界專家受邀前往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海珠區新港街及越秀區白雲街社工服務站考察,與社工、居民和志願者們進行交流互動。

據介紹,第二屆“恆福杯”微創投由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出資、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指導、廣州市樂翔社會工作服務社主辦,是為鼓勵社會各界關注社區環保問題,號召社會組織、企業、志願團體等積極參與社區環境保護工作,提升居民環保意識和改善社區環境狀況而設計。在此次活動中,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合作指導部門副處長周賢錚、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郭媛、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生態中心副主任林石獅、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政法所指導專家彭林,為項目開展督導服務。

“衣袋書”漂流 讓生活垃圾循環再用

當天走訪的第一站,專家團來到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社工服務站,深入瞭解該社工站開展的“衣•袋•書”社區漂流計劃。“經過調查顯示,花地街轄內的舊衣回收箱,大半年回收舊衣物重量約1400kg,每個家庭一年丟棄5至10本舊書籍、扔棄的環保袋約10個。我們希望把這些舊物品進行合理的循環利用,推動垃圾減量製造。”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社工服務站社工李曉紅向專家介紹道。

據瞭解,該項目的初衷是希望廢舊物品可以較便利地通過流轉直接實現再利用,在花地街社區開展本項目後,無論是社區的大人、小孩抑或長者,都紛紛參與到本項目中,特別是小孩和長者,均希望能夠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科學合理地循環再利用,減少生活垃圾的產生。截止2019年11月,該項目回收圖書316本、衣物22件、環保袋127個,成功流轉了72個環保袋、30本圖書、4件衣服。

看到項目數據的反饋,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政法所指導專家彭林表示,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廢棄(舊)物品進行環保利用,這是最貼近生活和最簡單的實現方式。生活垃圾的產量,在整個社區垃圾的產出中佔據比例較大,處理生活垃圾再利用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如何能夠提高生活垃圾的流轉率,也是該項目持續探討的方向之一。

环保走进社区 共建绿色家园

廢舊布料變工藝品 推動資源再生化

中大布匹市場,在中國面料批發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新港街重要代表地標之一。但隨著市場巨大的交易量而產生的廢棄布匹處理問題,對新港街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鑑於上述現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布約而同”——推動資源再生化項目,發掘新港街社區內更多隱藏著的、不為人知的“寶藏”,例如布匹市場的富餘布料、咖啡店沖泡咖啡後的咖啡渣、退休老職工的縫紉技能等,使資源活化,從而回饋社區。期望達到以布為橋樑,改善環境的同時促進社區內社群相互關注,社區資源能得到最大化利用的目標。

在當天的活動現場,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街社工服務站社工張文倩介紹,該項目主要是通過在社區組建志願者隊伍,並進行一系列的培訓,讓志願者們學習到扎染和板印的技術,利用中大布匹商戶扔棄的富餘布料製作成小錢袋、鑰匙包、香包、手機袋及髮帶等小飾品,用於社區探訪及宣傳,同時也贈送給鄉村居民,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

現場長者志願者們表示,參與“布約而同”項目,可以通過自己的縫紉優勢,以及對布料扎染技術的掌握,讓自己在環保活動中,能夠為社區環保出一份力,同時也能為自己賦能,提升製作布藝再生品的能力,從而提高布藝再生品成品質量水平。目前為止,該項目共製作布藝再生品789件,贈送困境家庭布藝再生品169個。

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合作指導部門副處長周賢錚指出,利用富餘布料製作布藝再生品的想法較有創新性,再生品除了可以在社區中宣傳使用,還可以在供銷合作總社系統下的村莊大力宣傳,既能賦予環保理念,還能推動城鄉互動的進一步實現。

环保走进社区 共建绿色家园

一雙巧手變廢為寶

在廣州市越秀區白雲街社工服務站,81歲婆婆郭燕瓊被街坊們稱為“郭姨”,她用自己的一雙巧手,把環保手藝傳遍白雲街。在走訪活動中,郭姨向專家團展示了環保花盆和餐具,這些鮮豔的花盆和餐具,都是郭姨自己研發,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們可以在短時間內降解成為無害的有機物質。

郭姨向現場的專家團及媒體介紹說,她從7、8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做糕點,隨後進入了一家食品企業工作,一做就是好幾十年。退休後,郭姨並沒有放棄製作糕點的想法,而是繼續在企業製作廣式糕點和月餅。三年前,一次碰巧的機會,郭姨看到媒體報道的環境汙染問題,讓她萌生了研發可快速降解的環保餐具的念頭,希望自己也能為環保事業獻出一份力量。

郭姨手工製作的花盆和環保餐具,獲得專家團的高度讚揚。現場,郭姨耐心地向大家逐一介紹這些環保物品所利用的材料,橙色的環保餐具是用南瓜皮和番薯製成,可食用;灰色的餐具是用玉米葉和樹葉製作,可降解;五顏六色的花盆是利用廢棄的泡沫板製成,可供給社區住戶免費認購;窗戶裝飾是用竹子做成,可用於路邊護欄使用。這些環保的物品,無不讓現場的媒體和專家大開眼界。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生態中心副主任林石獅對郭姨的手工藝品讚不絕口,同時也指出,在社區中,通過類似郭姨這種典型例子來推動社區環保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具有較高可行性。“郭姨年歲已高,但也身體力行去實踐環保的理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們通過郭姨的例子,將推動更多有心人去開創新的環保行動。”林石獅說道。

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郭媛表示,社區與環保的結合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嘗試,社區作為全社會環保的重要載體,需要不斷探索如何讓社區居民擁有“環保建設的參與感與獲得感”,共建共享綠色社區。同時,將環保事業著力於社區環保對社區本身也具有重要意義,讓社區環保與社會資源整合,也是社區建設的良好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