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騰出來 管起來 用起來 美起來 宿遷公共空間治理催發鄉村振興活力

宿遷網訊(記者 洪磊 通訊員 陶靚 仲環)“今年,我們村共收回集體土地1074.73畝,其中,585.5畝用於產業發展,引進蝴蝶蘭基地等項目,新增村集體經濟收入68.41萬元,預計全年將突破260萬元。”談到公共空間治理帶來的實惠和變化,宿遷市沭陽縣隴集鎮李徐村黨支部書記李剛說,該村還利用集體土地改善環境,對保留村莊公共空間進行系統配套、整體提升、常態維護,實施玉田路改造、村部擴建、鄉愁記憶小品建設等10項工程,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腾出来 管起来 用起来 美起来 宿迁公共空间治理催发乡村振兴活力

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是宿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集體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在宿遷,像李徐村一樣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行政村有1289個。

今年以來,宿遷市堅持“共有共治共建共享”原則,突出被佔空間清理和集體合同整治,著力推進農村公共空間“騰出來”“管起來”“用起來”“美起來”。“各地聚焦公共空間治理重點環節,深入開展宣傳動員、道路水體治理、資源資產清理利用、村集體經濟增收、空間環境整治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宿遷市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作為全市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的先行先試區,宿遷市泗洪縣探索實行“真心問情於民、耐心解惑於民、同心聚力於民、公心取信於民、全心造福於民”的“五心”工作法,在全縣形成了“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幹”的良好氛圍。

“五心”工作法是宿遷開展公共空間治理,廣泛宣傳動員的一個縮影。各地堅持政府主導、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累計出動人員205.4萬人次,簽訂黨員承諾書12.3萬份,發放公開信179.7萬份,接受群眾舉報2441起,有效凝聚起空間治理強大合力。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腾出来 管起来 用起来 美起来 宿迁公共空间治理催发乡村振兴活力

宿遷市泗陽縣率先對收回的集體資源發放“集體土地經營權證”,逐一測繪定位、權屬明確到村,防止資源流失、二次侵佔;宿遷市宿城區制定《河湖公共空間利用導則》《農村道路空間利用導則》,明確農村道路、河湖的管控範圍、綠化、管養標準及收益分配等各項機制,為公共空間治理提供精準指導……放眼全市,各地強力有效地推進道路水體治理、資源資產清理利用,確保讓公共空間治理“騰出來”“管起來”。

在道路水體治理上,圍繞所有鄉村公路紅線、綠線及控制區兩側空間,重點治理私耕亂種、違規建設構築物等問題;圍繞河湖藍線控制區空間,以及村莊內集體所有或管護的溝渠汪塘等空間,重點治理毀坡(堤)毀綠、填埋侵佔等行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排查道路7789條,治理道路空間問題1.5254萬個;排查水體2.282萬個,治理水體空間問題1.0038萬個。

在資源資產清理利用方面,各地利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清產核資工作成果,對資源資產進行全面清查,通過村民議事、協商約定、訴訟仲裁等方式逐一收回被侵佔資源資產,同時,建立資源資產卡片,實現長效管理。據統計,全市累計治理問題合同6530份,涉及金額1.8億元;收回被侵佔集體資源33.3萬畝,收回被侵佔集體資產67.2萬平方米。

讓公共資產資源姓“公”,使村集體和公眾得益受惠,是開展公共空間治理的應有之義。在公共空間精準“騰出來”、長效“管起來”的同時,宿遷還力促公共空間“用起來”“美起來”。

用好公共空間,充實村集體“家底”。各地通過屬地負責、權責下移、利益下放,創新建立託管機制,推動沿河沿路公共空間有效利用,實現多方共贏。全市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行政村,現已入賬收入1.43億元,村均增收11.2萬元。以宿遷市沭陽縣為例,該縣建立縣域骨幹河道水體公共空間治理和收益分成機制,明確河道屬地鄉鎮場(街道)為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對各種侵佔行為進行治理,收回和發包集體資源資產,通過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發包集體土地20.3萬畝,發包集體資產42.3萬平方米。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腾出来 管起来 用起来 美起来 宿迁公共空间治理催发乡村振兴活力

既用好公共空間充實“裡子”,還整治空間環境美化“面子”。宿遷市宿豫區的做法是,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空間治理成果轉化行動,深入推進小鎮客廳、農貿市場、汙水處理廠、公益性墓地等鎮村建設“1+10”工程,鎮村面貌明顯改善。今年以來,全市各地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全市清理農村陳年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白色垃圾等垃圾83.9萬立方米,清理溝塘1.4萬處,栽植樹木380.4萬株。

公共空間治理讓鄉村變得更美好。宿遷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宿遷市將持續強化不規範合同治理,提高公共空間利用價值,嚴格管理集體資源資產,重塑村莊公共空間,進一步推動公共空間治理工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加快形成鄉村振興疊加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