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30歲,才明白只知道答案,並不能把事做成

馬上快30歲了,到這個年紀突然開始慌張了。之前沒有什麼感覺該上班上班,回家玩到12點睡覺。猛然有一天感覺社會上瀰漫著焦慮,自己也吸收了不少,也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一事無成。

之後就開始找稻草,希望能找到一條成功捷徑。花幾萬塊買課程,越學越心慌。聽的都覺得有道理,回去好像跟現實沒有什麼用。

給你舉個例子,有個老師講課的案例:什麼是紅海,什麼是藍海,如何抓住機會?

你在停車場站一個空位,一輛高級奔馳開過來。你給他100元讓他停別的地方,奔馳車主感覺很生氣,誰說我沒錢順手丟出1000元,讓你去別的地方停車。這個時候就是藍海。

然後你把這個方法做成攻略發到網上,於是開始很多人學習。都拿著100元到處去找高級車主,這個時候市場從你一個人到多人,就變成了紅海。

變成紅海你該怎麼辦,就是租一輛奔馳車。開到他們面前拿到100元就走,然後繼續找下一個。

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聽到講解藍海和紅海是什麼意思。

但是知道了也沒用,因為把過程太理想化了,甚至可以說是幻覺。現實中有多少人會因為一個停車位給你錢,又有多少人會因為知道這個方法去準備100元。

這樣的答案就是在博一個小概率事件,成了你就賺錢。如果一個月才做一次生意,這樣的一個月才1000元,有什麼價值。

類似這樣的課程方法太多了,過於理想化,什麼條件都按老師想的出現,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好像人人都可以成功一樣。

就是這樣的錯覺,讓你學習有虛假收穫的感覺,回去發現真實世界那裡有簡單二字。

每個人每天會知道多事,能做到的就很少了。

做事也是一樣,開始自己去做的事,通常都只是一個想法概念。具體的做什麼?怎麼做都不清楚。

30歲,才明白只知道答案,並不能把事做成

1

開始思考不容易,更難的是想到並做到

在頭條寫作的這半年,讓我收穫很多。之前也羨慕別人動不動就百萬閱讀,幾十萬的粉絲,看著自己好像沒什麼收穫。

在我迷茫堅守的時候,在頭條過了原創,並且開始獲獎。當時覺得好開心,看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覺得自己的付出被認可,這種鼓勵對我來說最重要。

慢慢的開始有留言說看我文章幫助很多,並獲獎次數也越來越多,到現在差不多60多次,最高記錄一週連續獲獎。就這樣在頭條寫作的動力越來越足,頭條也願意推廣優質內容,個人覺得是目前對作者最好的平臺。

並且多次被官方職場號店名轉發,慢慢粉絲也多了起來。10萬+的文章也有幾十篇了,而這一切的結果,都是當成那個獲獎的短信。讓我相信自己的堅持是有價值的。

唯有感謝,下面分享一些我之前的迷茫改變過程。

去年開始有想改變的想法,到後來幾個月並沒有確切的方向。腦袋裡只要一個模糊的概念,只要有概念開始讓大腦開始思考。最後總能孕育出一個靈感,這個就是思考的好處。

我寫過、理財、經濟、心理學、讀書、學習乾貨,到現在寫思考。過程基本上就是從不滿意到更不滿意,因為有之前那個模糊的概念。一直告訴自己不能停,要不停的寫下去。

維持這個動態的過程,尋找想到的點。就像一個圓盤,我們在圓盤的一邊。只有讓圓盤不停的旋轉,才有機會轉到機會面前抓住它。

至於寫作的過程內容,只是為了維持不停書寫的動能。大部分我們能力是不缺的,只是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點。

別人都寫乾貨,我如果在寫沒有什麼特別的。市場上不缺我一個乾貨製造,可能會缺一個思考的磨刀石。用我之思考,磨出你的思維利劍。

這句話想明白之後,基本上後面就沒什麼大問題。只需要不斷的加強輸出,不停的持續深入這個領域就可以了。思路有了剩下的,就是該幹嘛幹嘛。

做正確有價值的事,等待結果的出現。其實你專注力一旦開始,這個時間是很快度過的。可能3-6個月你想做的事,基本上就有一個比較明朗的效果。

說這些就是想表達,思考的質量可以改變命運,甚至可以影響你的收入。

30歲,才明白只知道答案,並不能把事做成

2

能做到才重點,只知道答案並不能到終點

目前寫作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從開始寫作到現在青雲將獲得60多次。很多人問我要怎麼寫,怎麼學習寫作的寫3個月就有這個效果。

最開始不瞭解頭條規範,就是每天悶頭寫作,後來獲得了優質內容和青雲計劃獲獎認證。有人問我自己通過的認證。我說不知道,我確實不知道因為這些我都沒有管過。就是堅持寫作一直寫到什麼都有。

今年過完年接到通知,說頭條要跟我簽約,並且3月份拿到合同錢雖不多。也是對自己一個大的肯定,如果之前誰跟我說,靠寫作可以賺錢,我肯定不信。

得到簽約的認可,讓我更加有信心堅持自己價值內容的方向。無關閱讀就是提供創造高質量內容,流量文不需要多我一個,好的內容需要有人堅持。

我的創造原則,就是一定要有深刻思考,對讀者有啟發並且有指導價值。

看的爽,看完忘,刺激情緒的廁所文,告誡自己不能去寫。

這樣時間久了,自己也受不了沒有邏輯,沒有知識密度的水文。

今天就無保留的分享自己寫作理解,寫作方法文筆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特別是現在淺閱讀時代,文采不重要“思考”與“行動”才重要。

