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那麼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都會出現哪些方面的問題?

姚雅君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會出現哪些問題?

又是9月開學季, 很多幼兒園也開始迎接小朋友了,也是孩子走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在幼兒園一呆就是一天。沒有了家人的呵護,寶寶能適應嗎?寶寶在幼兒園有安全隱患或者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問題一:哭鬧(分離焦慮)

孩子初入幼兒園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產生分離焦慮會哭鬧,會要找媽媽,有的孩子會大哭大鬧怎麼都哄不好就是不想上幼兒園要回家,對此家長也不用擔心,絕大多數寶寶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也會耐心引導,習慣幾天就好了。


問題二:午睡

每一個幼兒園呢中午都會安排孩子們午睡, 時間一般都是兩個小時左右,因為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的快速時期,緊緊是晚上的睡眠是不夠的,而有的小朋友在家裡沒有午睡的習慣或者自己不能夠午睡,在家裡需要大人陪伴的話,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問題三: 吃飯慢、吃不飽


幼兒園對於進餐有一定的限制,一般為半小時左右,寶寶到了新的環境還不是太適應,再加上如果在家裡沒有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到了幼兒園難免會吃不好,吃不飽,有的寶寶挑食嚴重的話也會吃不好,影響發育,所以就需要家長在寶寶上幼兒園前幫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挑食。



問題四:生病

孩子出到幼兒園哭鬧,著急上火,在幼兒園喝水少,就形成了不少孩子出上幼兒園連續感冒、發燒,厲害的引起肺炎,支氣管炎,在秋冬季節更為明顯,所以為了孩子少生病建議孩子出門前在家裡多喝點水。接孩子時給孩子備上上水,叫孩子把水喝足,避免生病。


說到底不管有什麼狀況發生,適應新環境這是每個寶寶都要去面對的,家長要做的就是陪伴好寶寶這一段時間給他鼓勵,相信每一個寶寶都是最棒的。


小燕子呀


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最容易有分離焦慮,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欠缺,缺乏課堂紀律性的問題。分離焦慮的表現是不願意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就哭鬧,還有對上幼兒園產生焦慮,我女兒是比較內向乖巧的小朋友,當時就是對上幼兒園非常焦慮,一進課室門口就咬手指,九月一直咬到十一月,我女兒的性格比較慢熱,她對陌生的環境需要一段適應期,所以對於她咬手指的行為我沒有過分責罵,我也跟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多關注她,平常主動跟她溝通幼兒園的人和事,儘量為她排憂解難,我認為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耐心和理解,小朋友慢慢就會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最終我女兒也是慢慢適應了,咬手指的行為也慢慢消失了。

小班小朋友自理能力相對比較差,老師平常的教學重點也是培養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家長需要配合老師的教學,回家鞏固老師的教學成果,不要老師要求小朋友在幼兒園自己吃飯,家長回家又餵飯,這樣小朋友比較難提高自理能力,遇到問題及時跟老師溝通,老師說一句比家長說十句還有效。

社交問題也是小班小朋友常見的,有的小朋友不敢跟其它小朋友交流,這需要老師和家長多鼓勵和創造條件,可以安排活躍的小朋友帶動內向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買些小零食或者小玩具給小朋友回校分享,增加小朋友的自信心。有點小朋友容易跟其它小朋友發生衝突爭搶,這需要老師加強紀律教育,制定小朋友幼兒園生活的規則,鼓勵小朋友禮讓。

缺乏課堂紀律性也是小班小朋友很容易出現的問題。畢竟小朋友進入幼兒園才接受課堂的概念,需要時間來接受和形成。


麗達荔


問題一:離不開父母

剛進幼兒園門還開開心心,這裡摸摸那裡看下,一進教室看到其他寶寶在哭,抱著爸爸媽媽不撒手。

問題二:不午睡

寶寶在家午睡的時間和在幼兒園午睡的時間不一樣,剛開始寶寶難以入睡,再加上個別愛哭的寶寶一吵鬧,難以入睡

問題三:尿褲子

新的環境,怕人,膽子小,有尿了不敢找老師,結果全尿在褲子裡了

問題四:挑食,吃不飽 ,吃得慢

好多寶寶在家都大人喂著吃,專挑寶寶喜歡的做著吃,幼兒園裡統一自己動手吃飯,不適應,吃不飽

問題五:搶玩具,抓傷

在家都是老大,玩具獨享,家裡慣著,不懂分享,幼兒園一起玩,總想拿別人的

問題六:接的時候哭

家長接的時間不一樣,一個寶寶被接走了,沒有接的寶寶,看著就想哭,媽媽爸爸去哪兒了,怎麼不來接我呢!

