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朝劉恆坐上皇位之後,全力剷除了呂雉黨羽,為何將張嫣留下?

ChungKeung


以前看林心如主演的《美人心計》,我印象最深的的就是關於“人彘”的描述了。呂雉在劉邦死後,執掌朝政,雖然做了一些於民有利的事,但她對待敵人的確是心狠手辣竟然把如花似玉的戚夫人砍掉雙手雙腳,剜掉眼睛,剃光頭髮眉毛,扔進茅廁裡,實在是太殘忍了。後來劉恆坐上了皇位,才改變了這種恐怖的統治。

呂雉執政時,為何將張嫣嫁給劉盈?

關於呂雉,還是要講講她那傳奇的故事,呂雉十五歲時下嫁劉邦,十分的賢惠,還為劉邦生下了一子一女,後來劉邦與項羽對立,呂雉與劉邦的父親都被扣押在項羽軍中,直到三年後才被放回,等到呂雉重新回到劉邦身邊,卻發現劉邦身邊已經有了戚夫人。

漢朝建立之後,因為劉邦寵愛戚夫人,就想廢掉呂雉的兒子劉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太子,雖然這種想法受到大臣們的反對,但也沒能打消劉邦的念頭,後來還是呂雉請來了“商山四皓”(其實就是在當時十分有名望的四位隱士),才讓劉邦徹底放棄廢太子的想法。

公元前195年,劉邦逝世,劉盈繼位。但實際的朝中大權確是掌握在呂雉手中,呂雉十分看不上那些劉邦的寵妃,就下令將她們都圈禁起來,首當其衝的就是戚夫人,隨後就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人彘”事件。

這種高壓殘酷的統治,使得呂雉獲得了漢朝的終極權力,就連他的兒子皇帝劉盈畏懼自己的母親,也不願再沾手朝政,因而朝中政事被呂雉全權掌控。

孝惠四年,呂雉將魯元公主年僅11歲的女兒張嫣許配給劉盈當皇后,這個魯元公主是呂雉的獨女,深受呂雉的寵愛,在西漢初期,公主的勢力也很大,當初劉邦的長子劉肥得罪了呂雉,乾脆自降輩分,認魯元公主為乾媽,這才倖免於難。

呂雉讓張嫣嫁給劉盈,為的就是“親上加親”,牢牢把握政權,不讓別人插進來。

由此可見,魯元公主有多強勢,這門親事儘管劉盈很不願意,但是卻也無計可施。三年後,劉盈憂思過度、抑鬱而終,後世史學家都說劉盈是被呂雉嚇死的,這一點不置可否,總體來說,呂雉還是給劉盈帶來很多負面因素。

呂雉將劉盈的庶長子劉恭立為了太子,自己是太后,臨朝稱制,成為了中國封建史上專政的的第一個女人。

這裡面又有一個小插曲,因為張嫣不能生育,為了讓劉恭認張嫣當親媽就毒殺了劉恭的親媽周美人,劉恭逐漸長大後,有人告訴了劉恭真相,劉恭對別人說,等我長大,一定要為母親報仇,呂雉得知後,隨即廢黜了劉恭的帝位。

劉恆登基之後,全力剷除了呂雉黨羽,為何將張嫣留下?

呂雉專權,呂氏一族成為朝中新貴,嚴重打壓了劉姓子孫的地位,在呂雉的高壓政權下,也有人倖免於難,那就是不太受寵的薄姬,她被允許和兒子劉恆一起到封地代國去。

呂雉一死,呂家其他的人也就不成氣候,因此劉邦的一些舊臣與劉家子孫就聯合起來對抗呂氏一族,最終將呂氏外戚權力集團徹底驅除。

在此之後,大臣們認為呂雉所立的少帝劉弘並不是真正的劉家子孫,於是決定重新選擇一個劉家子孫來繼承皇位。而且考慮到呂氏外戚專權的原因,他們認為新帝的母親的家族勢力一定不能太強。於是他們精挑細選,選中了代王劉恆。不得不說,他們的眼光的確不錯,劉恆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劉恆起初並不相信來接他去長安的使者,害怕其中有詐。臣下們也都是各執一詞、意見不一。最後劉恆決定占卜來預測吉凶,最終卦象顯示,劉恆此去會有大作為。於是劉恆一行人向長安進發。

劉恆到了長安之後,住進了未央宮,之後正式繼位,史稱漢文帝。劉恆當了皇帝之後,大力扶持被呂雉打壓的劉姓子孫,又清除了不少殘餘的呂氏家族的勢力,但在這一連串的行動中,卻有一個人沒有受到打壓,那就是劉盈的皇后張嫣。

張嫣是魯元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呂雉的親外孫女。按說劉恆清除呂氏黨羽,張嫣也應該算在其中,但她卻好好地活到四十多歲。分析了幾點原因,和大家分享一下。

