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漢朝最節儉的皇帝——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後因呂后去世,陳平、周勃等大臣一舉剷除了呂氏的勢力而被擁立為帝。文帝在位期間,提倡節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最終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藩王入京,初登帝位

劉恆的母親薄姬並不受劉邦的寵愛,在生下劉恆後基本上就再也沒有什麼機會見過劉邦了。劉恆在諸皇子之間的存在感也比較低。在八歲那年,被封為代王,去往代國就蕃。代國北靠匈奴,土地貧瘠,並不是一個好地方,但在劉恆的精心治理之下,代國被治理的非常好。

漢初的政治環境,是非常的複雜的。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對劉氏的子孫大加迫害。代王劉恆因遠離權利中心,且在母親薄姬的悉心教導之下養成了謹慎沉靜的性格。因此,劉恆成為了呂后魔爪之下為數不多的劉氏倖存者。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陳平和周勃誅滅了呂家的勢力。於是決定擁立一個新的皇帝來繼承大漢的江山。經過一番激烈的唇槍舌戰之後,最終決定擁立性格柔和,且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的代王劉恆為帝。此時的劉恆二十三歲,已經做了十五年的代王。

手腕高超,鞏固帝位

文帝登基之後,也深感自己勢單力薄,便迅速將守衛皇宮和京城的人換成了自己帶過來的幾個心腹,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時,對於擁戴他的人一律加官進爵;對於之前被呂后打壓過,迫害過的人也恢復了他們的爵位和封地;對於那些曾經和劉邦一起打過天下的開國功臣也大加封賞。對於那些居功自傲的大臣,也是給予堅決的打擊。

周勃因擁立的功勞很大,在每次退朝之後都表現出了一副很驕橫的樣子,就好像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一樣。而文帝卻是對他越發有禮,經常目送著他離去。後來有人勸文帝說他這樣的行為有失君王的身份。從此,文帝對待周勃的神色變的非常嚴肅了,而周勃對文帝也越來越感到敬畏。

寬以待人,敵國臣服

在當時的嶺南一帶,有一個南越國,開國之君為秦朝的將領趙佗。漢高祖劉邦時,南越國向漢朝稱臣,成為了漢朝的屬國。但是到了呂后掌權的時期,情況發生了改變,呂后對南越國實行經濟封鎖,導致兩國兵戎相見。

文帝即位之後,及時調整了策略,改扼殺為安撫。向南越國提供了發展生產所需要的鐵器、農具、馬牛羊等。派人修葺了趙佗的祖墳,年年祭祀。撤掉了進攻南越的軍官,還讓趙佗的兄弟在漢朝做官。南越國王趙佗感激涕零,稱臣謝罪。文帝不廢一兵一卒使南越國重新成為漢朝的屬國。

廢除酷刑,以身作則

漢初的執法也是很嚴格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以個人的意志去隨便破壞法律。漢文帝就是其中的代表。有一次,文帝出門路過渭橋,有人突然從橋下走出,使文帝的馬受驚逃跑。廷尉判處這個人“四金”,文帝不滿意,要求判死刑。廷尉當即表示:法律,是天子和天下的人共同制定的,如果輕易改變法律,人們就會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文帝認為廷尉是對的。在位期間,深感刑罰嚴酷,廢除了連坐法,又借“緹縈救父”之事廢除了肉刑。

勤儉節約,寬儉待民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車騎服御等物件全部沒有增加過。多次下詔禁止郡國進貢奇珍異寶。自己平時穿戴的也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對自己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文帝深知秦亡於暴政,因此在位期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文帝本人也十分節儉,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效果。曾因惜十家之臺而罷建露臺;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於封國。

在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遠離政治的漩渦,隱藏實力。當大臣們以為迎來了一隻好控制的羊時,他卻上演了一出豬吃老虎的戲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最終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