反正問題多多⋯,時間長了,習慣了,熟悉了環境,一切都會好的


蘑古力


又到開學季,家長們都開始焦慮孩子在學校的各種問題。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一.分離焦慮症。極個別孩子從不哭鬧,順利入院;大部分孩子都會有一至兩週早上哭鬧不肯入園的經歷。有的孩子從第一天就哭鬧,有的孩子頭一週表現良好期待入園,可能是新鮮,小夥伴多,玩具多,但是經歷一個週末,新鮮勁過去了也開始哭鬧不肯上學了。對於孩子剛入學時候的分離焦慮是非常正常的,即便是大人,突然離開家人去到一個新環境都會不適應,何況一個三歲的孩子呢?即便孩子哭鬧不願意,家長也一定要“狠”下心來,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後,迅速離開,老師最多十來分鐘就會哄好的,而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勸說孩子,孩子只會哭鬧得更兇,因為他有希望覺得哭鬧兇一點,爸爸媽媽就會帶他回家。而經過了一週最多兩週的哭鬧後,基本上孩子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了,只要他身心愉悅,都會期待上學了。

二.尿溼褲子

因為幼兒園是集體生活,有的孩子平時習慣尿很急了才去拉,但有可能剛好當時沒有如廁位置了就會拉到褲子上;或者孩子玩的太興奮了也有可能拉到身上。所以為避免各種情況,每天早上上學時最好帶一套乾淨衣褲和一條汗巾在書包,褲子以防尿溼,上衣以防出汗太多時可以更換,再汗溼可以塞汗巾。校服和汗巾最好貼名字貼,防止弄混。自己的衣服就不用,老師會分清的。

三.憋大便

話說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三年,只有一天肚子不舒服時才在幼兒園上了一次大廁,其他時候從不在學校大便。每天要麼是早上在家拉好再上學,要麼憋著放學回家。問她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她說怕不會擦屁股,即便她自己會擦了她也不肯在學校拉。問了她好多同學都是這樣,這是一個特別普遍的問題。

四.受小傷

小班的孩子還不會太控制情緒,有時候會爭搶同一個玩具;有時候瘋跑時撞到一起;有時候爬桌子撞到頭;有的小朋友一言不合就咬人等等狀況,小朋友有時候會受傷,當然幼兒園老師是時時盯住他們的,受的也都是小傷,一般不會嚴重的。就是幼兒園小朋友多,老師一時照看不到,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在家自己照看一個孩子,也有時候會磕到碰到,


大樂小歡


我最喜歡小班的小花小草了,工作起來那成就感是槓槓的,感覺被孩子們逐漸依賴的感覺真的是幸福無比。可是初次步入幼兒園這個小型社會,孩子們也會有各種不適應,我把這種不適應的症狀叫做“水土不服”。下面我們來瞧瞧都有什麼症狀吧!

1.初次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症狀,輕者坐立不安、無心玩樂,重者哭鬧不止。

2.自理能力不足,影響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也可能會影響孩子自尊心的發展。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不會自己入廁等。

3.交往過程中遇到難題,不知道怎麼得到小朋友的喜歡,往往是會互相傷害。所以造成有的孩子極度不合群。

4.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很多時候會造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誤會,或者孩子與老師溝通的不暢。

5.一部分的寶寶不習慣午睡,有的寶寶很難入睡,甚至會在起床前夕才睡覺,造成睡不夠哭鬧的問題。

6.大部分寶寶在剛入園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火或者感冒生病的情況所以一定要留意寶寶的身體情況。

剛上小班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給予滿滿的愛與關注,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對抗未來可能的風險。也需要老師付出足夠的愛心和耐心,責任心更是讓孩子安全度過這段敏感時期的重要保證,這裡沒有捷徑,只有經歷,才有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