原因一:張嫣也是個可憐人,呂氏家族的事她也並沒有參與。

張嫣嫁給劉盈時也只有十一歲,還只是一個孩子,對於這場婚姻她也沒有拒絕的權力。最終就算成為了皇后,過得也並不如意,還要在呂雉的操控下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呂氏集團勢大的時候,做下的壞事也與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沒有什麼關係,大家對她也都是持一種憐憫的態度,因而劉恆登基後,也不能執意殺了張嫣,否則可能會對劉恆的名聲有礙。

原因二:張嫣的皇后之位是名正言順得來的。

張嫣雖然是被逼嫁給自己的親舅舅,在倫理上有不妥之處,但是張嫣的確是劉盈明媒正娶的皇后,合乎禮法。

古代人將禮制看得十分重要,張嫣在名義上還是劉恆的嫂子,所以漢文帝劉恆要是殺了張嫣,那可就是弒親了。

所以,劉恆對自己這位皇嫂還是禮遇有加的,將她安置在北宮,派人好生伺候。

最後:

張嫣一直活到了四十歲去世,死後與漢惠帝劉盈合葬於漢安陵,諡號孝惠皇后。在張嫣下葬入殮前,宮女為她沐浴淨身,卻發現她還是冰清玉潔之身。消息傳出之後,在民間引起不小的震動,百姓都對她十分憐惜,於是尊她為花神,紛紛為她立廟紀念她。

十幾歲的小女孩,卻被逼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搭上了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也真是很可憐了。


史論縱橫


張嫣是史上著名的“處女皇后”,也是著名“花神”。劉邦曾對大美女戚夫人說:你的美雖然無人能及,但是此女(張嫣)十年以後的美麗,不是你可以比的。

史料上是如何記載張嫣的呢?

“生而嫵媚”、“容貌娟秀絕世”、“善氣迎人,舉止端重”、“溫默貞靜,未嘗見齒,足不下閣”。

張嫣身高:漢尺七尺三寸,1.68米,劉盈比她高2寸多,也就是1.73米左右。

婚前體檢資料的描述:

引女嫣至密室,為之沐浴,詳視嫣之面格,長而略圓,潔白無瑕,兩頰豐腴,形如滿月 ;

蛾眉而鳳眼,龍準而蟬鬢,耳大垂肩,其白如面,厥顙廣圓,而光可鑑人;

厥胸平滿,厥肩圓正,厥背微厚,厥腰纖柔,肌理膩潔,肥瘠合度;

不痔不瘍,無黑子創陷及口鼻腋足諸私病 。

張嫣入宮出於呂雉謀權需要

漢朝的外戚集團是當時最大的政治勢力,所謂最大並不是指人數,而是指足以影響朝政的話語權。

呂雉把兒子劉盈扶上了皇位,應該比較放心了吧?不能夠。對呂雉,親兒子劉盈是抗拒的,看到戚夫人的慘狀,劉盈無法接受:“這事不是人乾的,而我是你兒子,我沒辦法再處理政務了。”,從此沉迷酒色,年紀越大也就越不聽話,這時起,呂雉就開始籌謀接班人以便加強對權利的掌控。

親上加親也是原因

呂雉自己就是著名外戚集團首領,深知其害,另外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想創造鐵打的外戚營盤,所以就親上加親,讓外孫女張嫣嫁給兒子劉盈。

張嫣的母親魯元公主不願意,把女兒嫁給弟弟算怎麼回事,特別疼愛張嫣的劉盈也不樂意,但在呂雉的雌威下,他們不得不妥協。

張嫣與皇帝劉盈的關係

劉邦當初逃命從車上踹下去倆人,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女兒,這個女孩就是劉樂,男孩就是劉盈。

張嫣是劉樂之女,那就是呂雉的外孫女;

這麼算下來,張嫣是皇帝劉盈的親外甥女,劉盈是皇后張嫣的親舅舅,從小看著長大的,劉盈雖然極度好色,而張嫣也確實美豔不可方物,但是對親外甥女,劉盈確實下不去手。

娃娃高於一切

“姐,皇帝把你買了······”張嫣定婚時才10歲,他的弟弟更小,只是知道皇帝送來金燦燦一屋子東西,然後就把姐姐要走了。

對此,張嫣根本不在乎,在哪兒還不是玩娃娃,於是帶著無數陪嫁和300多個娃娃進了皇宮。張嫣很忙,沒工夫搭理劉盈舅舅,300多個娃娃都要上妝撲粉,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偶爾抽出寶貴時間去找皇帝,也是為了要更多的娃娃。

不滿現狀的呂雉

10歲定婚,12歲迎娶,又宮中2年,轉眼張嫣虛歲15,在那個時代生娃已經很常見了,可劉盈和張嫣相敬如賓的“夫妻”狀態逼急了呂雉,她開始監視二人的私生活,逼迫皇帝皇后同床,如果能有所出,那通過控制張嫣的孩子就可以繼續把持朝政,但是張嫣還是一如既往的玩娃娃,劉盈的逆反心理更盛,不但不行房,連同房都免了。

