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每天大便4至5次,便量少,肚子不舒服,經常噯氣,請問是什麼原因?

梁茂紅283


每天大便4至5次,便量少,肚子不舒服,經常噯氣,出現這樣的情況懷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腸易激綜合症,跟平 時的生活飲食習慣,服用藥物,心情抑鬱等因素有關。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每天大便次數多,每次就一點,還總有排不淨的感覺,飯後腹痛腹脹,吃了一些藥物都沒有治好,後來一位醫生朋友建議吃益生菌試試,我朋友上網買了一款活菌率高達90%的益生菌,耐酸耐氧耐常溫, 不怕胃酸膽汁,可以順利到達腸道以菌制菌不傷身體內的有益菌,形成微生態菌膜保護腸道粘膜受損面,讓腸道炎症面可以更好的癒合,恢復腸道免疫力,尤其對大便次數多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我朋友吃了幾個週期就好了。

大便次數多的朋友普遍腸胃都不好,平時的飲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儘量吃些好消化的食物,多吃水 果蔬菜,多喝溫開水,多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


愛生活懂生活105362


根據你的描述,主要表現為腹瀉(每天大便4至5次,便量少)、腹部不適、噯氣。不知道病程有多長?年齡多大?症狀有沒有誘因?如果年齡不大、持續時間較長、與飲食或者精神因素有關的話,老劉考慮是腸易激綜合徵可能性大。

為什麼考慮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世界範圍內的常見病、多發病, 它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 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功能性腸病,常佔門診消化道疾病中的首位。據調查資料推測,約有1/3的人有與本病相似的症狀。發病年齡多在20~50歲,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其比約為2∶1。誘發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有多種,但主要與精神因素和飲食不耐受有關。

怎樣診斷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症狀。主要有慢性或複發性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其他腹部症狀還有腹脹、胃灼熱、早飽、噁心、嘔吐等。除了腹部症狀,患者還存在更多的胃腸道外症狀,包括頭痛、非心源性胸痛、排尿困難等,嚴重患者同時存在精神心理異常如抑鬱、焦慮等。對反覆腹痛、腹脹或其他不適3個月或更長時間的患者,醫生會根據相關症狀排除腫瘤或其他腸道問題,診斷腸易激綜合徵。

首先要意識到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功能性疾病,並不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惡性腫瘤,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多數患者的腸易激綜合徵症狀可以得到比較理想的改善。

其次要調整飲食習慣,注意觀察是否對食物不耐受,即吃了某種或某類食物後症狀是否加重或復發。如果有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在今後少吃或不吃這種或這類食物。腸易激綜合徵患者中對食物不耐受者並非少數,臨床報道約有 1/3 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問題,但大家往往對此認識不足。所以,患者要提高對食物不耐受問題的認識,注意觀察,及時發現並加以改進。

最後藥物對症治療,選擇合適的胃腸動力藥物可使患者腹痛、腹脹症狀得到一定的改善。腹瀉患者可以適當服用止瀉藥物或一些收斂藥物,如地芬諾酯、洛派丁安、蒙脫石散等。微生態製劑也可被用於腸易激綜合徵的治療,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老劉談胃腸


信息量少,我目前考慮有幾方面:1,有沒有可能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的疾病,跟精神,情緒,不規律飲食等方面有關,腸易激綜合徵的患者就會出現老是有便意,每次又解得不多,量很少,因為腸管蠕動活躍,肚子也會不舒服,有時能聽到肚子咕咕響,但每次做胃腸鏡等檢查也沒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

2,你說又有噯氣,往往見於胃食管反流病,有沒有胃炎,消化道潰瘍或者消化道佔位病變等。

最後,你這種情況最好到醫院找消化內科醫生看看,結合查體,進一步明確診斷,再行相關的檢查,如胃腸鏡,彩超等。才比較穩妥。



吳醫生說醫


每天大便幾次可能是結腸炎的初期症狀,結腸炎是由於長期不當的飲食習慣,細菌及病毒的感染,自身免疫力下降,遺傳因素導致腸道免疫力下降,腸道黏膜受損,菌群失調,從而腸道發生炎症導致大便不成形。

