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這簡短的18個字,凝聚了我幾十年的臨床心得,身邊的朋友和學生都戲稱之為“調脾大法”,這麼多年來,診病養生時,我都將這十八字作為指導方針,療效十分顯著。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持中央,運四旁”——脾胃居於人體中央,藉助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化生傳輸血液、津液、精髓給予四肢百骸,發揮了核心作用。始終圍繞中央脾胃的特性和生理功能,並闡明瞭脾胃與其他臟腑的密切生理關係。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對中醫經典的昇華,也是根據現代人發病特點而得出的結論。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持中央以治未病。《金匱要略》在疾病的預防中強調了脾胃的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明代醫家張景嶽言:“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土氣”就是“脾氣”,中醫認為脾胃不分家,脾氣健旺是人體健康的根源,胃氣充盈是養生的基礎。我們身體的所有營養需求都必須經過脾胃來運化,你的身體再好,如果胃口不好,不能吸收營養,久之也會虛弱生病。而脾胃納差,身體也無法吸收藥效,那麼病也不會很快就好。此時應當健胃運脾,囑咐患者節制飲食,飲食上保證“溫、軟、慢”,逐漸地恢復胃氣。若有長期身體虛弱、胃口不佳的患者,可長期堅持此法。養生過程中,一定要以中焦脾胃為中心,兼顧心、肝、肺、腎,平衡陰陽,調節氣機,培後天養先天。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隨著時代的變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環境的差異,李東垣的“脾胃治則”已不太適應現代人的習慣。除外感“風、寒、暑、溼、燥、火”之六淫致病外,工業廢水、汽車尾氣等造成的大氣汙染成為新的外感致病因素,而飲食肥甘厚膩、吸菸嗜酒、貪食冷飲、過度勞心、安逸過度、缺乏鍛鍊、工作壓力大所造成的情志不暢等成為現代內傷脾胃的主要因素。很多古代所謂的“富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逐漸頻發,都與脾胃的運化失常有關,治療上可從中焦脾胃入手,脾胃和則自愈。

如果說“持中央,運四旁”是我多年行醫的思想核心,那麼“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就是我總結出的健脾方法了。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人的情志與五臟息息相關,而脾作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情志過極,例如過悲、過喜等,必然傷及脾胃。脾胃是最能感知我們情緒的臟器,心情不好,首先影響的就是脾胃,而脾胃不和,也會影響你的心情。平心靜氣,心情怡悅,對我們的脾胃大有裨益。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調理脾胃,重在升降,顧其潤燥,升脾陽,降胃氣,勿動胃陰,勿傷脾陽,最終恢復脾胃正常的受納運化功能。臨床教學中,我不厭其煩地跟學生反覆強調這句話,無論今後的治病或者養生,只要涉及脾胃,都可以從這幾個字上琢磨思路。

調理脾胃法是我在臨床中最常用的方法,不僅可以用於脾胃疾病的治療,如腹脹、腹痛、反胃、洩瀉、呃逆、痞滿等,還可運用於其他系統疾病當中。這是脾胃所處的中央地位及特殊功能所決定的。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旺,則氣血旺、氣化正常,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所養;脾胃虛衰、氣血匱乏、則臟腑經絡失養、四肢百骸俱受其害。怡情志以調脾胃,而把握好脾胃的氣機升降也很重要。脾氣升,則水谷津液得以輸布至全身,胃氣降,則水谷及糟粕得以下行至腸道。一升一降,井然有序,兩者相輔相成,周身津液得以正常運轉。如遇脾氣虛弱,清氣下陷,應給予益氣昇陽藥物,如黃芪、升麻等;胃氣不降,氣逆而上,應給予降逆和胃藥物,常用厚朴、旋覆花、陳皮、木香等。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溼,脾胃燥溼相濟,陰陽相合,方能納化常,完成吃得下、吸收好、排洩正常的健康運轉。這一點非常重要,脾胃屬嬌髒,對體內的大環境要求很苛刻,要燥溼相宜,過燥過溼都不利於脾胃的健康。而打破體內燥溼平衡的直接根源之一就是管不住嘴、貪吃。

飲食失調是損傷脾胃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當今社會尤為突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膏粱厚味在食品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過嗜茶酒,肥甘無度之人隨處可見。

膏粱之品,消化不易;肥甘之物,助溼生痰;過嗜茶酒,則水溼停蓄。由於冰箱冰櫃的普及,各種冷飲涼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品,然生冷寒涼之物易傷腸胃,過食極易導致脾陽不運。人們生活節律的加快,加班、熬夜,導致飲食失節、飢飽無常的情況也在增多。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

然而“脾主信”,“食貴有節”,有節制、節律地進食,能使脾胃保持“更虛更實”的生理狀態;飲食加倍或過度飢餓及餐次餐時無規律,都能損傷脾胃,使運化失司,生化乏源,出現氣血津液不足的病理狀態。脾運失職,內溼易停,影響各個系統。脾又主統血,脾胃損傷導致不能統血,亦可造成各種血證。由此可見,脾胃一損,諸症由此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