劉盈心裡苦吖,娶進門的皇后沒法入手,每天還得倒貼幾個妃子陪皇后玩娃娃、過家家。呂雉不能容忍這些,於是她老人家發飆了,後宮嬪妃全去死,只留張嫣在人間。

擄其子殺其母立皇儲

但這個目標實現難度有點大,這得多少條人命,無奈,在呂雉的授意下,未經人事的張嫣只能玩起了後宮劇的經典橋段,假懷孕,等到劉盈和妃子所生的孩子降生,直接搶過來說張嫣所出,並立為皇太子。

劉盈死於未央宮的時候,張嫣也才14,呂雉將張嫣所“生”的劉恭立為皇帝,劉恭年紀還小,所以呂雉就理所當然的執掌大權。

嘴比腦子快的結果

後來劉恭長大了,可能是頭腦不夠靈活,或者說傻,直接就談起了自己的家仇,自己的母親被殺,自己被當做別人的兒子,等我成年,一定報仇。呂后很快就知道了,火速廢了劉恭並處死,又扶起了劉弘稱帝,大權還是呂雉掌控。

呂氏終遭清洗

呂雉死後,呂氏家族馬上遭到清算,皇帝劉弘也被廢黜,劉恆登基,也就是漢文帝,張嫣免死,但被幽禁。

張嫣沒有受到清算,因為宮內宮外,朝堂上下都知道她是無辜的,從來也沒跟呂雉一起搞事情,再說了,呂雉寵臣審食其都沒死,張嫣那麼無辜又怎麼會倒黴呢。

多年後,張嫣鬱鬱而終,與舅舅劉盈合葬一處,算是解脫了。

母親的寬慰&百姓的尊崇

魯元公主活著的時候,同情自己女兒的遭遇,曾經說過:

以你這麼好的容貌和身姿,卻終生處子之身,每當我想起你的遭遇,總是肝腸寸斷;

你是天仙嫡降,所以始終都不能被凡塵所染;

劉邦也對大美女戚夫人說過:你的美雖然無人能及,但是此女(張嫣)十年以後的美麗,不是你可以比的。

張嫣美貌無人能及,再加上處子之身和一系列早就有的傳聞流傳民間,所以死後的張嫣被人們奉為花神,張嫣廟就是花神廟。


古今通史


張嫣其實是一個命運異常悲慘的可憐女子,歷史上著名的處女皇后。做了那麼些年皇后,還玉潔冰清、不染一塵的主要原因還不是她守身如玉,而是在於漢惠帝劉盈根本就下不了手。

因為她是漢惠帝劉盈親姐姐魯元公主與宣平侯張敖之女,也就是說劉盈是她的親舅舅。所有人都會倒抽一口冷氣,這不是亂倫麼?確實,不但是亂倫,而且還是在張嫣不足十一歲就被強行嫁給她的親舅舅劉盈為妻。也正是這個原因,劉盈才始終沒有興趣對她下手,讓她做了一個帶著處女身子孤獨老死的皇后。

而違揹人倫綱常安排這一切的人,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毒後:呂雉。

呂雉為了一直把控朝政,就把自己的親外孫女張嫣強制安排給兒子劉盈,其目的就是因為看到劉盈太善良,不能苟同自己的很多做法,期望張嫣給劉盈生個兒子,一來是親上加親,二來有助於自己繼續外戚干政,三來也想早點要一個完全是自己血親的小孫子,自己可以繼續掌握在手裡,把持朝政。

誰知道劉盈才23歲,因為看不慣母親的種種非人性作為,憂憤而死。至死劉盈也沒有讓張嫣如呂后的願,沒有給她生一個孫子。但是心機深沉的呂后可沒有閒著,她設計讓張嫣假裝懷孕,然後再強取漢惠帝與宮女所生之子劉恭,謊稱是張嫣所生, 將劉恭的生母殺死, 並立劉恭為皇太子。史稱“前少帝”。因為劉恭年幼,便由呂后臨朝稱制, 並仍稱皇太后;張嫣則不稱太后,仍稱皇后。

呂后終於得遂心願,繼續掌控劉漢江山。 呂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劉恭漸漸長大,得知自己的生母已被殺死,自己並非是張嫣的親生兒子,於是口出怨言說:“皇后怎麼能殺死我的生母而把我當作她的兒子?我現在還小,等我長大之後,一定要復仇!”呂后知道了很擔心,於是廢掉劉恭,並秘密處死。

呂后另立漢惠帝的另一子常山王(恆山王)劉義為帝,改名為劉弘,史稱後少帝。 繼續由呂后臨朝稱制。呂后去世 不久,大臣們共同剷除諸呂(呂后的呂氏家族),廢黜劉弘,擁立漢惠帝四弟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呂氏親故雖然盡數處死,張嫣卻倖免一死,但是也受到牽連,廢黜其太后位,安置在北宮居住, 仍稱皇后。

嚴厲清除呂氏勢力的漢文帝劉恆為什麼要放過張嫣呢?

