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如果問大家,中國古代的刑罰如何,很多人可能都是一個寒顫,因為多數人對刑罰的瞭解,應該都是從一些影視作品當中得到的,而在諸多的刑罰當中,電視劇裡面最經常出現的就是砍頭了。所謂“刀下留人”的劇情,更是成了現在很多年輕朋友們吐槽的一個梗。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作為皇帝,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在刑罰方面一般都是要有非常嚴格的體系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觸碰了皇家利益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饒恕的,吃板子、罷官算是萬幸了,流放到邊關更是一輩子別想要翻身了。

但偏偏是大家最熟悉的砍頭,其實在古代並不是那麼常見的,因為如果隨隨便便就判一個人為死刑,時間長了,百姓肯定心裡會害怕,很容易造成民憤,搞不好大家就起來反抗你,因此,不管是皇帝本人,還是手下的官僚們,對於死刑還是比較謹慎的,那種電視裡看到的“一言不合就砍頭”的情況很少出現。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而對於死刑的把控,其實從很多細節當中都可以看出來。比如電視劇臺詞當中,經常會說到“秋後問斬”,為什麼不是春天不是夏天,偏偏秋天呢?因為秋天就是生機開始消退的時候,此時結束犯人的性命,也算是順應天意,其實就是給自己的刑罰找一個更加好聽的理由。

再比如,“午時三刻已到”,這個時間其實也不是隨隨便便挑出來的,大中午又熱又曬,監斬官也想躺在家裡休息啊。只是因為,午時三刻,是一天當中太陽正盛的時候,此時施行砍頭的刑罰,可以最大程度上抵消死人所帶來的這種陰氣。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因為只要是活人,心裡就一定是害怕死亡的,所以這樣選擇,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壯膽,中國古人在這方面相當講究,所以不得不重視。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吃一頓斷頭飯了,並且對於這頓最後的飯菜,一般官方也會非常大方,儘量滿足犯人的要求,好酒好菜招呼著。而除了美食美酒之外,在斷頭飯裡,一般還會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一塊生肉,人怎麼會吃生肉呢?你一定猜不到這到底是為什麼。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其實,這也是來自於民間的一種迷信,所謂人死之後,會投胎轉世,必然就要經過奈何橋,還會遇到一個叫孟婆的老太太,這個套路想必大家今天也都是有所瞭解的。不過,想要順利經過,可不只是喝下一碗湯這麼簡單,除了人在阻攔你,她身邊還有一條惡犬,而這塊生肉,專門用來給狗吃,就算是給你自己的一個投名狀了,把人和狗都招呼好了,你才能夠順順利利過橋。

古代死囚被砍頭,最後一頓飯為何要給他吃生肉?其實有一定道理

來世有個好運氣,否則可能還是一個苦命運。今天大家聽到孟婆,基本上要麼是故事,要麼是電子遊戲,但在那個年代,誰會去說這是民間的迷信呢?中國古代對於鬼神之說還是非常尊重的,即便是皇帝也會在這方面做很多宣傳,所以說,民間既然百姓都是相信的,那麼皇帝也絕對不可能跟大家對著幹,肯定要去尊重普通大眾的想法,這也就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了。

因此,就算是作為犯人,在吃自己的斷頭飯時,其實也會格外注意這一點,在他們眼中,這也算是對自己最後的一點尊重。儘管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說,封建迷信的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拋棄了,但是在很多鄉下地區,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仍然會保留這樣一份習俗,為的就是儘可能照顧到各路鬼神,給自己之後的一段時間求個好彩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