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武周晚年恢復唐朝,歷史上為何不稱之為後唐?

dyp呵呵


武則天是聰明的:晚年放棄了自己苦心孤詣建立的政權,終於能頤養天年了.武則 天是不幸的:在於她有治國安邦之才,可惜生為女兒 身,結果蓋棺時,依她個要求,仍是皇后的身份.武則 天是智慧的:遺詔有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她給活著李氏宗族人們看,我是李姓人的媳婦。她自己生前已經抹平了武周這段短暫的歷史。




神龍政變即神龍革命,是指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以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為首,在洛陽發動的兵變。這次政變力圖擁立李顯為君,政變首領們誣稱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率領禁軍誅殺了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

第二天,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武則天宣佈禪讓帝位。第四天,李顯正式復辟了帝位。所以,從武周帝國恢復唐朝並不是武則 天心甘情願的雙手奉送了武周江山,這有逼迫的成份。儘管早前,武則 天在朝臣的勸諫下,已經復立廬陵王為太子了。神龍革命才保證了沒有李顯復辟沒有節外生枝與變生不測。

二月初四(3月3日),李顯宣佈復國號為唐,終結了武周朝廷的統治,這有新陳代謝、改朝換代的意思,我們願意稱之為革命。


武則天晚年被迫還位給李唐王室,唐朝沒有加前綴,還延續高祖李淵取的名字叫“唐”,沒有叫“後唐”。

1.可以理解了,從以上事實來看,主要是李唐王朝仍由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李顯繼位。這裡有個插曲:武周帝國的唯一皇帝武則天在死前自稱願削帝號,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與其合葬乾陵。如此一來,武週一朝只是大唐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瞬間出現又迅速消失,根本沒有顯示與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是說武周的名份被當事者自己抹去了,而後來者——尤其是李顯等李唐王室的繼承人又沒有認可。所以,武周晚年恢復唐朝,沒有加後唐。


2.這是有意向人們昭示,唐朝江山一直以來還在李唐王室之手中。縱使武則天曾經執政過,改叫了別的名字,但她是李唐王室的媳婦,屬自家人!唐朝還是唐朝。如果叫後唐呢?武則 天能否與高宗合葬,以及葬禮是否有這樣隆重,後代是否為她祭祀都是未知數,所以,沒有叫後唐,也體現了作為孝子的李顯的政治智慧。

3.武則天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君臨天下,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她的統治也給人民帶來的富足,普通百姓中,指責她政治作派的人並不多。

到了晚年,她一度要把皇位傳給武氏侄兒。經狄仁傑等朝臣的勸諫,終於願意還政 於李唐了。李顯為昭示江山沒有變色,老媽並不出格!他榮登大寶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緊鑼密鼓地恢復國號唐,將社稷、陵寢、文字等全部恢復唐時舊制。這是有意杜絕世人認為江山曾經變色了的行為,還有,他代表李家人對大周給予了徹底否定。
4.後世的史學界,依唐史的記載,也沒有當大周是一個朝代。唐朝過了,就說宋朝,沒有唐、後唐、宋一說。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種名份要想形成定式,有兩種方式,一是當事者刻意為之。二是後來者的認可。武周晚年恢復唐朝,而沒有被後世稱為後唐就是如此。

武則天折騰了數十年,把大唐王朝鬧的雞飛狗跳,鮮血淋淋。終於如願當了皇帝,而且改大唐為大周。晚年後,卻發現,她的大位無法再傳下去了。

最終只好把皇位又傳給了兒子。李顯榮登大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恢復國號唐,郊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全部恢復唐時舊制。也就是說,李家人壓根就沒有承認這個大周。況且,大唐後續的幾百年內,在史書上也沒有承認這個大周。

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更多地把這段時間當做一場鬧劇。大唐王朝還是無間斷地一脈相承地延續著。就象一條奔騰的河流中偶爾翻起的一朵小浪花,有必要在意它嗎?