那是因為張嫣自己從來沒有作惡,也沒有非分之想,她也是一個身不由己的苦命女子。才十一歲不到就逼迫嫁給舅舅為妻,也沒有生個一兒半女;其二、嚴格意義上講,他不算是呂氏血脈,而是劉氏血脈;其三、她既是劉恆的親外甥女,又是劉恆的親嫂子,惠帝一生善良,得位於劉邦,惠帝的皇后,劉恆不得不尊重。

漢文帝后元年(公元前163年)三月,張嫣病逝, 終年四十歲,宮女們在給她淨身入殮時才發現她還是處女之身,天下人聞言,無不唏噓嘆息,同情之餘,肅然起敬。張嫣與漢惠帝合葬於安陵,不另起墳,諡號“孝惠皇后”。


謝金澎


張嫣作為劉邦和呂后的親孫女,她的母親是魯元公主,父親是趙王張敖(張耳之子),這樣頂級的顯赫家庭出身,她本應當是幸福的一生。但可惜的是,因為呂后的野心勃勃,最終讓她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在張嫣的十一歲的時候,惠帝劉盈打算選立皇后。大家知道,在劉盈當皇帝期間,大漢帝國的最高權力,實際控制在呂后手裡。對於劉盈來說,他自然希望能夠從呂后手裡把大權奪回來,而選擇皇后則是劉盈很好的一個奪取機會。

因為,劉盈只需在功臣子弟中選擇一個女子聯姻,那等到這個女子當上皇后,他的父親、兄弟等人的權力,都可以得到超越常規的上升。大家知道,在兩漢時期,外戚在朝廷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上,呂后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大的權勢,就是因為她的外戚身份。



所以,等到劉盈冊立皇后,那他的這位皇后自然就成為名義上地位最高的外戚,同時,皇后的父親、哥哥弟弟、叔叔伯伯自然都會成為朝廷新貴,他們和皇帝的母親、舅舅們在一起,就相當於是兩大外戚集團並存,這樣不管他們權力如何分配,劉盈都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借力打力,最終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呂后就做主將十一歲的張嫣嫁給劉盈做皇后。因為,張嫣的父母雖然是魯元公主和張敖,但問題是,魯元公主是呂后的女兒,而張敖當年差點被劉邦殺掉,還好呂后的極力勸阻才逃脫一命,後來他們兩個都是以呂后唯命是從。所以,張嫣當皇后,呂后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最高外戚。

但是,對於劉盈而言,首先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說,他肯定是不願意娶張嫣為妻子;其次,從情理上來說,娶自己的親外甥女,關鍵還只有11歲,劉盈心裡自然很難對他產生感情。所以在結婚後,劉盈根本就沒有碰過張嫣。七年後,劉盈病逝,18歲的張嫣又在呂后的安排下,成為劉盈兒子劉恭(少帝)名義上的皇后。



等到呂后死後,大臣們共同剷除諸呂氏家族),後擁立漢惠帝的四弟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一方面,滿朝文武都知道張嫣與諸呂亂政無關,甚至她還是呂后亂政下的犧牲品,所以大家在誅滅呂氏時,自然不願意為難她。另一方面,張嫣的父親是張敖,也是功臣集團中的一員,所以大家就更沒有必要殺她。

不過,張嫣雖然倖免一死,但卻仍然受到牽連,在劉恆繼位後,她被廢黜其位,安置在北宮居住,而所謂的北宮,其實就是未央宮後面的一處極為幽靜的院落。此後,張嫣生活在北宮中,無聲無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後病逝,享年四十歲。劉恆下令讓其與漢惠帝合葬於安陵,諡號“孝惠皇后”。

據說,張嫣死後入殮時,宮女們替她淨身時驚人地發現,張嫣至死竟然冰清玉潔,依然是個處女。消息不脛而走,天下的臣民無不懷念憐惜她。於是紛紛為她立廟,定時享祭,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便稱為“花神廟”。


我是趙帥鍋


其實,呂后死前曾料到,自己百年之後,呂家人或許會被清算。於是,呂后臨終前,對呂祿千叮嚀萬囑咐,叫呂祿一定不要去給自己送葬,免得為人所制。

可呂祿躲過了初一,卻沒躲過十五,呂祿最終還是被人算計,乖乖地交出兵權,而後呂家被滅門。功臣和劉氏諸王對呂家人多狠呢?且不說呂祿、呂臺、呂嬃這樣實權派人物,就是劉章的妻,也被劉章親自派人殺掉了。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劉章和妻子原本挺恩愛的,劉章妻雖為呂家女,但本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原則,已經徹底倒向了劉家,還是免不了被屠戮的命運。

在權力鬥爭面前,兒女情長算得了什麼呢?不過是多巴胺製造的幻覺吧?

