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後世無數人們對諸葛亮一生的浩嘆,他本來隱居南陽,可以選擇前往勢力強大的曹魏,卻為了“匡復漢室”,而選擇了追隨有著漢室名義的劉備,並且竭盡所能,嘔心瀝血地幫助劉備,佔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一,開創出一番基業,並且差點就成功地一統天下。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劉備在223年去世的時候,握著諸葛亮的手說:“您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將來必定可以成就大業……”所謂大業就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也就是先滅掉曹魏再滅掉東吳,讓作為割據政權的蜀漢,再次以“漢”的名義成為大一統政權。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為了能夠實現劉備的囑託,也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年少時候的理想,諸葛亮很早便開始為北伐曹魏做準備,他於225年進行了南征,也就是前往南方平定已經反叛的南中三郡。這次南征既是為了掃除北伐的後顧之憂,也是為了獲得充足的物資與兵源,不過諸葛亮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練兵”。

諸葛亮希望能夠藉助這次南征,發掘出蜀漢一些優秀的將領,鍛煉出士兵們敢打能勝的風氣,他成功地發掘出了馬謖。正是採用了馬謖的“攻心計”,才讓南中的蠻族心悅誠服地歸順了蜀漢,遵從於蜀漢的所有指令,讓蜀漢獲得了大量糧食,而且還訓練出了一支特種作戰部隊“無當飛軍”。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也正是馬謖在南征中所獻的這1計,讓諸葛亮認定他具備有足夠的軍事才能,於是在228年的春天,諸葛亮進行北伐曹魏的戰爭時,便力排眾議任命馬謖擔任了北伐大軍的先鋒官,這既是相信馬謖的才能,同時也是希望用實戰來鍛鍊一下年輕人,所以棄趙雲、魏延等老將不用。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先鋒官是大軍作戰時一個極其重要的職位,一個出色的先鋒能夠為大軍打開通道,最不濟也可以讓大軍獲得落腳點,諸葛亮任命馬謖為先鋒,便是讓他去固守街亭,以待大軍到來。在諸葛亮的心中,這是一件並沒有太多風險的事情,只要馬謖聽從他的軍令去做就可以了。

然而馬謖一到前線就違反諸葛亮軍令,最終大敗虧輸,被曹魏名將張頜奪取了街亭,諸葛亮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第一次北伐,就因為大軍失去落腳點無法前進而宣告失敗,此後雖然多次北伐,卻因為失去天時而不得不失敗,所以後世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在馬謖失去街亭的那一刻,諸葛亮的北伐就已經註定失敗。

他一生只獻了1計,打了1次敗仗,卻讓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命運逆轉


馬謖一生之中只獻了一計,因此而被任命為北伐的先鋒,結果開戰就打了一次敗仗,那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敗仗,但是卻因此而讓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命運發生了逆轉,原本攻無不克的諸葛亮,在失去天時的情況下不得不多次勉強北伐,最終功敗垂成病逝五丈原。

而原本被曹魏多代君主猜忌的司馬懿,卻因為諸葛亮的多次北伐,而被曹魏君主重用,一點點地把握到了實權,並且最終篡取了曹魏的權力,天下在他的子孫手中恢復一統,而那本應是諸葛亮所做的事,只是由於馬謖的敗仗,他們兩人的命運在不經意間就已經發生了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