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編者按:後補貼時代將至,限行、限購政策依舊是買車的剛需,而買完之後的用車成為了消費者“觸電”的關鍵。制約電動車出行半徑的續航和充電,後者有著更高的優先級,這在E電園車友調查中有著直觀體現:絕大多數車主認為,充電不便、時間過長給出行帶來的負面影響,要比車輛的續航更讓人“焦慮”……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搜狐汽車·E電園·黑客] 關於充電的難題五花八門,甚至可以用“十萬個為什麼”來形容,為此搜狐汽車·E電園·黑客聯合推出《充電“樁B”指南》系列文章,這次就聊充電這一件事,所有問題為您逐一解惑。當一切瞭然於心,其實充電一點都不難,本文咱們就先從“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買電動車”開聊。

[·什麼人適合買電動車?·]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買電動車”將消費人群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類:適合與不適合。無論你的車續航多少,能在家輕鬆完成充電,即可保證日常通勤無憂。這個結論是那些已經買車的“過來人”,在與“後來者”交流用車體驗時談及最多的,沒有之一。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在家充電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一方面,可以量化的好處是費用成本低:全國民用電從0.5元/度上下,即便是階梯增長也要比收取電費+服務費的公共充電樁便宜不少。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舉例來說,平均電耗20kWh/100km的車換算成油耗,使用民用電滿打滿算百公里也就1L多,以公共充電樁平時電價0.66元/度左右、再加上0.8元/度的服務費來計算,即便不算充電可能產生的停車費,至少也是百公里4L上下。

另一方面,很少被人計算卻好處更大的是時間成本低:在家充電保證電源和車輛正常連接之後,時間任由支配。而公共充電站的充電等待以及排隊,乃是用戶再正常不過的經歷了,既耗時、很多時候又無處可去。畢竟商業開發沒有圍繞充電站選址的,大部分充電站周圍配套不齊全,也是擺在用戶乃至充電運營商面前共同的難題。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有樁和“飛線”:省心和不得已·]

“在家充電”繼續延展,可細分為有充電樁的和“飛線”的。後者拉線和收線的必要工序,對於有獨立院落、樓層較低等有條件的用戶倒還只是麻煩。而無論什麼形式的“飛線”,一方面會受下雨等天氣影響。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另一方面隨車自帶充電線有著與家用空調一樣的接口、16A的電流瓶頸,充電效率相比主流的6.6kW交流充電樁差出不少,從電源“飛”出來的線粗細不夠,制約電流這個決定交流慢充速度唯一的量化指標,還會有更大差距。這種情況對於整車、自重較大、電耗較高的車來說,“晚歸之後的早出”可能都不夠第二天使用。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兩種在家充電方式放在一起對比,“飛線”其實就屬於不合適買電動車的。正如我們此前走訪的多位“飛線”用戶所說:買完電動車誰不想一勞永逸的安個充電樁呀,是條件不允許,我才“不得已“。

[·哪些條件不允許造就了“不得己”·]

1.沒有固定車位:在不允許的條件中,車友反饋最多的是沒有固定車位。很多老舊小區停車的“基本溫飽”沒有解決,安裝充電樁自然是無從談起。

2.物業或小區管理部門不同意安裝:這個情況以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的一線城市居多,給出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四點。

2.1物業嫌麻煩:物業公司或小區管理部門保證所有業主生活環境就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即便硬件條件沒問題,但放開安裝充電樁只能讓少部分人受益,且國家大力扶植新能源車產業,對物業也沒有實質性的好處,那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2.2安全風險:電動車的安全問題確實是一個大事,自燃等事件更是大多發生在充電過程中。雖然交流慢充出問題的概率要比快充小很多,但裝充電樁就會伴隨安全風險,小區管理部分當然希望是“零風險”。

2.3安全成本:既然裝充電樁有風險,提前做好預備措施不就好了嘛?這個邏輯沒毛病,與充電安全直接相關的消防能力,想要提升就要增加成本,這方面從來沒有讓業主負擔的案列,全需要物業或小區管理部門來背。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2.4沒有“餘量”了:沒有“餘量”並非配電不夠,而是代表著獨立開關的數量不足。像曾經夏季用電高峰各家開空調,導致整個單元、整棟樓掉閘的情況已經不太常見了,而交流充電樁功率不大,也就相當於大功率空調的用電量,沒有任何配電量的瓶頸。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不過,安裝就會涉及電路數量問題。一個小區有多少戶、給幾個樓供電都提前備好了,電路的數量已經固定了,每一個充電樁都要一個單獨的開關,相當於多了一個單元、老舊小區可能是一棟樓,開關數量有限,不可能承載太多的充電樁,所以既然不能滿足越來越多業主的需求,那麼大家一視同仁,一開始就不放開。

[·全文總結·] 簡單概括一下本文,電動車使用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安裝了個人充電樁,退而求其次的“飛線”式充電也還算差強人意,而無法在家充電不屬於“適合”的範疇。看到這裡很多網友或許會問:按照這個說法,那在外充電就不能買電動車了嗎?當然不是,不“適合”並非不能,而是在用車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是《充電“樁B”指南》系列稍後要呈現的內容。欲知詳情,敬請持續關注搜狐汽車·E電園·黑客。


買新能源汽車你做好準備了嘛?看完這篇就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