呂家人遭遇如此嚴重的滅頂之災,但跟呂家人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孝惠皇后,卻在誅諸呂的行動中平平安安,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

通常認為,孝惠皇后是魯元公主和原趙王張敖的女兒,而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后的獨生女,所以孝惠皇后身上流著呂家的血,符合呂后為孝惠帝挑選皇后時採用的親上加親原則。

但是,別忘了,雖然孝惠皇后身上流著呂家的血,但孝惠皇后身上同樣流著劉家的血,而且流著的是高皇帝身上的血,這跟單純的呂家人完全不同。

功臣和劉氏諸王再怎麼大開殺戒,也不敢輕易動彈對他們地位沒有任何威脅的高皇帝骨肉。

為什麼我要特意強調威脅呢?

當時的孝惠皇后,只是一個沒兒沒女的寡婦,她這一生,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的政治生命,已經徹底完結了,所以根本不會對功臣和劉氏諸王有任何的威脅。

其實,在誅諸呂行動中,同樣逃過一劫的,還有孝惠皇后的弟弟張偃。

實際上,張偃遠比孝惠皇后具有威脅性,張偃的母親是魯元公主,魯元公主的母親是呂后,張偃也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才被封為魯王,這跟呂祿、呂臺被封王的原因一樣。

但功臣和劉氏諸王竟然放過了張偃,只是把張偃從魯王的位子上給拽了下來,隨後給張偃封了王。

所以這就涉及到孝惠皇后在誅諸呂行動中安全無恙的最主要原因了,孝惠皇后和張偃都是張家人,而非呂家人或劉家人,他們也並沒有真正依附於呂家,所以就逃過一劫了。

而誅諸呂行動,實際上是一場權力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殞命的,並非只有呂家人,而是威脅以誅諸呂為藉口的劉氏諸王,所以,孝惠帝的幾個兒子,都在劉恆繼位的當夜,被誅殺了,這幾個苦命的孩子,身上流著的也是劉家的血,他們也姓劉,他們並沒在誅諸呂的行動中撈到任何好處,反而連性命也丟掉了。

所以,誅諸呂的行動,從頭到尾都不是針對呂家的,而是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王的搶班奪權。至於呂家,不過是劉氏諸王的絆腳石,所以被踢開了,而孝惠皇后,並不是劉氏諸王的絆腳石,所以就被留著了。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遙望燕園


張嫣,呂雉獨女魯元公主的女兒,年僅11歲的時候就嫁給了自己的舅舅漢惠帝劉盈,成為大漢皇后。

張嫣是幸運的,因為她在呂雉“親上加親”的想法下,成為了大漢皇后;但她又是不幸的,因為皇帝劉盈是她的親舅舅,面對自己年幼的外甥女,劉盈怎麼可能下得去手,因此,到了張嫣去世時,還是完整的“處子”之身。


張嫣也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處子”皇后,張嫣長相與品德皆是極美,劉邦就曾評價到,成年後的張嫣,其容貌是戚夫人都不能比擬的。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劉姓諸侯趁機群起而攻呂氏家族,呂后的黨羽盡數被誅,張皇后雖與朝政無關,卻也受到了牽連,被廢黜後安置在北宮居住。

《漢宮春色》載:夫古聖後賢妃多矣,然容與德皆極美而幽廢者,惟漢張皇后一人。可見張皇后不光是容貌傾城,且其道德品性也是得到世人所認可的。


張皇后身份尊貴,容貌與品德皆是極美,然終其一生,清風雅靜,死後都還是“處子”之身,消息傳開,民間百姓均為其懷念痛惜,人們紛紛為張皇后立廟祭祀,並尊奉其為“花神”,而祭祀張皇后的廟宇,也被稱作“花神廟”。

諸劉心中同樣清楚的跟明鏡一樣,張皇后雖是呂后一手安排嫁給漢惠帝劉盈為妻,但至始至終,都與朝堂,朝政沒有一絲一毫的糾纏瓜葛。

再說了,張嫣好歹是一國之母,豈能如諸呂一般對待?雖然留下了張嫣的性命,但還是廢黜了她的皇后之位。

張嫣的後半生,都居於北宮之中,幽靜,無聲無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直到四十歲時病逝。

公元前163年3月,孝惠皇后張嫣病逝於北宮之中,不另起陵墓,與漢惠帝合葬與安陵。

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哦。


Mr種茶家


張嫣是呂后的大女兒魯元公主與宣平侯張敖的女兒,在呂后的授意下,張嫣做了自己舅舅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呂后因為親上加親的緣故,曾經想盡了各種辦法讓她的外孫女張嫣為皇帝劉盈生個兒子,可是始終生不出來,於是就把一個普通宮女生的兒子弄來冒充張嫣生的。



