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俄羅斯人面孔,滿嘴“大碴子味”——黑龍江“混血”大叔的“網紅”生活

俄羅斯人面孔,滿嘴“大碴子味”——黑龍江“混血”大叔的“網紅”生活

長著俄羅斯人面孔,開口滿嘴大碴子味,這就是“呆萌”的“網紅——黑龍江遜克縣農民彼得洛夫董德升。他參加過很多電視節目,偶爾還在影視劇中露個臉。在某直播平臺上,他的粉絲已經超過140萬。11月初,他收完最後一車玉米,轉身就被老婆催著打包蘑菇、蜂蜜、堅果、雜糧,他的客戶都是喜歡聽他嘮家常的網絡小視頻直播平臺粉絲,一年裡客戶從他直播間裡買走了十幾萬的特產。

俺們屯兒美人更美

董德升的網絡賬號介紹裡寫道:我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俄羅斯族人,一點俄語不會。“這就是我們屯,多美!美不?老鐵們?”直爽的董德升在做網絡直播的時候,毫不掩飾自己對家鄉的自豪,他網絡直播的內容也主要是自家地裡從春到秋的勞作和成果。

董德升今年45歲,是遜克縣下道幹村的農民。從外表上看,他像個外國人,深眼窩、高鼻樑、藍色的眼珠、淡黃色的頭髮;一張口,他就全露餡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他曾在直播的時候說,就自己這個特殊性,嚇壞了很多路人。他在直播中嘮東北的生活瑣事,談他當年和野豬、黑瞎子打架的故事,很多粉絲被這位能用東北話嘮嗑的“老外”吸引。

中俄毗鄰,歷史上陸續有俄羅斯人遷徙而來。建國後,中國籍的俄羅斯人及後裔就成了中國的俄羅斯族。當年,董德升太奶奶為了躲避俄羅斯內戰,帶著他爺爺和二爺爺移居到中國。後來太奶奶帶著兩個兒子改嫁給姓董的闖關東過來的山東人,孩子們也就跟著改姓董,歷經幾代的中國生活。

董德升是後來問了別人才知道自己的爺爺叫彼得洛夫伊里奇,自己起了網名叫彼得洛夫董德升,粉絲叫他“彼得大叔”。成名之前,董德升是很出色的農民,拖拉機開得相當嫻熟,農機維修也不在話下。他在農村娶了個漂亮媳婦,生了一男一女,現在大兒子已經上了大學。

誤打誤撞進了“圈”

幾年前,董德升的生活開始發生了變化。董德升說,東北農村生活太清閒了,每年開春時用播種機翻地播種,一個星期功夫完事,之後只需打一次草,打一次藥,就等著秋天收割機下地收糧食了,剩下大把時間,能閒出屁來。無所事事,也賺不了太多的錢,他們家最窮的時候,一年的收入還完債就分文不剩了,得借錢過日子。

2009年快開春了,董德升在家修農具,意外接到表弟的電話,說哈爾濱有人要攢一幫俄羅斯長相的群演,上雪鄉拍半個月戲,吃住路費全管,一天給200元。那次之後,董德升常在農閒時外出拍戲,演的都是土匪、兵痞一類的路人角色。董德升說,當群演也掙不了多少錢,不過,憑著拍戲的機會,去了好多地方免費旅遊。

董德升和俄羅斯族兄弟們常演的是關外土匪,而他最重要的角色是扮演一場摁住男女主角的土匪。很多導演願意用董德升做外籍群演,因為他不僅長相純正,還能說會道,面對鏡頭很自然。每到一個新劇組,說完流利的東北話總會被問到哪年來的中國。董德升說:“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外國人,不過我能用一分鐘讓他相信我是地道的東北人。”

見識多了開直播

過了幾年一邊當農民,一邊當群演的生活,董德升家裡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農活不忙的時候,董德升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甚至有一次參加了一個被關閉起來近半年的真人秀,並由此發現了商機。

董德升說:“我媳婦在家看我那個真人秀的直播,看到我和其他人閒聊天,聊起了我們兩口子一起上山採蘑菇的經歷,大家都十分感興趣,對東北榛蘑、大豆都很關注。我媳婦腦子裡靈光一閃,她看大家都在網上賣東西,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賣遜克特產。剛開始是在真人秀活動的群裡賣,後來,董德升一家人開始留意到了在直播平臺上吸引粉絲。”

2018年過年,彼得第一次來到俄羅斯,拍電影。愛玩的董德升把俄羅斯警察都糊弄了,聽說俄羅斯警察經常查中國人的護照,他就故意往警察跟前走,眼神亂瞅,只可惜人家沒睬他。

在俄羅斯,董德升開始錄製小視頻。他站在電線杆前,一手舉起手機,一手指著小廣告說,“你看俄羅斯的電線杆子也有小廣告,不過他們小廣告都是膠帶勒的。俄羅斯的電線杆子還是方兒方的。”然後他揮揮手說,“再見!”沒想到這個小視頻突然上了直播平臺的熱門,每天粉絲都是幾十幾百的上升。去俄羅斯之前,董德升的賬號有130多個粉絲,回來後,他的粉絲數變成了5200多個。

又過了兩個月,彼得回到農村,耕種時候到了,他在自家地裡拍了個小段子。他一邊開著拖拉機,一邊對著手機說,“正式下地幹活了……哎,完了,跑舵了!”鏡頭往窗外轉,自己家的小白狗正跟著拖拉機跑呢,“小白始終跟著我。再見!”地裡信號不好,晚上回家連上網,他才把視頻發出去,發完就睡著了。第二天,他正在另一片地裡幹活,突然接到媳婦電話:“你粉絲兩萬多了!”

拍攝生活宣傳家鄉

董德升的視頻內容都是自己實打實的生活,媳婦、兒子、女兒、家裡的兩隻貓、農村的土地和狗,都是他的拍攝內容。與眾不同的是,董德升每段視頻結束的時候,都會和觀眾喊兩聲“再見”。他自己解釋說,這需要點儀式感。“苞米從種到收純手工,看!這有一個長了倆棒的苞米,要都這樣收成得多好。再見再見!”“房樑上第一窩小燕子已經出殼了,皮兒薄得跟紙似的。再見再見!”

董德升也被自己的影響力嚇到了,有一次他發了一條之前和表弟喝俄羅斯大白熊啤酒的視頻,結果這條成了大熱門,點擊量將近400萬,接著幾天,遜克縣兩個俄羅斯進口商店的大白熊都賣斷貨了。

很多人找到董德升希望合作,都被他拒絕了。董德升說:在縣城住了5年,我還是喜歡農村。我計劃,要是這個網絡直播賬號玩個八年十年,等閨女長到十八九歲,就把粉絲慢慢轉給她,移交賬號。我自己回到農村生活,抽菸喝酒玩兒。

春耕、秋收、冬閒的彼得大叔,40多年來的生活方式成為了網絡上粉絲關注的熱點,修三輪車、釣野魚、帶著狗兒“小白”去地裡巡視……直播視頻裡董大叔笑出了8顆牙,既親切又有一種天然的喜感。他這個特殊的東北農民,憑藉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宣傳著他的美麗家鄉黑龍江和多彩的生活。 本報記者 畢嘉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