後世的史學界,一方面延續了唐史的記載。另一方面,根本也就沒有承認這個強悍女子折騰出來的所謂大周。因為,他們認為江山這玩意是男人們的專利,女人來操作根本就是一種胡鬧。沒辦法,歷史就是如此。

武則天自己不就是敗在這一點上了嗎?她臨終前下了一道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其用意,就是想抹平這段短暫的歷史。

後世的人們也看開了,既然,老李家自己都不想承認有這段小插曲,何必硬給人家割裂開了呢,所以,就來了一個隨水推舟。


一葉小舟168521774


武則天晚年還位李唐,之後的唐朝沒有叫後唐主要是因為之後的李唐王朝還是由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李顯繼位的,而且武周皇帝武則天在死前自削帝號,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入葬的。可以說武周只是武則天在唐朝歷史的一個插曲。

李顯繼位

一場神龍政變結束了武周王朝的統治,李顯第二次登上了帝位。之後開始了大封功臣。神龍元年二月初四,李顯下詔宣佈,恢復國號為唐;郊廟、社稷、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全部恢復唐時舊制。

可以說不管是朝廷的繼承人還是之前的政治制度都與武周之前的朝廷相同。這也是區別於東西漢,南北宋之間的區別。

武后入葬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逝於洛陽上陽宮,在臨死前的遺詔中宣佈: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乾陵,並將王皇后、蕭淑妃、禇遂良、韓璦、柳奭的親族子孫全部赦免。由此可見,在她心中,自己始終是李家兒媳。她放棄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大周帝國的皇帝稱號,以李家兒媳的身份迴歸到了李唐皇室的譜系之中。

由此可見,武周更像是漢朝的呂后專權,清朝慈禧一樣,武則天只是為了更好的掌控權利才建立的武周,並不像歷朝換代那樣徹底。

由此兩點,之後的李唐仍然是大唐,而沒有成為後唐。


暢聊歷史1265965


武則天晚年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李唐終於恢復了,之所以不叫後唐還叫唐朝,那是因為李唐後人不承認武則天當皇帝的事實,那隻不過是一個插曲罷了,李唐瞌睡了一段日子,醒了也就繼續回去上班,以前的一切都不變,繼續以唐為國號,大家的生活照舊就是啦,沒有麻煩,多好啊!後世的人也是對武則天不大承讓,感覺武則天當皇帝就是一出鬧劇,鬧劇完了,也就繼續以前的稱號啦!


武則天在位時間短,李唐的後人也都在,李唐的舊臣也在,舊的制度也沒有多少變化,武則天當皇帝也是李唐皇帝李治老婆當皇帝,都是一家人,武則天退位了,也就李治的兒子李顯繼續上班,都是血脈相通繼承下來,恢復李唐自然順理成章,再搞個什麼後唐的那就是亂來了,有害無益。武則天當皇帝也只有15年而已,這時間不算長,再者武則天雖說為了當皇帝殺了不少李氏皇族的人,可沒有殺完,李顯,李旦等李治的後人都在呢!以前的李唐舊臣也都在,還在武氏朝廷當官呢!最主要的是武則天沿用了李唐的制度,沿著李世民的貞觀政策走下去,老百姓的感覺就是除了皇帝不同,和以前的李唐沒有什麼分別嘛!武則天死的時候不就交代要去掉帝號,以皇后的身份和李治葬在一起,武則天自己都想抹掉印製,那李唐後人也是官方就不承認武則天當皇帝的事實,說成是太后垂簾聽政罷了!李顯復位,馬上恢復唐朝國號,恢復所有唐朝的制度,唐朝的舊臣紛紛平反當官,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應該的,也是順理成章的。恢復了唐朝統治,大家都接受,本來唐朝開國到武則天當皇帝也只是三四代人而已,李世民的威望還在,恢復舊唐那是老百姓盼望的,也是覺得恢復唐朝是遲早的事,你是李世民後代的子孫,繼承高貴的李氏姓氏,多榮耀啊,難道還稱後唐,傻瓜才那樣做的,先祖多麼輝煌的統治,繼承唐朝國號就是繼承了榮耀和老百姓的擁戴,多好的政治影響力啊,搞個後唐那是神經病,高貴的唐朝不當,當個後唐,腦袋被抽了才會做出這樣的事,安安穩穩繼承李世民的家業就很好,沒必要再另外亂搞一通。