等到孝惠帝劉盈死後,因為天下才安定不久,皇位繼承人的身份不明確,於是呂后就大肆起用外戚,封呂氏多人為王,作為羽翼加強自己的勢力。呂后讓呂祿的女兒做了少帝的皇后,要想加強根本,使呂氏的根基變得十分牢固,但是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作用。

呂后死了以後,呂祿、呂產害怕被殺而陰謀作亂,結果大臣們聯合起來加以討伐,終於一舉消滅了呂氏作亂,但唯獨保留了少帝養母張嫣皇后居於宮中。宮中大臣們迎立代王劉恆,由他繼承漢朝王位。

劉恆登基後全力剷除呂氏餘孽,誅殺少帝等多人,但對於張嫣卻並沒有趕盡殺絕,因為他知道呂氏集團的所有陰謀,張嫣並未參與。群臣剿滅諸呂后並沒有殺張嫣,其實也是給漢文帝劉恆留下了一道考題。張嫣如無罪被殺,動手者則會揹負不義之名,大家都在看劉恆究竟會怎樣對待這位前朝皇后。


劉恆作為百姓眼中的仁慈君主,對於前朝廢皇后張嫣必然不會下毒手。但是張嫣的境遇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被幽禁在宮闈之中,直到十七年後四十歲的時候才離開人世。

縱觀張嫣的一生,開始被呂后當做一枚棋子玩弄於鼓掌之中,被迫和自己的舅舅結為夫妻,一切都不是自己所願。諸呂被滅後,她又成了關在宮闈之中的囚徒,在鬱鬱寡歡中度過了十七年的歲月。

今生難得自由身,來世願做平常人。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張嫣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漢文帝劉恆的嫂子,她還有一個身份是呂稚的外孫女,其實說起來張嫣也算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她在諸呂之亂後,劉姓宗室和功臣對呂稚黨羽進行剷除,而張嫣沒被殺死,是有幾種原因。


張嫣的身份其實挺尷尬。

張嫣是呂稚的外孫女,也就是魯元公主的女兒,呂稚只有魯元公主和劉盈這一對兒女,在呂稚嫁給劉邦後,是很賢惠的,劉邦不事生產,比劉邦小15歲的呂稚沒有怨言,在生下一對兒女後還帶著他們到地裡幹活,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劉邦整天戴著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閒逛,對兒女沒什麼管。

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有一次劉邦被項羽殺的大敗,在逃命過程中遇到魯元公主和劉盈,帶著他們一起逃跑,後來看到楚軍追的很急,就把他們倆踢下車,夏侯嬰不忍心,停下車把他們抱上來,這一路跑下來,魯元公主兩姐弟被劉邦踢下去幾次,被夏侯嬰抱上來幾次,最後一行終於逃出生天。


從他們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劉盈和他姐姐魯元公主應該是感情很深,兩人可以說是相依為命,魯元公主對劉盈是照顧有加,劉盈對魯元公主是尊敬有加,在劉盈登上天子之位後,呂稚為了“親上加親”,居然讓劉盈娶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為妻,親舅舅娶外甥女,這樁婚事有悖人倫,再加上劉盈兩姐弟的感情,讓劉盈很難面對這樁婚事,不過性格軟弱的劉盈不敢反抗,只能無奈的接受呂太后的安排。

張嫣在嫁給舅舅劉盈的時候才11歲,仁弱的劉盈很喜歡張嫣,不過這種喜歡應該只是舅舅喜歡外甥女,劉盈娶了張嫣之後,始終無法接受兩人的關係,所以沒有碰張嫣,張嫣未得漢惠帝臨幸,故一直未有身孕,呂稚急在心裡,就讓張嫣假稱懷孕,然後再強取漢惠帝和宮女所生之子劉恭,將劉恭的生母殺死,對外謊稱劉恭是張嫣所生。


漢惠帝劉盈因為呂稚將戚夫人做成“人彘”,覺得這不是人做的事,深受刺激的劉盈借酒澆愁,不理政事,最後抑鬱而終,當了七年皇帝,和張嫣才結婚四年。劉盈死後,呂稚立劉恭為帝,呂后臨朝專制,自己仍稱皇太后,張嫣則不稱太后,仍以皇后稱呼,世人稱孝惠皇后。

劉恭稍長,得知自己生母被呂后所殺,口出怨言說長大後要復仇,被呂后得知後將他囚禁並廢黜,最後殺害立了漢惠帝另一子劉義為帝,後改名為劉弘。

諸呂被誅除時,為什麼張嫣被留下?

