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外地來揚州的遊客去探訪朱自清先生的故居,要先找到安樂坊,通常順著指引,先由瓊花觀對面的巷子口進入,就著標識摸索過去。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幾步一轉,雖尋到了朱先生家的漆黑木門,卻不知早已錯過了它——吃吃看巷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若是看完了名人故居,順著黃牛巷,可直達吳道臺府,誰能注意到黃牛巷裡的另一條小道呢?

於是,我們第二次錯過了它——吃吃看巷,大概是揚州最容易被錯過的彈丸腹地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揚州的街巷名稱都有些來頭講究,“吃吃看”這樣的特殊代表自然有它的故事。

相傳,過去有家麵館在巷中經營,恰逢皇帝私訪,一碗餃面吃吃看,吃得龍顏大悅。後來店鋪牌匾就改作了吃吃看麵館,加上經營有方,麵館有了名氣,順帶著把這條巷子也改成了吃吃看巷。

看似隨意的名字由來,在附近居民口中,我們未得到證實,只好暫且將民間趣聞當做答案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一座不言不語的老巷,任由路邊的花草做著點綴。巷中常年無風,那迂迴曲折的路徑,任憑風兒再無聲無息,也佔不到半點便宜。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巷口的小狗趴在地上一動不動,風兒在它身後打個轉兒就走開,不受打擾的動物安逸地休憩。

只有光線時常光顧此處,翻閱著揚州城裡不為人知的秘密角落,走過了無數個白天與黑夜。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吃吃看巷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過分的安靜。只有再往裡走走,才能聽見人聲。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一座老井處,兩位老先生享受著閒暇時光,一位忙著搓洗衣服,同時兼顧著和老夥計聊著閒天,手裡的衣服都皺成一團了也未曾發覺。突然看見鏡頭,也不嗔怒,笑嘻嘻地繼續手中的活計。

叔叔們幸福地做著家務,阿姨們就坐在門口歇息。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順著門牌,我們數了不到二十戶人家。不過家家戶戶的舊時建築風格都延續了下來。

石牆的縫隙裡泛著塵土色的黃,磚石之上也處處是劃痕印記,多數的木門也見了裂縫。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我們試圖從裡面找一些年輕的味道,只能發現上了年紀的居住者。

封閉的小世界裡,他們是留下的一批,是不願意離開的最後一批。

院落的枯葉飄出門外,腳步把落葉踩成入耳的清脆;

還未到傍晚,腳步的主人已經完成了洗漱,她把水倒進了下水口;

水濺落在門外的石槽裡,石槽裡種著蔥蒜;

外邊立起一層灰黃細竹欄杆,這裡的生活被荒蕪輕輕地擁住了。


誰來打理它呢?這條無人問津的吃吃看巷。

炎熱天氣裡避開日頭的它,本就是另闢蹊徑的隔世小巷,無人搭理,更加無人打理。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古時揚州處處繁華,哪條巷子還沒幾家大戶人家?

吃吃看巷中尚存的一座照壁,即是繁榮歷史的佐證。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只是如今,照壁後被砌了一堵等高的牆,結結實實地擋住了曾經幾進幾齣的富家宅邸,我們只能摩挲著連青苔都幹去的表面,憑空構想著歷史的痕跡。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告別照壁,沿著筆直巷道再走不了多遠了。一戶兩戶,五戶十戶,蜿蜒巷道的蔓延在高樓前戛然而止。原本的吃吃看巷,是要直通瓊花觀的。現在被高樓擋住了,徹底地把這座小巷封鎖成罕見人跡的秘地。

我們再轉身,低頭看潮溼的路磚,像堆積起的青色棋子。感謝多愁善感的情緒,我們摸了摸吃吃看,在心底撫慰著角落裡被屠去的大龍。


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條揚州本地人都找不到的小巷就藏在古城歲月裡


桃花源記中,外來訪客二次探尋未果,好在我們熟記了路線,把這座被隔絕卻依然雞犬相聞的慢節奏小巷,深深地印在了心裡。

吃吃看巷,這秋天一定不會錯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