傳統中西藥物以藥治菌,雖然能快速消炎殺菌,控制症狀,但同時也錯殺了腸道必需的有益菌,破壞腸道菌群結構,破壞保護腸黏膜的菌膜屏障,破壞腸道免疫系統,一旦停藥,有害菌又會捲土重來,復發如初,而且病情會更加複雜,還可能形成耐藥菌,甚至超級細菌。

我媽媽就多年結腸炎患者,經常腹痛,腹瀉,口臭,失眠,整個人一點精神都沒有,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後來經朋友介紹吃了常康樂寄生菌3個週期就好了,這款益生菌超活性高含量的青春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是最大的免疫菌,可以有提高腸黏膜細胞免疫力,加快結腸炎癒合,還不容易復發。


一片楓葉起舞


如果每天的排便量在4-5次,而且便量少,肚子經常性的有腹脹和疼痛的症狀,小克認為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要依據患者更加詳細的病史和症狀進行診斷,雖然大多以上的症狀都是由於腸道的疾病所導致的,如慢性的結腸炎症,腸道息肉等都是有可能的。除了腸道的病變之外,腸易激綜合徵也應該在鑑別診斷的範圍之內。

對於以上的症狀,小克認為首先需要做的並不是該如何進行治療,而是應該進行腸鏡的檢查,明確腸道內的情況,是否有炎症,糜爛,息肉等病理性的表現,其次再通過患者具體的病情和病史做出判斷,瞭解患者有無長期的飲酒,辛辣飲食史。

導致以上症狀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有:

1.腸道內慢性的感染長期得不到控制:如細菌,微生物的感染導致的慢性腸道炎症,如果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腸道症狀的反覆發作。

2.菌群失調:腸道主要的功能就是消化和吸收,而腸道內的益生菌就是來完成這些工作的,如果長期的使用抗生素,或者是腹瀉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是極有可能導致以上症狀反覆發生的,對於菌群失調,可以通過補充乳酸菌和雙歧桿菌來進行調節。

3.膳食纖維素的缺乏:膳食纖維素可以有效的使大便成形,促進腸道的蠕動,增強消化功能,膳食纖維多在綠色的蔬菜當中,如菠菜,芹菜,油菜,生菜等等。

4.腸道的息肉:需要依據腸道息肉的性質來決定治療方式,如對於腺瘤性的息肉,因為具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所以應該及時的進行內鏡下的切除,而如果是增生和炎性的息肉,需要定期的觀察,防止其發生其他的病變和加重。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出現以上表現一般提示胃腸道處於不健康的一種狀態,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①.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表現為餐後自覺飽脹、腹痛不適,有時存在噯氣等;該疾病沒有器質性病變。目前該疾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胃腸動力障礙、胃對食物的容納性擴張能力下降、內臟感覺過敏、精神(如長期壓力過大、焦慮、抑鬱等)等因素有關;②.腸易激綜合徵:好發於中青年,無器質性病變,主要是以腹瀉或者便秘為主要表現,有些患者可表現為腹痛不適等。

如果出現每天大便四五次,便量少,肚子經常不舒服還噯氣,怎麼辦?

建議如果經常性出現上述症狀,可以先嚐試改變生習慣,如避免煙、酒,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口服一些助消化的藥物(如多酶片、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如果有抑鬱傾向,可以服用抗抑鬱藥物(如帕羅西丁等)。改善不明顯,必要時可以到三甲醫院的消化科去查胃鏡和腸鏡排除下器質性病變。

日常生活中如何維護“胃腸道健康穩態”?

胃腸道不健康將對我們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維護胃腸道穩態呢?有以下幾點建議:①.日常飲食要做到有講究,如三餐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營養均衡化,對於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儘量少吃或者不吃;②.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可能會出現便秘可以適當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量或者口服通便藥物(如乳果糖口服液);③. 適量的體育運動助消化,提升免疫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