因為呂稚的專權,大封諸呂,使得呂氏家族勢力龐大,開了外戚專權的先河,在呂稚死後,諸呂想要叛亂,最後被劉姓皇族和功臣集團聯手幹掉,群臣們在剷除完諸呂后,還把漢惠帝劉盈的幾個兒子全部殺死,群臣們宣稱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呂后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這樣將來的天下就姓呂了。


其實這兩派把劉盈的兒子全部殺死,主要是怕將來呂家還會壯大,剛開始誅除諸呂的時候,群臣們還留著劉弘,不過劉弘是呂稚扶持起來的,再加上劉弘的妻子是呂祿的女兒,因為這兩層關係,劉姓皇族和功臣們覺得這不安全,害怕以後會遭到報復,於是就商量要改立其他的劉氏子孫為皇帝,最後選擇了外戚單薄的劉恆,立了新皇帝后,就對劉盈的幾個兒子動手了,這一是怕留著劉弘哥幾個長大後報復,二是作為大禮送給劉恆。

而張嫣得以倖免,與她的身份有關,還有她的所作所為有關,張嫣既是漢惠帝的皇后,又是劉邦的外孫女,還是功臣張耳的孫女,也算是功臣派系的。


還有張嫣為人柔順,並沒有參加諸呂亂政,嚴格來說張嫣還是呂后干政的犧牲品,而《漢室春色》中說到張嫣對漢室有三大功:

其在漢室,有三大功。勸太后勿誅諸功臣,與謀害代王,及斂諸門鑰,使相國產不得入殿門,呂氏就誅,此其功之最盛者也。

這裡說的相國產就是呂產,呂產進入未央宮,準備作亂,來到殿門前卻無法入內,只能在殿門外徘徊往來,朱虛侯帶兵進入未央宮,見到呂產在廷中,於是率兵向呂產殺去,呂產慌亂中跑到郎中府的廁所中,被朱虛侯等人殺死,諸呂的勢力很快被剷除。


可見張嫣對剷除諸呂還是有功的,劉恆即位後,張嫣皇后位被廢除,劉恆把她安置到未央宮後面極為幽靜的院落,是為北宮,張嫣生活在北宮,無聲無息,公元163年,張嫣病逝,終年40歲,死後與漢惠帝合葬於安陵,入殮時,宮女們發現張嫣仍是處子之身,消息傳出後,天下臣民憐惜她,為她立廟定時享祭,尊她為花神。


歷史紅塵


張嫣應該算是古代歷史上最悲慘的皇后了,十一歲就進入皇宮做了皇后,一輩子沒離開皇宮,卻從來沒有真正掌權過一天,她不過就是一個傀儡,被自己的外祖母呂雉坑了一輩子,何其無辜,何其無奈,這種無奈是因為她出身皇室,是大漢王朝第一位公主的女兒,這樣的身份決定了她的未來和婚姻都只能和政治掛鉤,而且她的外祖母還是頗有野心的呂雉,所以,她的悲劇又增加了幾分。

漢高祖劉邦和呂雉只有兩個孩子,即魯元公主和漢惠帝劉盈,而張嫣就是魯元公主的女兒,這樣的出身不可謂不高貴,但是卻也正是這樣的身份禁錮了張嫣一生,等張嫣十一歲的時候,她在外祖母呂雉的要求下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劉盈,這就是那個時候流行的親上加親婚姻。

當時劉邦已經去世,而太后呂雉臨朝聽政,扶植了呂氏集團,而漢惠帝劉盈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十一歲就坐上皇后之位的張嫣自然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后,甚至說不上傀儡,畢竟還只是一個孩子,我們很難去想象這個十一歲的女孩子婚後是如何和舅舅劉盈相處的,而兩人的婚姻也沒有維持多久。

公元前188年,劉盈去世,十五歲的張嫣成了寡婦,別的女孩子剛剛及笄,而張嫣卻已經成了寡婦,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雖然那個時代女子守寡後還可以再嫁,但是張嫣作為一國之後,怎麼可能會被允許再嫁?

張嫣的另一重悲劇是沒有孩子,這很可能是因為她年齡太小引起的,也可能是劉盈反抗母親的結果。她沒有孩子,呂雉只好將劉盈與宮女所生的兒子劉恭過繼給了張嫣,順便把劉恭的生母給除掉。劉盈去世後,劉恭繼位,按理來說,張嫣作為劉恭的嫡母順理成章成為太后,但是因為呂后的關係,張嫣也只是頂著太后的稱號生活在宮中,當然劉恭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政權還是握在呂雉手中。

當劉恭知道了自己身份,想為生母報仇的時候,呂雉動手殺死了劉恭,又讓劉盈另一個很小的兒子劉義做了皇帝,張嫣依舊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太后。

時間很快到了公元前180年,這一年呂后死了,她在臨死之前叮囑呂產、呂祿:“呂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為人所制!”