古代都是男權主義思想,一個女人當皇帝本來就是夠出格違反道德禮儀的,武則天之後的李顯就極力不承認後周的歷史,這史書說多了,大家也都承認了!後世學者也是普遍認為武則天當皇帝其實就是個插曲,出來胡鬧一下,李氏後人繼續當皇帝,什麼都不變,唐朝國號繼續就是啦!後來有叫後梁,後唐,後晉,後漢等王朝,這些王朝之所以那樣叫,完全是利用了前朝皇族的姓氏,臉上貼金罷了!本來自己一個草莽出身的人當了皇帝,自然要標榜自己出身高貴,為的就是欺瞞天下人,我可是前朝的後人哦,出身高貴,我當皇帝自然不就順應天命嘛,更有資格當皇帝啦,大家也就服了,這就是攀龍附鳳提高自己的出身行為,大家也不笨,所以才會在這個王朝前面加個後字,說白了就是告訴大家,你別說自己出身高貴什麼的,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罷了,你騙得了誰啊!可武則天傳位給李顯那是完全兩回事,李顯迫不及待恢復唐朝國號都來不及,怎麼可能亂搞一通,給自己取個後唐的荒唐國號呢,那樣做,會讓所有人反對,你本來就是李世民的子孫,繼承祖宗一切就成了,不要搞其他的,都是李氏家天下,後世的人也看的清楚,所以繼續沿用唐朝稱號,方便大家看歷史,本來就是這樣嘛,後面有叫李氏的人當皇帝,叫後唐的就很合理,畢竟你們不是一家嘛,不是一個朝代,你李顯就不能那樣做的,好好的當“帝二代”就很好啊,大家也接受!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武則天晚年在張柬之誅殺二張後,被迫讓位給唐中宗李顯。隨後改周為唐。因武則天在位期間,李唐傳承沒有中斷,皇族血脈沒有斷代。武則天只是唐朝統治中的一段“特殊”時期。

不稱為後唐的原因有:

一、武則天在位時間短

武則天改唐為周的時間,從公元690年10月16日正式登基繼位至705年2月22日去世,一共在位15年時間,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婚姻是名正言順,因而與李家的血緣關係是如何都劃分不開的。隨然通過一系列的手段,當上了武周的女皇帝,但是畢竟是篡奪的李唐江山,延用了唐朝的制度,雖然培養扶植了很多心腹大臣,但是時間太短,不足以更改唐朝根基。

二、武則天很在意後世對她的認同

武則天被迫讓位後,唐中宗改周為唐,又把大唐偏離的軌道,迴歸正途。武則天死後,中宗冊封的溢號”則天大聖皇后“,這裡武則天是以皇后的身份安葬並享配宗廟的。武則天只有溢號沒有廟號,當時唐朝是不承認武則天皇帝身份的。

三、歷史上稱”後“的王朝都是被推翻或傳承斷代的

歷史上的後梁、後唐、後周等等王朝國家,都是借用了前朝皇族的姓氏,以彰顯自己是有皇族血統的,為了欺瞞天下。在封建社會時期,人的出身很重要,要當皇帝要建立國家,沒有一個讓天下信服的說法是不行的,為了獲得百姓的支持擁戴。往往會借用歷史上的皇族姓氏來維護統治權力。會借用歷史上已經消亡的朝代名稱,為己所用。凡是現在名字帶”後“的國號,其實在當時都是沒有“後”的,只是後來為了區別於梁 唐 晉 周朝等,而加了一個後字而已。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雖然在唐朝,她的皇帝身份不被認可。但歷史的事實不可否認。所以後世用武周的國號來記載說明武則天的統治時期。而不是用後唐。


貪戀長安韻


武則天,一個頗具話題感的女性,她代表了中國古代女性的最好地位,是一代女皇,是女中帝王,但在中國大一統政權中這是唯一的一例,可見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個女人想要登峰造極獲得九五至尊是難於上青天的事。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之一,她能夠登基為帝,是時勢所造就的,一個是跟她個人性格有關,她手腕強硬,性格強勢,有著男人一樣的魄力和擔當,同時也具備相當的理政能力和統御才能;再一個因為唐高宗體弱多病,武則天幫助處理政事多年,她熟悉了處理軍政大事的規程,更是獲得了擁有權利的快感,這為她的上位都奠定了基礎;還有就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為人都比較懦弱,政治鬥爭的經驗不豐富,統御朝政也略顯稚嫩,為武則天的上位也提供了條件。