文章不管你怎麼寫,最後都是一個表達。無論是用故事、小說、散文、乾貨,這些背後都隱藏著你的思考結果。

最開始我也陷入過不停學習各種寫作課裡,這些寫作課很好大牛把自己的套路無私分享出來。同樣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是,學完還是不知道怎麼寫。是大牛不厲害還是課程水份大,都不是問題就在結果上。

學習的都希望聽完課,自己就可以寫出10W+的文章。自己馬上就可以變成寫作大神,這裡就是把寫作當成一個手藝在學了。

寫作背後的動因是思考,那些所謂的乾貨。都是別人經驗總結思考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情況總結。我們每個人情況又不一樣,他們讀了多少書寫了多少字才到今天。你想通過幾節課,就跳過前面的積累試錯。

直接拿到一個答案有什麼用,答案就是一個地圖。

可能大牛很良心,把自己走過的路都給你標的清清楚楚。你拿到地圖不等於,已經到了大牛在的地方。還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才能到達。

而且每個人情況還不一樣,他的身體好、讀書多、積累夠走的就快。一個是沒基礎,沒實踐積累。課程只是別人經驗的積累,並不能直接指導所有人。

這就是為什麼學了很多幹貨,該啥不行一樣不行。乾貨像快餐,會帶來兩個結果。

第一初期想快速瞭解一個領域,可以用乾貨幫助你。到後來還是要自己去深入學,才能從吃快餐到吃美食。

第二,每天用乾貨吃快餐,自己越來越懶已經放棄了獨立思考,再也不想自己去做飯那麼麻煩了。

真正能幫助你的,還是思考與行動。儘量用自己的經歷,去論證重要的道理。

30歲,才明白只知道答案,並不能把事做成

3

相信價值的力量,最終讀者都會有辨識能力

頭條的崛起讓其他平臺受到威脅,開始宣傳頭條的受眾群體素質低。我非常不認可,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用頭條,反而偶爾打開其他平臺充斥惡俗內容。

不對內容負責,只想獲取流量是不能長久。在大家都追求流量的時候,反而頭條開始支持創造者。青雲計劃獎不看粉絲,不可流量只關注好的內容。

這一點讓作者感受的頭條的用心,讓搖擺的我堅持自己的內容創作。

文章沒有可以做到100%原創,我們需要用繼承別人的知識幫助理解。我們只是做到大量吸收,長期思考,深入實踐,用思考出來的知識武裝自己。

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衍生出自己的思考,一篇文章大部分其實都是傳達。能做到一小部分自己思考出來的,已經很了不起了。可能價值不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是你下次思考的基石。

能給讀者帶來啟發,有一兩個地方讓你感覺“我怎麼沒想到啊”。這個書寫難道是很難的,我最多希望做到思考啟發作用。

要想原創出自己的東西也有辦法,就是獨立思考出正確的東西。不要把這個想的太宏觀,個人覺得只要你自己思考出來的。它就有價值,只是價值大小而已。

畢竟大部分只能做到信息區分,有一點自己的思考也是自己的。所以不要想著我馬上寫出一個,讓所有人側目的觀點。只要是你的思考,對你有幫助那也可以對別人有啟發。

我寫的文章是有自知之明,不可能把每件事都想到。知識和文章無論怎麼寫,最後都有侷限性。不可能什麼都表達完全,都會有遺憾在裡面。這個完美是不可能追求到的,只能做到儘量把自己想的點講透。

我相信我讀者也是有辨識能力的人,指望一篇文章改變自己人生那是想多了。想通這些心理順暢多了,不在追求所有人滿意。只希望自己思考,能給你帶來一點點啟發。那我的文章目的就達到了,個人也在成長學習階段。

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講明,知識選擇自己需要的吸收。不需要的不用管就可以,這就是我對知識文章的態度。

時間是把殺豬刀,不只是對人對內容一樣。做長期有價值的內容,多少年回來看還是有收穫就有價值。

30歲,才明白只知道答案,並不能把事做成

4

改變才是正道,做一個終身成長者

把人擋住最好辦法是什麼?

就是跟他保持同步,他向那邊走,你就跟著移動。

改變這個詞已經被說爛了,無數次了沒辦法誰都想改變。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不是自己不想改變就可以不變的。

指望一個知識解決所有問題,這個幻想早破滅早受益。一招鮮吃遍天,再也不會存在。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不在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必備的生存能力,不僅要學習整個人都要不斷成長。

做一個複雜的人才能有機會,解決這個世界越來越複雜的問題。

成長是什麼?就是不斷的改變,不斷往好的方向改變。終身成長就是:不斷學到新知識,把學到的不斷利用起來,用知識指導行為改變。

“學了知識就要改變,不行動是不會改變的,不改變怎麼會有成長。”正反這麼一圈,就是終身成長的原因。

我在書寫的過程,不只是希望引起讀者的思考。寫同樣是教自己的過程,如果我不寫很多問題也不會去思考。思考這麼辛苦,沒事誰都不想思考。但是一旦開始思考,這個思考輪盤就不會停止了。

自己是書寫的過程中,也是在自我吸取的過程。很多思考都是在書寫中完成,單獨想還不一定想的出來。他是一個連帶效果,不只是在啟發你也是自明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我也在寫作中不斷的變化。在持續行動中不斷成長,自己並不比讀者聰明。只是做為一個探路者,你們從我身上的學習成長變化。經常關注我的內容,用我之思考,磨出你的思維利劍。

思考的難度在於習慣,思考習慣很難打破。

我們是一類人不只是看,看到有啟發的內容就吸收。吸收完自己思考,更重要的是把思考實踐起來。

去吧,做起來先。

最後感謝頭條,希望一直保持對創作的敬畏之心。

成為作者心目中的保留地,讓我們一起堅守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