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一、戶外寫生

是一種繪畫方法,以實物和風景為描繪對象。它是個體進行繪畫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起點,是訓練繪畫技巧、培養畫家研究對象的造型、光影變化和色彩感覺等方面要素的必要手段。這對於開闊視野、增強對自然物象的理性認識和綜合表現能力的提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參加集體的寫生活動還能培養一個人的社會經驗、責任心、自信心、以及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吃苦耐勞的素質與精神。戶外寫生不僅僅是在上色彩課或速寫課,它是畫家蒐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更是獲得創作靈感的重要方式。通過寫生練習能改變動腦、動手、理性思考的習慣和方法,還能拓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臨摹和默寫練習後,我們躍躍欲試,可以開始去嘗試寫生了。鋼筆畫的寫生,相對於油畫、水彩的寫生有所不同,我們不用攜帶那麼多的顏料、畫架、畫板或油畫箱以及水桶等工具。我們可以輕裝悠閒地出發,帶上本子和筆,再帶上一點小零食、飲用水、遮陽帽、太陽鏡、小摺疊凳,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就這樣輕鬆上路了,對了,別忘記帶上你喜歡音樂(和美人)。

開始寫生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取景。

我經常帶學生外出寫生,發現有的人到了目的地之後,不是挑選景物,而是先考慮自己的舒適度,要選擇一個平整的、舒適的地方坐下來,冬天要有陽光暖身子,夏天則要找一棵大樹乘涼。等把自己安頓好了,抬起頭來,極目遠眺或者環顧四周,這才發現無景可以入畫,因為最美的地方往往在自己腳底下,他成了別人的模特了。所以我常說,畫畫也是一個吃苦的事情,哪會那麼輕巧。我們先要選景物,挑好了要描繪的對象,然後再來安頓自己——速寫工具本來就簡單,想要舒服點,可以理解,我出門時會帶上一把遮陽傘和摺疊的釣魚椅,這樣坐下來也蠻舒服呀。

選景時注意構圖要有層次,即近景、中景、遠景,近景應是樹木、橋欄杆、山頭一隅等,中景是有樹木掩映的建築或高低錯落的山丘、河岸、田舍、河灣之類,遠景則是遠山層巒,還有云霞光影。還要注意景物色彩的自然達配時有深有淺,體現在畫面中要有相應黑白灰的變化。取景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硬紙板自己製作一個取景框,在眼前對著景物上下左右地移動,比較選擇一番,直至你認為框內的景物最為理想為止,然後記住框內景物的範圍界限、主要構成、空間層次、景物特點、宜採用的技法等等,即可開始動筆寫生。也可以用雙手比劃成“取景框”,即雙手的拇指和食指伸直形成直角,兩手相對組成一個大致的長方形,形成一個簡易的取景框,通過手臂的上下左右移動對景物進行移動選擇。

正式開始寫生的時候,先務請記住三個原則,第一就是不要把你看到的全部對象都畫到紙上,要學會取捨,少畫一點也無妨。第二就是要充分調用你腦海中的那個豐富的素材庫,遇到不會表達的對象,可直接用庫裡的元素去“取代”。第三要學會“乾坤大挪移”,也就是移花接木,嘗試著把你身後或者身邊其他的對象“挪”到你的畫面裡來。這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調整畫面、增強美感的必要手段。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步驟圖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二、 寫生小技巧

選好位置,安坐下來,取景構圖,便正式開始我們的寫生了。首先我們可以用點和短線在畫紙上確定各景物的位置,要特別注意各景物的形狀、相互間的關係、距離等,以保證後續的寫生能準確、順利進行。說起繪畫的順序,我一般的原則是從近到遠,從中間到四周。現場寫生練習,光影環境往往都在一直變化之中,不能長時間作業,所以註定我們無法深入地塑造或反覆的修改。在畫的過程中,因為近景對中景和遠景的遮擋關係,我們可以先畫前面的對象。前面的對象如果有輕度的變形或比例、透視等方面的變化,遠處的對象也應跟著有所變化和適應。而如果從遠處開始畫起,我們便無法直接預留出前面物體的相對準確的位置。外出寫生的環境千差萬別,畢竟無法與我們在書房、工作室裡面相比,所以我們要結合自己的精力和體能的消耗情況來安排作畫的整個流程。在寫生的時候,先畫畫面中(紙上)中間部分的對象(從構圖的角度來說叫視覺焦點,我們在後面的教程中會詳細解說)。我們要把前面7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畫面中間主要對象的描繪上,以確保畫面視覺中心的塑造和深入。請注意寫生的時候畫面中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關係的合理表達。

關於握筆的姿勢,我建議大家握筆儘量高一點。這是因為握筆高了之後,我們手腕的旋轉半徑更大,筆尖在紙面上便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從而可以使我們畫出更長、更流暢的線條來。相反如果握筆太低,在畫較長線條的時候,手掌會一起在紙上移動,這樣很容易把畫面弄髒。