武則天在繼位初期,還是做出了相當的成績,整頓吏治,重視生產,挖掘人才,但她任用酷吏,殺害宗室,晚年驕奢淫逸,也引發了一系列弊政。神龍政變後,她被迫退位,還政於李唐。

之所以武則天曾經建立武周,還政後的唐朝沒有被稱為“後唐”,我認為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武則天雖然是被迫退位,但是她是打算讓兒子繼承王位而不是侄子,她臨終的遺命也是改稱“則天大聖皇后”,而不是皇帝,是怕見唐太宗唐高宗也好,還是自己想明白了也罷,總之她是以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並享受子孫祭祀的。

第二,武則天稱帝之前,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唐中宗和唐睿宗曾先後在位,她之後接任皇帝的又都是她的兒子唐中宗、唐睿宗,等於皇權又回到了李唐一脈,根正苗紅的人是接班人,並不存在如東西漢、東西晉和南北宋那樣的斷層或承襲問題。

第三,武則天的統治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是一個良好的銜接,也保證了國家的發展和穩定,各項政治舉措也基本沿襲,是典型同一個朝代的不同歷史階段。

第四,武則天把接班人的問題順利解決,讓兒子為繼承人,兒子以及後世均是正統,且都城未變,國號也得以恢復,因此後世也依然稱其為“大唐”,而五代期間沙陀族的李存勖在洛陽建立的唐政權才被後世歷史學家稱為“後唐”。

不論怎麼說,武則天還政李唐還是做了正確的抉擇,說明她是有清晰的分析和睿智的判斷的,不愧是有唐一代的風雲人物,更是話題人物。


縱橫點


因為武則天是李家媳婦,所以李唐王朝一直認為這是家事,為唐朝歷史的一部分,因此武則天被記入《舊唐書.本紀》,與唐朝其他皇帝並列,而在本紀中去帝號則是武則天遺詔所囑,與唐朝皇帝無關,故,唐朝不分前後唐。





冬夜裡的暖


應該說,為什麼不稱為“東唐或西唐”。

因為武則天是李家的媳婦,延續的是唐朝的統治,李唐氏族也得到保存,並保有地位(雖然遭打壓過得悽慘),忠於李氏的大臣依舊在活躍,只不過他們雖然保李,但是也不反武,武則天沒有殺他們。所以,武周代李唐更像是政變而不是改朝。所以,包括李氏復唐之後都沒有把武則天劃為反賊叛逆,而是承認她的皇位繼續供奉,把武周女皇定義為唐朝皇帝中的一位,我們也習慣稱她為唐朝女皇。

簡單說,武則天的老公是唐朝皇帝,兒子是唐朝皇帝,所以,雖然她稱周朝皇帝,但她是女人,所以她實際上也是唐朝皇帝,所以,唐朝沒斷代,不用加以區分。


真誠地看著你


武周實質上就是唐朝,只是國號和皇帝變了,其他方面都沒有發生變化。決定朝代變遷的是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是戰爭,這些都沒有發生在武周改國號的時候。再說武則天本身就是李唐皇室的人,況且她去世之前已經去掉帝號。

還有一點很重要,歷史是後人寫的。武周的歷史包括在之中,而並不單獨成書。我們要相信權威的觀點。


鸚鵡娃娃


既然題主都說是恢復,為什麼要稱後唐,況且是被武則天廢黜的高宗遺囑的合法繼承人故太子李顯繼位。

不僅如此,新舊唐書及通鑑作者劉昫、歐陽修與司馬光等傳統史學家根本不承認武則天作為女皇的合法性,只是視她為可以合法“臨朝稱制”的太后,以太后身份獲得帝國最高權利20年——太后5年,稱帝15年。

“武王政變”也是最高領導權的爭奪,而不是要重建整個國家機器,因此怎麼要稱後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