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探祕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這是雲南華寧磨豆山。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磨豆山下就是華蓋山,山下就是歷史悠久的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早在10年前,我在新浪網工作的時候,華寧的朋友送我一本書,雖然搬了家,這本書一直伴隨著我。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翻開扉頁,一下把我帶入80年前。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1939年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從滇越鐵路婆兮(盤溪)站裡走出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人,他把行李交給趕馬的腳伕馱上馬背,自己坐上兩個人抬的滑桿匆匆上路。經過60裡的山路,到達了目的地雲南華寧碗窯村。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世代燒窯的村落。他在文章中寫道:“村後靠著山坡的地方為工場區,一條一條的碗窯,縱三橫四的陳列著,好像爬往山坡的許多毛蟲,隱蔽在叢茂的大樹下。村前的平地上,有一條拐尺形的窯街,鱗列櫛比,都是售窯的市房,村中有一座慈雲寺,是窯業工會的會址。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他叫石璋如,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一名年輕的考古學家。剛剛結束了河南安陽的殷墟考古,為躲避日軍的戰火,和同事一起輾轉萬里到昆明。出於通過了解現代製陶工藝,來研究三千多年前殷墟的製陶工藝及其流變的目的,他在所長李濟的建議下,前往華寧進行調查研究,寫下了《雲南華寧碗窯村的窯業》一文。解放前夕,他隨史語所去了臺灣,日後成為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七十多年過去了,他所調查的那個因陶而生的村落,繼續延續世代燒窯的傳統,燒製著雲南著名的華寧陶器。“新興姑娘河西布,通海醬油祿豐醋, 華寧陶器燒得綠”。這句廣為傳頌的滇中名諺,便是對華寧陶器的重要評介。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隨著考古調查研究工作的開展,更多的窯址及其它遺蹟被發現,更多的傳世陶器精品陸續面世,更多的陶瓷文化被收集整理。華寧的陶文化正逐步向世人證明其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生產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具有延綿不斷、持續發展的歷史脈絡。

探秘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

如今的雲南華寧碗窯國際陶藝村,一直沿襲的古龍窯開窯祭祀儀式

綜合:雲南玉溪市博物館副館長 陳泰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