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老沈聊戲:馬譚張裘相互讓臺

老沈聊戲:馬譚張裘相互讓臺

1955年,當馬連良京劇團和譚富英、裘盛戎領銜的北京市京劇二團籌備合併組建北京京劇團時,許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說:“馬跟譚怎麼能合在一起呢? 誰能容下誰呢? ” 這老二位都在30年代就成名了,而且位居“四大鬚生”的頭兩名。二位各自挑班也很早,都有20年多了,組成一個團可不是唱大合作戲,兩名掛頭牌的老生天天唱戲,這戲碼怎麼派啊。然而,這些顧慮在馬譚那裡很快就煙消雲散了。譚富英對師哥馬連良說,“師兄弟哪有鬧不團結的。三哥,往後我就傍您了。”馬連良聽了很感動,他說,“咱們摽著膀子,一塊兒把戲唱好。”於是北京京劇團很快成立起來。第二年張君秋的市京劇三團也加入進來 形成了馬譚張裘四大頭牌。

老沈聊戲:馬譚張裘相互讓臺

譚富英尊重師哥馬連良在梨園界是有名的,1945年馬連良曾捲進一場官司,事情結束後,北京伶界舉辦大型演出以示安慰。戲碼是《龍鳳呈祥》,馬連良本人的前喬玄後魯肅,程硯秋的尚香,金少山的張飛,李少春的後趙雲……。譚富英參加演出,並提出演劉備從“過江”演起一直演到底,令人大吃一驚。原來譚富英一向只演後劉備,因為《甘露寺》的劉備是配角,由裡子老生扮演,後面《回荊州》的劉備才是主角。譚富英如此捧師哥令馬連良大為感動,在梨園界也傳為美談。從此以後,譚富英在《龍鳳呈祥》中就一貫到底演劉備了。

馬譚合在了一個團,而且還合作得很好。合團後,馬連良要與譚富英合演《十道本》,馬連良說這出戏只有和譚富英兩人演最有意思,但譚富英不會此戲,馬連良立刻表示願意教。譚富英二話沒說第二天就來到馬家,說:“請師哥教我《十道本》。” 馬先生也很激動,拉住我父親的手說:“師弟,真夠意思。” 隨後, 他們一個真教,一個真學,那種虔誠,真跟親兄弟一樣。

北京京劇團成立後,四大頭牌除了拿出各自的拿手戲外,還力爭排幾齣能把四位拴在一起的大戲,這樣的戲並不好找,但最終還是排出了《趙氏孤兒》和《秦香蓮》兩出大戲,深受觀眾歡迎,並保留至今。馬連良和譚富英在《秦香蓮》中都是配角,但兩位藝術家充分發揮各自功力,把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譚富英在《趙氏孤兒》中扮趙盾也是配角,但譚富英把趙盾不畏強暴的堅毅性格展示出來,令人感動。他那段新編創的二黃唱腔成為譚派名段而流傳下來。

老沈聊戲:馬譚張裘相互讓臺

相互讓臺,從四大頭牌做起,這是北京京劇團的風氣。作為名角,誰都願意唱大軸,不願唱開鑼,但是在北京京劇團就有四大頭牌輪流唱開鑼、輪流唱大軸的記錄。1957年,北京京劇團到上海巡迴演出,為了展示實力,四天的打炮戲全部由四大頭牌承擔。四天的戲碼,每晚安排四齣戲,四大頭牌輪流唱開鑼、輪流唱第二、輪流唱第三、輪流唱大軸。四天打炮戲的廣告,抄錄如下:第一天裘盛戎的《白良關》、馬連良的《盜宗卷》、張君秋的《祭塔》、譚富英的《定軍山》,第二天譚富英的《南陽關》、張君秋的《春秋配》、裘盛戎的《鎖五龍》、馬連良的《淮河營》,第三天馬連良的《雪杯圓》、裘盛戎的《御果園》、譚富英的《賣馬》、張君秋的《玉堂春》,第四天張君秋的《女起解》、譚富英的《碰碑》、馬連良的《借趙雲》、裘盛戎的《坐寨盜馬》。這16出戏,出出都是傳統骨子老戲的經典,出出都是由流派創始人演繹,其精彩程度難以形容,而且把這16出經典劇目集中在四天演出,這恐怕現在任何國家級京劇節都是望塵莫及的。細心讀者還會注意到,這四天演出中第一天唱大軸的第二天唱開鑼,第二天唱大軸的第三天唱開鑼……,如此往復、輪流“坐莊”。北京京劇團以這樣獨特的方式打炮,展示的不僅是實力,更是展示了風格,這是更加難能可貴的。

老沈聊戲:馬譚張裘相互讓臺

北京京劇團的讓颱風格還表現在“老讓小”,“老帶小”上。趙燕俠領銜的燕鳴京劇團1960年加入北京京劇團,形成了馬譚張裘趙五大頭牌。趙燕俠的年齡最小,但是馬譚等前輩對她卻十分尊重。1960年底北京京劇團在天橋劇場舉行趙加盟後的第一場演出,戲碼是譚富英的《晉楚交兵》和趙燕俠的《辛安驛》。譚富英特意把《晉楚交兵》放在《辛安驛》前邊演,來捧趙燕俠。馬連良也是如此,趙燕俠再一次演《辛安驛》,馬連良在前面墊了一出《盜宗卷》。北京京劇團的“二老”之一丑角名家馬富祿(另一位是李多奎)是馬連良的老搭檔,輕易不給別人配戲,但是趙燕俠則是例外,在她的《梅玉配》《得意緣》《葉含嫣》裡,馬富祿都擔任重要角色,使戲更加精彩。

李毓芳、李世濟和小王玉蓉是北京京劇團三位年輕的旦角女演員,李毓芳,工青衣,是梅蘭芳入門弟子,進入北京京劇團後專唱梅派戲《玉堂春》《鳳還巢》等。李世濟是程派青衣,在團裡主要演《鎖麟囊》《三擊掌》等程派戲。小王玉蓉,幼年隨母王玉蓉從王瑤卿學戲,後從筱翠花、荀慧生學花旦,從宋德珠學武旦,加入北京京劇團工花旦刀馬旦,經常演出《穆桂英》《大英傑烈》等。馬譚對這幾位年輕演員十分提攜,經常與她們演出對兒戲,如馬連良李世濟合演《桑園會》《三孃教子》《審頭刺湯》,馬連良小王玉蓉合演《游龍戲鳳》,譚富英李毓芳合演《桑園會》《硃砂痣》,譚富英小王玉蓉合演《打漁殺家》。另外,李世濟在馬連良的《十老安劉》配演呂后、李毓芳在馬連良《四進士》裡配演楊素貞,小王玉蓉在譚富英張君秋《楚宮恨》裡配演孟贏公主,還在馬譚張裘的《趙氏孤兒》裡飾演卜鳳。劇團裡幾位資格老的旦角演員趙麗秋、馬豔芬等把原來她們承擔的角色讓給這些年輕演員,也體現了這種讓臺的良好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