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大熱,那就是電影《上海堡壘》的導演滕華濤拍的《蝸居》,從2009年到2019年,剛好十年的時間,再看這部電視劇,發現劇中很多矛盾問題,依然是現代年輕人所正在面對的困局。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文章劇照

一,要麵包,還是要愛情?

海藻和小貝是一對年輕的戀人,剛剛進入社會,手裡沒有存款,想出去玩也沒有什麼錢。

這個階段幾乎是所有年輕的情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除了感情,除了愛情,可以說是一貧如洗,而生活的現實卻告訴我們這麼一個道理,那就是:“有情並不能飲水飽!”

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就是要關注眼前的苟且,與煙火,要吃飯,要睡覺,要買房,這一樣一樣都是壓在人心頭上的山。

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恰好有一個類似宋思明一樣的男人突然出現,給你錢,給你車子,給你房子,給你事業上的忠告和幫助。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但是唯有一點的,就是他給不了你愛情,給不了你婚姻,你會怎麼選擇?

海藻這個長得像清湯掛麵的女孩子選擇了麵包,她錯了嗎?

每個人在做出人生的選擇時,都會問自己這一個問題,可是人生的道路,並不像是考試答案,非得有個標準,你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走上了什麼樣的路。

歸根到底還是你自己在負責,也許選擇愛情是一條黑,也許選擇麵包是一條白,也許反過來,都有可能。

人生的際遇就在這裡,無論選擇什麼樣的路,你對自己負責,你不後悔,這就足夠了,畢竟這是你的人生,你應該自己做出決定!

但是,你真的能夠正確的決定自己的人生之路嗎?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二,在大城市煎熬,還是回鄉下老家?

《蝸居》的開篇就是從姐姐海萍和丈夫從鄉下老家,來到江州筒子樓開始的。

而看到這個畫面,也讓很多人都感覺特別親切,巴掌大的房間,永不言棄的買房夢,像極了如今正在北上廣深打拼的年輕大學生們。

大城市真的挺好的,有歌劇院,有大型超市,有夢想,而這也是海萍想要留在江州的原因,她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即便是死撐,即便是要忍受和骨肉的分離,她也要在城市生活下去。

為了省錢,他們出了一週的清水掛麵,為了省錢,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給外公外婆帶,為了省錢,連電話都不敢給家裡打一個。

可是無論他們怎麼努力,無論他們怎麼奮鬥,都永遠付不起房子的首付,永遠都不能在這個城市紮根。

海萍怨恨自己的丈夫無能,怨恨命運的不公,卻唯獨沒有想過是不是從一開始她就錯誤的認為其實自己應該是一個“雞頭”,就應該待在這裡。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而就在這個時候,她明明已經知道妹妹在給別人做著小三,拿著別人昧良心的錢,她卻沒有選擇拒絕,而是選擇了接受,而是選擇了假裝不知情。

甚至或多或少地靠著妹妹的幫襯改變了一團糟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

人,可以追求物質,特別是作為年輕人,可是不能因為物質而放棄了道德標準,不能因為物質追求,而喪失了做人的底線。

十年後再看電視劇《蝸居》,我看到了城市女性必經的2個困境

就像海萍和海藻那樣,為了金錢,為了生活,選擇了低頭,這本身就是對道德的一種羞辱,這本身就是對自我人格的一種貶低。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短暫的,在最好的時光裡,應該選擇最無愧於心的一條路,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錢,一味地追求財富,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