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立新电影院:老赤峰第一个现代化电影院

提到电影院,您一定能说出很多地方。比如前几期《光影赤峰》咱们说过的昭乌达剧场,还有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红旗剧场、博纳影城、万达影城等等。过去的电影院只是一个播放电影的场所,而如今的电影院无论是影院设施还是服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的《光影赤峰》我们看一看咱们老赤峰更早的电影院,遗憾的是如今这两个电影院只能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可是它们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却不会消失的。我们先来看看赤峰第一个现代化电影院——立新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立新电影院:老赤峰第一个现代化电影院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这俩照片实际一个是(电影院)前期一个后期,这俩照片角度都是一样,但是后期树已经长起来了,它的前面是有这几个门,然后这块是售票处,这好像就是正在放映电影期间,外面有这么多自行车。这个初期这是两个小窗户,为什么一开始建的时候,这么多烟囱。实际上,它这个烟囱是属于影院里面起到一个换气的作用,通风。后来再改造,把小窗户开两个大窗户,实际上就是通风,让空气通气。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立新电影院这个名字是1966年改的。当时毛主席有一个语录叫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这样的就是这个电影院,就当时过去叫电影院。然后现在又给加了一个革命的名词,叫立新电影院。这是电影院的名称的由来。这个电影院建设年代是上个世纪30年代末,这个电影院当时因为是伪满时期,有一个日本人叫西村,他出资建的这个电影院。所以说这个电影院的整体风格,都是典型的日式风格。我们一般叫折中主义。它把西方的这个建筑风格和东方建筑风格结合到一起。所以说日本人的建筑,它有一个弱点,普遍都比较小气,所以这个电影院外表看很小。当时这个座位大约不到800。这也就是赤峰市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它完成历史使命是什么时候呢,是唐山地震。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就是变成一个危房了。所以说它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赤峰市民俗学者 刘玉祥:那个地方是当时是你看着不算太好,但是唯一的一个文化活动场所。

立新电影院:老赤峰第一个现代化电影院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立新电影院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到那看电影,但是又没有钱买票,我小时候我是看蹭电影。它上场电影在放映完了以后,该往外放人的时候,是整个这些门全开了,全开了之后人员散场,就这散场的时候,咱们是小孩个也小,就这散场的人流就钻进去。钻进去之后,然后就趴在电影院的椅子下面,不动。就等到下一场开始进人了。等到人一进来,你再出来,找一个角落一呆,或者是你就依在他们两个座椅之间,把这场电影看了。有的时候看一场爱看的战斗片,那都是在场中间潜伏好几次。把那个电影一看看两三遍,那都觉得不过瘾,然后再回家。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这个电影院里面就在伪满时期,让赤峰人们引以为豪的,就是放映了一部电影叫《蜜月列车》。《蜜月列车》这个故事片的男主角,就是赤峰人。这部影片在伪满时期在赤峰放映的时候,引起了全赤峰市的一个轰动。这也是赤峰市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伪满(时期)的电影明星。当时因为中国的电影太少。引进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一些影片,这样长久就形成一个磕儿,就是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所以给编了一句磕儿。因为东欧过来的电影,它的情节,蒙太奇它讲究的不按咱们东方人的思维。

赤峰市民俗学者 李晓辉:列宁的10月那个电影,然后有一个瓦西里和妻子道别,一搂抱一接吻,实际偷着把他妻子给他的带的面包,掏出来,偷偷又放在那儿。意思是都饿,我不拿。就那个镜头,都愿意看,因为他妻子拥抱接吻,那个时候一接吻,那个女的看的时候,那节骨眼,都闭上(眼),都遮上不看,都那样。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当时的电影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它是以阶级教育为主,它不带生活色彩。所以说当时最轰动的就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卖花姑娘》,因为它是彩色宽银幕,这样一个片儿。这部片是朝鲜的一个经典片,就是当时它反映了当时卖花姑娘姐妹两个,当时在日战时期的悲惨遭遇,非常悲惨。当时就是引进了这个片,我们当时看了这个片。当时就是说,看那个悲惨场面,全场哭声一片。看这个场面,你根本有时候都听不见电影在放映的声音,哭,等到散场的时候一出来,每个人眼睛哭的都像肿的像桃一样。就是说当时的电影它是起一个阶级教育的作用。

记者:刘禹汐 周璇 袁鹤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