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備所據有荊州四郡都是自己打下來的,怎麼會變成借的呢?

李秋橙


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故事,接下來源源本本的講一下“劉備借荊州”的故事,到底是不是有借無還呢?

赤壁之戰期間,孫權和劉備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大軍,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西路軍主力,曹操從長江北岸的烏林(湖北洪湖,與南岸的赤壁隔江相望)一路向西逃到了江陵城(今湖北省荊州市),因為曹仁正率領大軍駐守在荊州最重要的南郡治所江陵城內。

於是孫劉聯軍就猛追曹操,水陸並進一直追到江陵城下,而曹操到達江陵城後沒多久,由於擔心北方朝廷的穩定,於是曹操留下曹仁繼續守衛江陵城,自已迅速向北撤退,先到達襄陽,然後撤回許都。

孫劉聯軍到達江陵城後,開始攻城,曹仁死守,於是在赤壁之戰後爆發了持續時間一年之久的南郡之戰,當時負責攻城的主帥是周瑜,劉備將手下的關羽和張飛都借給了周瑜指揮,其中關羽負責絕北道,阻擊曹魏北方南下的援軍,而張飛與東吳軍一起攻城。

那劉備在幹嘛呢?

劉備在南郡附近打了一圈游擊戰之戰,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趁著東吳軍隊攻打南郡的期間,就帶著趙雲等將領南下攻打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

為什麼劉備要攻打荊南四郡呢?

因為在赤壁之戰發生前,以荊州牧劉琮為首的荊州軍投降了曹操,名義上荊州七郡都是歸屬曹操的,包括荊南四郡,當時的南陽郡和南郡還在曹操手中,江夏郡是劉備和孫權各佔一半,只有荊南四郡雖然名義上歸屬曹操,實際上已成為一塊飛地,無主之地。

再加上孫權的東吳軍隊注意力放在南郡和北進淮南、合肥一帶,無暇南顧,所以劉備如果打荊南四郡,是一點壓力也沒有,反正是無主之地,劉備在當時又沒有什麼地盤,不拿白不拿,結果就是劉備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荊南四郡。

劉備拿下荊南四郡之後,周瑜也拿了南郡,周瑜為表示拉攏劉備之心,同時也因為關羽、張飛兩次在南郡之戰中立有戰功,於是周瑜將歸屬南郡長江以南的公安劃給了劉備作為劉備的駐地,於是劉備在南郡之戰後的地盤就包括: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江夏郡的一半,再加上南郡的公安縣。

而東吳軍隊佔據了荊州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郡,以及江夏郡的一半,而曹操則佔據了荊州的南陽郡,就這樣三家將原來劉表的荊州七郡瓜分了。

攤開地圖就能發現,表面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取得的地盤最大,他一家就佔了四個半郡,而整個荊州才七個郡,實際上劉備所到的荊州地盤實力是相當弱小的,荊州實力最強,資源最多的郡是南陽郡,被曹操佔領,荊州地理位置最重要,戰略地位最高的郡是南郡,被孫權佔領,而劉備呢?得到是地盤雖大,卻是實力最弱的。

劉備不僅實力最弱,而且發展的道路被堵死,劉備地盤的北邊是南郡,被孫權佔領,劉備無力向北發展,西邊是崇山峻嶺,走不通,東邊是孫權,同樣發展不了,南邊是交州,倒是可以發展,不過交州更是實力弱小的州,甚至比不上荊州一個郡。

此時劉備面臨發展的存亡,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規劃,劉備應該要向益州發展,可現在進入益州的道路是南郡,南郡被孫權佔領,劉備不可能越過東吳軍隊攻打益州,為了自已政權的發展,劉備厚著臉皮向孫權借南郡這塊地盤,於是就有了借荊州的由來。

所謂的劉備借荊州,其實只是借南郡而已,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同時將自已一半的江夏郡還給了孫權,在孫權看來,南郡只是借給劉備的,將來還是要歸還的,在劉備看來,南郡是自已用半個江夏郡換的,於是這個難題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不久,劉備向益州發展,並在214年底拿下益州,在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人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說等拿下涼州後再歸還南郡,孫權很生氣,派出呂蒙及魯肅與鎮守荊州的關羽對峙,並且呂蒙率軍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南四郡。

劉備得到消息後,立即從益州率領5萬名士兵趕到荊州支持關羽,並與孫權對峙,在曹操於同年攻打漢中張魯時,劉備為防益州有變,於是迅速與孫權達到協議,劉備將湘水東面的長沙郡和桂陽郡劃給孫權,當作對歸還南郡的補償,雙方罷兵言和。

這之後,劉備在荊州只有三個郡的地盤了,就是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孫權佔了三個郡: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還有一個南陽郡則一直被曹操佔領。

劉備借的是南郡,並不是荊南四郡,也不是整個荊州,這是有區別的,而在歷史上,往往以“荊州”代替“南郡”,於是就變成了“劉備借荊州”,後來還加了一句,“有借無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荊襄九郡都不知道,你還好意思發文還有襄陽,江陵郡呢,被你吃掉了嗎?劉備為看管劉璋,將油江口改為公安,設郡,成為十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