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是怎麼回事呢?這地就是明朝著名的“三宣六慰”,其中“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

“六慰”指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三宣六慰”的領土範圍幾乎囊括緬甸全境、泰國北部、老撾中北部、印度東部地區,毗鄰孟加拉國。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獲得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三宣六慰”是怎麼來的呢?元朝建立後,曾大規模對中南半島那些國家用兵,最終將它們變成了自己的藩屬國。

元朝滅亡後,這些地方分裂成多個小王國,因為沒有統一政權對其管轄,所以小王國各自征戰不休。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恩威並施,將這些小國重新納入到明朝的統治之中,並設立宣撫司、宣慰司、安撫司和長官司來管轄。

朱棣登基後,在雲南和中南半島增設了多個宣慰司和御夷府,並且派了一支數千的明軍駐紮在緬甸,一直沒撤回。1438年,雲南境內的麓川宣撫司任法舉兵叛亂。1441年,朱祁鎮派大軍“三徵麓川”,於1449年順利平叛。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為了更好的管理雲南和中南半島,朱祁鎮對雲南邊境和中南半島的行政機構進行了重新調整,改置為“三宣六慰”。這就是“三宣六慰”的來由。那中國又是怎麼樣失去“三宣六慰”的呢?

其實剛開始,“三宣六慰”的那些土司還是聽話的。可是呢,隨著明朝自身的衰敗,這些土司便有了不軌之心,想謀取自立。1527年,孟養宣慰使思陸的兒子思倫,串通木邦宣慰使罕烈,謀逆攻打緬甸宣慰司。

殺了緬甸宣慰使莽紀歲(即瑞難喬信)及其妻子兒女,立其一族莽卜信為阿瓦國王。隨後,莽紀歲之子莽瑞體(德林瑞體)遣使到雲南嚮明朝當地政府哭訴,請求明朝中央派軍鎮壓叛亂,為自己提供庇護,並主持公道。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可是,雲南政府居然沒有及時向北京呈報此事,導致嘉靖根本不知道此事。後來,明朝派了永昌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前往緬甸探查實情。結果,思倫聞訊在夜間派兵攻入到明軍暫宿的驛館,還殺死了死齎金牌千戶曹義。

嚴時泰等勢單力孤,倉皇逃回雲南。此時,因正值安鳳之亂,明朝沒有閒暇進一步追究。1528年,雲南總兵官沐紹勳、巡撫歐陽重派遣參政王汝舟等人再次到達緬甸,探訪各方土司,勸告其息兵休戰,不要違抗明朝的命令。

直到這時,各方才暫時停止紛爭。後來,莽瑞體被追殺,奔逃匿於洞吾母家,被其頭領養為己子。幾年後,莽瑞體借兵起事,收復其父的舊地,並上報明廷,希望明廷同意他繼承父親莽紀歲的緬甸宣慰司,可明廷對此卻疏忽怠慢。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明朝漠視冷淡的態度讓莽瑞體心寒,新仇舊恨加一起,使他有了獨立之心。1531年,年僅15歲的他在東籲繼位,建立了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東籲王朝。後來,因怒明未救其難,莽瑞體開始與明朝爭奪“三宣六慰”。

明朝其他宣慰司受到攻擊後向明廷求援,可明朝官員對他們的求救卻置之不理,還索取賄賂最後,緬王莽應龍(莽瑞體的妹夫)帶領下佔領了現緬甸大部分。隨著緬甸的獨立,東籲王朝最終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此地曾歸屬中國,後因獨立建國,讓我們喪失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

​後來,莽應龍又準備向北,繼續攻佔明朝的領土。可是,因為明朝對雲南的重視度遠超中南半島,所以戒備森嚴。莽應龍因此無計可施,只得打消這個計劃。明朝的鎮巡官沐朝弼等人向朝廷彙報了此事,但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兵部回覆說:“荒服之外,治以不治。噠喇已畏威遠遁,傳諭諸蠻,不許交通結納。”等到莽應龍的兒子莽應裡繼位後,明緬戰爭爆發!(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