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蘋果,正在為“發燒”而生

在通訊網絡已經非常普及的當下,智能手機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可以說,手機已經成為當代人陪伴時間最久工具,甚至已經超過了家人、朋友。而對智能手機長時間的把玩,其機身溫度問題也在用戶的關注之列。在過去,機身發燙通常是小米的代言詞,而今,蘋果顯然正在為“發燒”而生。

蘋果,正在為“發燒”而生


如果要說誰才是智能手機中的機皇,雖然國產機正在努力向著這一目標發起衝擊,但iPhone仍是當仍不讓。從iPhone 4開始,蘋果手機便在消費者心中塑造了一個完美手機的形象,從外觀、顯示效果、性能、系統到用戶體驗,iPhone都是消費者最佳的選擇,除了價格有點貴。

當然,有句話說的好,價格貴並不是商品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但至少,商品的價格應該與其價值相匹配。從過去的表現來看,iPhone也能承擔起這一價格。甚至在當時,購買一部iPhone似乎都能讓消費者的社會地位提高。

反觀國產的手機,那時的小米還被網友戲謔成“屌絲”機,而華為更是人傻才多的老年機,OPPO、vivo更是成為工廠打工仔的標配,只有iPhone才能更加高貴。尤其是小米手機的那一句“為發燒而生”,更是時常被人拿出來調侃,畢竟在當時,小米手機的發熱問題的確非常影響用戶體驗。

但如今,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了改變,到底是什麼時候變的呢。小米手機在人們的吐糟中越做越大,發熱問題似乎也沒有人再提過。華為手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喜愛,在商務人士群體中也廣受歡迎,而OPPO、vivo等手機也開始成為手機技術的探索者。

蘋果,正在為“發燒”而生

那麼iPhone呢?發展到如今的iPhone 11系列,但iPhone似乎早就跌下了神壇。相比國產手機品牌為解決發熱問題而採用VC液冷散熱或者石墨烯散熱等技術,蘋果手機似乎並沒有做出什麼舉措,反而在變得越來越熱。

其實iPhone在過去也比較燙手,不過在國產手機的對比下,這些毛病都能被用戶所忍受,而今,國產手機反而變得越來越冰涼,這便讓iPhone的燙手被凸顯了出來。可見,一些體驗都是靠對比來實現的。

誠然,如今的iPhone在芯片、系統及生態上仍然是一流水平,但iPhone發熱的問題卻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在iPhone 11系列發佈後,其機身發燙的問題更是被廣大用戶所吐槽。有用戶反饋,在入手iPhone 11的第二天,就發現面部識別系統無法使用了,並且在鏡頭周圍還出現異常發燙的現象。

其實從iPhone X開始,蘋果的發熱問題便開始越發的明顯。從這時開始的iPhone均採用了雙層主板的設計,但主板面積相比以前大幅縮小,但是主芯片性能卻得到了提升,顯然主板已經無力將芯片發出的熱量完全散去了。

其次,iPhone信號問題也一直被用戶所詬病,採用英特爾的基帶不僅讓iPhone信號不佳,同時還對機身散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畢竟在信號不好的情況下,手機會一直處於信號搜索的狀態,這將導致功耗大大增加,也會散發出更多的熱量。

同時在iPhone 11系列,由於後置鏡頭更多,同時在鏡頭下方的位置也正好是蘋果A13處理器的位置,密集器件的堆疊,加上沒有較好的散熱措施,讓這一片區域成為發熱的重災區。尤其在新機激活、大量數據遷移、長時間拍照或者玩遊戲的情況下,由於處理器負載過高,都會導致嚴重的發熱問題。加上多攝像頭同時工作,相當耗費性能,也讓發熱情況進一步加深。

對比來看,華為在發佈首款5G手機時,都採用了石墨烯進行散熱,這才能保證在5G以及高性能處理器的情況下,將熱量壓下去。同時在其他國產機型中,散熱問題也得到非常高的重視,不論是石墨烯還是液冷,都被拿來使用在手機散熱上。

對比來看,蘋果實在是有點懶了。有人批判蘋果為何不上5G,但要知道,5G不僅代表著網速更快,手機中還添加了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比4G時代更多的收發天線,讓5G手機的功耗顯著上升。而功耗的上升,會帶來更明顯的發熱。

蘋果,正在為“發燒”而生


不說蘋果暫時沒有能力將5G應用在手機上,即便如今能夠上5G,但其更猛烈的發熱,或許會讓iPhone成為一個真正的“燙手山芋”吧,到那時,蘋果的臉色想必將更加難看。

當然,有些媒體認為iPhone如今的發熱情況是由於只採用了7nm工藝製程,還無法支撐未來5G的應用需求,或許採用5nm將會解決這一問題,屆時蘋果的發熱或許也會好上許多。

不過儘管如此,作為當前最貴的大規模量產機,蘋果居然連發熱問題都無法解決,過去小米的“為發燒而生”,此次看來要頒發給iPhone了。如今的蘋果手機,已經沒有作為創新擔當的能力,或許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蘋果的淨利潤一直是行業內最高吧。失去了喬布斯的偏執,僅剩傲慢的蘋果,iPhone多久才會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