呂后一死,呂氏和劉氏之間開始政權,爆發了諸呂之亂,劉襄、周勃和陳平聯合起來除掉了呂氏集團,呂氏家族基本都被殺了個乾淨,而張嫣則被廢黜軟禁在了北宮,不久代王劉恆入京登基,張嫣就在北宮開始了沒有自由但至少沒有人打擾的軟禁生活,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七年,一直到張嫣去世。

張嫣這一生實在是個悲劇,從十一歲開始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沒有了自己,貴為皇后、太后,卻從不曾有過權力,如花的年紀就成了寡婦,二十來歲就被軟禁,幸福從來沒有光顧這個可憐的女子,她的人生在十一歲那年就結束了。

那麼,呂雉去世後,諸呂被除了個乾淨,為何作為呂雉外孫女的張嫣卻活了下來,被軟禁在北宮呢?

其中一個原因自然是張嫣從來沒有參與政治,她十一歲就在呂雉的要求下嫁給了親舅舅,但她只是一個孩子,也只是呂雉手中的一顆棋子,根本就沒有參與政治,她只是被動的做著皇后和太后,其他的任何事她都沒有參與。

另一個原因就是,她雖然是呂雉的外孫女,看似和呂氏集團有關係,但是說到底,她還是漢高祖劉邦的外孫女,更是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即便這個皇后做的很憋屈,但也是大漢正兒八經的皇后,是被承認了的,在沒有錯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說殺就殺。

說到底,當初劉襄等人除掉呂氏集團,只是讓劉漢王朝回到原來的軌道上,而並沒有否定呂后,也更不可能否定張嫣。當然既然要從劉邦的兒子中選擇新的皇帝,張嫣這個曾經的太后自然也不可能繼續做太后,更不可能做皇后,只能被軟禁起來,她的後半生註定是要在孤獨寂寞中度過了。

其實,這樣的軟禁生活,倒比她做皇后和太后時候的日子要好一些,雖然同樣是沒有人身自由,但至少心理負擔少了很多,不必如同一個木偶般被呂后擺佈。

 


尚宮女史


劉邦與呂雉生有一女一子,兒子就是漢惠帝劉盈,女兒名字史書無載,稱為魯元公主,這種情況在各正史中常見,也可作重男輕女一種例證吧,魯元公主小時隨母親操持家務,因劉邦在外征戰而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漢朝建立,卻出現了大敵匈奴,劉邦打算把女兒送去和親嫁給冒頓單于,經呂雉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抗議,終於沒有成行。另許配給趙王趙耳的兒子趙敖。也育有一位女兒,就是張嫣,劉盈是張嫣的親孃舅。

劉邦死後呂后擅權,前192年,迷信親上加親的呂后,為了使權力更加緊密的聯結在呂、劉周圍,不顧劉盈的反對,做主將張嫣許配給劉盈,時年十一歲的張嫣成為大漢第二任皇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趙耳原來是信陵君的門客,秦末大亂時與陳餘起兵,後來跟從劉邦,韓信打下趙地後劉邦分封他為趙王,張敖經過戰爭的洗禮卻又享有錦衣玉食,長得一表人才,從小知書達禮。而魯元公主又溫淑嫻雅,張嫣在優越儒雅的環境中長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且天生麗質,有野史說魯元公主帶小張嫣入宮時,戚夫人很喜歡抱她,劉邦說,以後這小女娃會長得比你漂亮。

與甥女成為夫妻,彆扭可知,入宮後劉盈一直寵著張嫣,卻是親情之愛,一直未與她同房。呂后因怨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長時間的積恨得到發洩,得意之餘,命人叫來劉盈欣賞她的傑作。(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盈一見戚夫人的慘狀整個人瞬間崩潰,鬱氣難以釋懷,從此自暴自棄,沉迷酒色不理政事,不久死亡。皇后無所出,而呂后又想維護張嫣的地位,便令人把惠帝其他妃嬪的兒子劉恭送給張嫣收養,假稱是親生兒子,繼位稱前少帝。

劉恭長大後,漸漸知道自己的出身,便懷恨呂后張嫣,說等長大了要她們好看。呂后得知,恐怕以後真會出事,便廢了劉恭,另立惠帝另一位兒子劉義,稱後少帝。出嫁、當皇后、認子、廢帝,都是呂后一手包辦,張嫣無權過問,可能也無心和無力過問。就這樣,深宮寂寞過了幾年。到前180年,一手撐持大漢王朝的呂后死亡,劉漢江山面臨大變,齊王劉襄率先發難,起兵討伐諸呂。長安京中老臣周勃陳平夏侯嬰等密謀,聯手從諸呂手中奪回政權,廢了後少帝,另立劉邦第四子劉恆為帝,即漢文帝。(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魯元公主是劉恆的異母姐,張嫣論外也是他的外甥女,論家事則是大嫂,劉恆與眾位老臣都知道張嫣心性安靜不喜權力,一切都是呂后安排,她也是政治的受害者之一,政變成功後,除了廢掉張嫣皇后之位外,沒有牽連其他,張嫣一直住在北宮,前163年病逝,年四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