鋼筆風景寫生的用筆技法比較豐富,主要體現為點、線、面三種表現形式。

點:用小點(虛線)往往可以表現遠山幽遠、蒼茫、虛無的感覺。用麻點則表現沙漠、沙灘的浩瀚、綿延以及乾燥之感。用散點能表現遠處草地長勢疏密不均、高低不齊的感覺。而短豎斜點可以表現遠處的稻田、草地等的起伏感覺,運用時要注意疏密的變化。

線:有粗線、細線、直線、曲線、長線、短線、豎線、斜線、亂線、網線和圈線等。用粗筆或重複填塗能畫出粗線,可以表現建築物、石頭、樹幹、樹冠的暗部重色。用細線,表現雲、水及景物的迎光部分。橫、豎、斜的直線用於建築物、電線杆、旗杆、磚縫、平靜水面的倒影等等。曲線(抖線)則用於表現樹冠、樹皮、山石、山坡、流水等。長線用於表現鐵路、公路、樹幹之類。短線則用於表現樹葉、樹枝、石頭紋理、水波紋等。還有其他如亂線、線網等粗細不等、形態各異、方向不同、長短有別,可用於表現牆壁、樹蔭、地面、山巒、天空、石板、臺階、車輛等物象。

密集的線條,根據其密度可組成灰面或黑麵,畫面的留空則形成畫面的白麵。面是點和線的密集排列,線是點的連續排列,點是極短的線條。畫面中的黑白灰和點線面諸關係的把握,是我們寫生過程中必須注意的、最基本的創作審美原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湯向老師1804皖南系列鋼筆畫寫生作品vs實景照片

三、寫生的整理

常有人問我:寫生該怎麼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教一個從來沒有動手嘗試過的人。很多人過於畏懼寫生,覺得寫生太難,以至於遲遲不敢動手,一直停留在臨摹階段。然而要學好鋼筆畫一定要多寫生,這幾乎可視為一條鐵律。要學會寫生首先必須動起手來,帶上你的紙和筆,走出書房,來到戶外,勇敢地畫下第一筆、第一張。

我們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構圖、比例、透視、疏密、線條、黑白灰、點線面、虛實、視覺中心等各種維度的理論知識,然後再去寫生實習。正確的做法是先大膽嘗試,再分析改進,再次寫生,如此反覆,必然會取得進步。先動手畫出第一張、第二張,然後再和老師溝通互動。老師會結合你的作品,從各種維度來找到作品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再和你一起分析探討,讓你在充分理解中每一次領悟一到兩項,最後通過不斷的練習和訓練,經多次嘗試後方能逐步減少問題,最終徹底領悟,融會貫通。對寫生稿的整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和流程。每次寫生後的作品,我們可以通過再次臨摹或默寫來加強認識和深入理解。整理寫生作品,一般有兩種方式。

其一是修改完善,在寫生稿的基礎上進行添加、補充、遮掩和擦除。寫生時記得在現場拍幾張照片,回來後對著照片繼續進行細化。或者查找資料後對現場無法解決的問題預留下一些空白之處進行後續補充。可以通過白色塗改液對敗筆、誤筆進行遮掩,也可以用透明膠帶粘掉或通過硬橡皮擦除不滿意的地方,然後重新繪製。要注意如果使用的紙張其厚度、韌性不夠的話,使用透明膠帶或硬橡皮有可能破壞畫紙,所以要小心翼翼,掌握力度,或者最好在寫生之前就考慮使用質量稍微好一點的紙張。

其二是基於寫生稿進行再製作(即重畫),簡單地說就是臨摹自己的作品。畢竟寫生現場因時間緊、環境差,再加上難免心情有些急迫,使得我們無法更加冷靜的思考、深入的塑造和反覆的推敲。那麼回來後,根據自己的現場寫生稿子進行再創作,就成為很有必要的一個程序了。臨摹自己的作品,對作品進行深入改造,其實就是鋼筆畫創作的初步嘗試了。如果能夠在取景或繪製過程中事先考慮好作品的主題和立意,那就可以算是創作了。這對於初學者水平的提升來說意義非常大,因為臨摹自己作品的時候,可以強化我們對作品與對象之間關係的更多更全面的理解和領悟,也就是讓我們把本次練習的收穫成倍放大,從而使我們的繪畫水平快速進步。通過再製的方式來整理作品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深入分析寫生稿的種種不足,從構圖、比例、透視、黑白灰、疏密關係、視覺重心以及細節的精準度等方面進行自我批判,最好動手之前就有一些修改的計劃(方案),這樣有意識的大幅度對作品進行調整和改善,從而使作品更加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