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2006年8月22日,3000多名數學家齊聚馬德里,參加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

所有數學界的人都迫切地想要見到那位俄羅斯數學天才,他證明了困擾數學界100年的龐加萊猜想。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會上宣佈當年的菲爾茲獎得主後,場上一片寂靜,原來那位數學天才並沒前來領獎。

但片刻後會場仍爆出經久不衰的掌聲,致予那位缺席的數學天才最崇高的敬意。

他本可以名利雙收,卻因逃避出名而過起了隱居。他極度低調,卻在數學界無人不識,被人們稱為撬動世界的數字隱士!這是怎樣一個神奇的人?

他是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裡·佩雷爾曼。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從小聰慧,一路過關斬將,鍾愛“say no”

佩雷爾曼出身在一個數學世家,或許是基因的優秀,在4歲的時候就顯現了他的學霸氣質,小小年紀已經顯得與這個世界有點格格不入,大多數小孩追逐打鬧的時候,對數字感興趣的他卻在埋頭啃著小學數學課本,不願意出家門。

6歲時,三位數的加減乘除他能隨意心算。

同年,佩雷爾曼走進他的媽媽任職的列寧格勒一所普通小學,然後以全優的成績順利考入第239中學。

16歲時,就參加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了金獎。沒錯,這個天才少年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分——滿分42分。

1個月後,這個數學神童接到了耶魯大學的邀請,他們為他提供了一套住房和豐厚的獎學金。美國人當時就明白,這個天才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恩,他選擇了拒絕。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1993年,佩雷爾曼解決了數學上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靈魂猜想”這個猜想在提出的二十年時間裡,已經有少數人寫了長篇大論來分析這個問題,但僅僅只能做出部分的證明。佩雷爾曼則做了一個能夠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完整證明——而且,他只用了四頁紙!這一年,他才27歲。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一批著名學府都高薪聘請他任教,他謝絕了。

2003年,隱居;

2004年,拒絕被推薦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2006年,他拒絕了的菲爾茲獎,這個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他拒絕得毫不猶豫;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拿走,你們這些該死的鈔票”


著手證明“龐加萊猜想”,深居簡出像個流浪漢

“靈魂猜想”是由另外2名數學家提出來的,這其實是一個比喻,為了研究一個非緊非負曲率的黎曼流形的拓撲,後來發現,所有的拓撲信息都包含在一個緊集合上(這個集合被取名為soul)。靈魂猜想是說,上述流形如果在某一點的曲率是嚴格正的,那麼soul就是一個點(此時流形同胚於歐氏空間)。

提出後的20年裡,有很多的數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的篇幅只是證明了這個問題的一部分。而佩雷爾曼只用了4頁紙就給出了這個猜想完整的證明,一舉攻克了數學界長期存在的難題。這讓他一躍成為數學界的新星。

兩年後,佩雷爾曼看了一眼“龐加萊猜想”,淡淡說道:“我能解決這個問題。”

“龐加萊猜想”是龐加萊在1904年提出的,屬於拓撲學中的難題。就是將幾何圖形扭曲拉伸,不斷割離和粘合,連續變換後,研究圖形中保持不變和規律的一門學科。

但問題卻簡單到只有一句話:“任何一個單連通的封閉三維流形,一定同胚於一個三維球面”。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龐加萊猜想


換一種簡單的說法就是:假如在一個完全封閉(足夠結實)的球形房子裡,有一個氣球(皮是無限薄的),現在我們將氣球不斷吹大,到最後,氣球的表面和整個房子的牆壁是完全貼住,沒有縫隙。

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回到俄羅斯,在斯捷克洛夫研究所工作。全身心地沉浸在數學世界裡。彷彿從這個世界消失一般。

7年裡,除了超市的售貨員,幾乎沒有人見過他。每次去超市買的永遠都是黑麵包、通心粉和酸奶。靠著留美期間積攢的幾萬美元,他和母親就這麼生活著。生活“簡樸”到被人們誤認為是流浪漢。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簡樸”到被人們誤認為是流浪漢


直到2002年,他在網上張貼了證明的第一篇論文。隨後是2003年的第二篇和第三篇。論文中的想法是全新的且原創的。此後兩年時間,沒有同行能夠推翻佩雷爾曼的論文。

這意味著“龐加萊猜想”被解決了,正如他當年所承諾的。媒體當然熱切異常,這可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大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他成了2006年菲爾茲獎獲獎者之一,且即將獲得克雷數學研究所提供的100萬美金,多麼振奮人心的時刻,但佩雷爾曼對此沒做任何表態。

菲爾茲將頒佈的時候,他甚至沒有出席, 而他給出的理由是“沒有路費來領獎”。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菲爾茲獎


他自然也不知道,無人出席的大會現場,他依然贏得了滿堂掌聲。

“金錢或是名氣我不感興趣,我也不是數學的英雄,我甚至不是那麼成功。”如果這句話從別人嘴裡出來,你一定會認為他是端著架子講的,但是換成佩雷爾曼身上,就變的無比真實了。

心無旁騖,致志數學,成就非凡,因無物累

2005年,他留下了一封辭職信就消失了,信中並未說明離職的緣由。其實早在2003年,在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後不久後,這位“隱者”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據說他和母親、妹妹一起住在聖彼得堡市郊的一所小房子裡。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佩雷爾曼與母親


他唯一接受過的國際性獎勵就是學生時代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獎以及跟數學有關的挑戰,其餘的一切都與他的初衷不符。這也是他向來貫徹的原則:維護自己心中的秩序,維護數學世界的秩序。對他來說,最大的獎勵就是證明自己的理論。

他似乎不想讓世俗的喧囂干擾自己研究的淨土。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他似乎永遠都穿著同一件衣服,鬍子拉碴,不剪指甲,他的食物只有麵包和酸奶。但是這又怎麼樣呢?對佩雷爾曼而言,數學就是他全部的需要。現在他雖然離開了“數學界”,但未必離開了“數學的世界”。

去耶魯上學?不去。到斯坦福任教?不要。給我菲爾茲獎?算了

年輕的佩雷爾曼


名利,真的和他的需求毫無關係。佩雷爾曼彷彿一個跳脫出塵世的道士,衣袖一揮,揚起耀眼燦爛的成就,卻翩然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