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新能源汽車經歷短期陣痛,新勢力面臨大浪淘沙

從2018年至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下滑仍未停止,這已經在意料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是,一向風頭正勁的新能源汽車也驟然下跌。2020年即將到來,此前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種種規劃即將到了驗收時刻。

首先面臨衝擊的就是尚處在襁褓中的新造車企業,與傳統車企相比,這些新企業沒有燃油車業務的支撐,缺乏盈利能力,仍靠資本與政策支撐存活。在轟轟烈烈的造車事業中,有些企業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新能源汽车经历短期阵痛,新势力面临大浪淘沙

技術推進+政策激勵,車企轉向電氣化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儘管前11月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3.6%和1.3%,但也告別了此前的大幅增長。

連續數個月的產銷同比下跌正是由於補貼退坡所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分析稱,“有補貼推動的快速增長比較脆弱,突然下降的確使人焦慮,但是由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經濟性決定的市場前景已經非常明朗,也就是說我們遭受的實際上是一種陣痛。”

“從跨國公司看,以大眾公司為代表的汽車跨國大公司的戰略趨向清晰化,從規劃轉向行為,是非常一致的;特斯拉市值突破700億美元,超過奔馳、寶馬成為僅次於大眾、豐田,成為市值第三高的公司,其中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建成,即將大規模量產。”歐陽明高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因補貼退坡經歷短期陣痛,但從全球範圍來看,跨國車企已經開啟轉型大勢。

目前除了中國外,德國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上最為積極,大眾汽車計劃在2022年前重組全球8家工廠,屆時該集團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100萬輛。而在2019年至2023年前,將有500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大眾汽車的移動服務、數字化、自動駕駛、以及車輛電氣化等方面。

聚焦國內汽車企業可以發現,在雙積分的壓力下,所有車企都在積極推動產品電氣化,據藍鯨汽車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上市的所有全新、換代及改款新車中,純電動汽車有近60款。

“因為‘雙積分’油耗核算是加權平均值,這個值在不斷下降,企業要滿足這個值就必須做新能源汽車,否則法規滿足不了。”歐陽明高透露。

新能源汽车经历短期阵痛,新势力面临大浪淘沙

市場仍處在培育期,資本決定車企生死

市場下行、補貼退坡、外資發力,成為擺在主打新能源汽車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

儘管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體量全球第一,銷量佔全球一半左右,但實際上並未釋放真正的市場需求。

此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透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動汽車數據中,將賣給出租車、共享等客戶的數據拆出來,再將實際銷售價格12萬以下主要給出行金融解決方案的拆出來,剩下的賣給真實消費者數據大概只有十幾萬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認可這樣的現實,“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當中,真正是作為私家車購買的大約佔一半,另外一半是作為共享車等等。競爭力更加具有標誌性的,還是個人購買的汽車。”

讓消費者真正認可的汽車產品和品牌仍是少數,“現在品牌影響力差距在拉大,有一些企業品牌影響力在快速上升,市場在向這些企業集中,有一些企業日子很不好過,已經到資金鍊斷裂的邊緣。”陳清泰表示。

尤其是新造車企業,國內近兩年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品牌大大小小几十個,但僅有少數幾家頭部車企開始交付自己的產品,距離盈利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儘管特斯拉過去16年持續虧損,仍被資本看好,但中國的企業卻沒有這麼長的生存窗口期。“市場偏弱,機構投資者對有關電動車的投資就更加謹慎,企業資金鍊變得很緊張。傳統車企還有燃油車可以平衡一下,造車新勢力沒有。”

新能源汽車這一行業已經進入大浪淘沙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