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現在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們,正是國內的先行者


現在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們,正是國內的先行者

同名微博:@銀行螺絲釘

之前有朋友問螺絲釘,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做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現在這麼多人聊指數基金,那指數基金是不是一個人多的地方呢?如果投資指數基金的人多了,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收益呢?

其實,國內持有股票資產的家庭,比例還很低。

投資股票資產的人數

國內投資股票資產的人數有多少呢?

其實A股的誕生時間比較晚,還不是很普及。

活躍的投資者數量,熊市在千萬左右,到牛市可能會多很多。

但大量的投資者並不是把股票作為資產長期持有,而是在牛市炒一把就走。

長期持股的人並不多。

那成熟市場會是怎麼樣呢?

比如說美股。

在2011年底的時候,美股持有股票資產的人口,大約佔據全部人口的54%。

這個數字,其實是前後十幾年的一個較低水平。

高的時候,比如說在互聯網泡沫的末期,大約是67%。

後來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之後幾年下滑。

最近幾年,因為美股的回暖,這個數字又繼續回升了起來。

可以看到,美股等成熟市場,大部分家庭是有配置股票資產的。

54%這個比例,是什麼概念呢?

假如說54%的國人買A股,那麼大約是對應7.5億人。但A股目前總的開戶人數,近年剛剛突破1.5億。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們,正是國內的先行者

投資指數基金的人數

指數基金也是如此。

之前螺絲釘參加一個會議,裡面提到過,國內上交所ETF基金的活躍投資者數量,其實也就是百萬人左右。

ETF是場內基金的一種,如果加上場外的指數基金,全部的指數基金活躍投資者,估計也不過千萬級別。

指數基金,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品種。

目前大量的基金投資者,投資的主要是貨幣基金等穩健品種。

所以現階段,A股還不用擔心指數基金成為一個「人多的地方」。

不過,指數基金的投資者數量是在高速增長中的。

最近幾年,指數基金的規模屢創新高,今年ETF等指數基金的新發數量和規模,也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一方面,像餘額寶等資產的收益率持續下滑,逼著投資者往股票類資產配置。

另一方面,有大量的財富積累起來的家庭,投資理財的需求開始抬頭了。

大多數人的家庭財富還不多的時候,投資理財的需求並不旺盛。

只有當自己的家庭財富達到一定的數量級,才會開始有投資理財的迫切需求。

現在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們,正是國內的先行者

需求創造市場

從螺絲釘這裡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關注螺絲釘的朋友中,80%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並且經濟往往越發達的地區,指數基金接受程度越高。

比如說北上廣深是佔比最高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最主要的三個區域。

家庭現有財富,到了一定規模,才會有配置指數基金的需求,對指數基金的接受度也會越高。

這幾年指數基金的飛速發展,其實也是因為很多家庭的財富,已經積累到了對應的規模。

需求,創造了市場。

相信後面指數基金的普及和接受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的。

現在定投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們,正是國內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