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剛出生的小雞該怎麼保溫?

130573906


大家好,我是曉霞,從事養雞12年了。小雞苗到家時,由於自身調節溫度的能力差,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小雞的存活率,溫度過高小雞的體熱和水分散失受到影響,食慾減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長髮育緩慢,死亡率身高;溫度過低小雞不能維持體溫平衡,相互擠堆導致部分小雞呼吸困難甚至死亡。一般小雞剛進入育雛室溫度應保證在34-35℃,後期根據其生長需求逐步的降低溫度。

我育雛小雞時常採用發酵床育雛和立體育雛兩種模式。不同的育雛方式,小雞的保溫也有所不同,發酵床一般採用浴霸燈保溫,立體育雛採用的蜂窩煤爐或電爐保溫。

立體育雛應該大家平時接觸比較多,今天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發酵床育雛小雞溫度方面的管理吧。

一般1000只小雞採用發酵床育雛,初期在製作好的發酵床上(發酵床的具體制作方法可以私信我)圈6個2-3平方米的小格子,一方面是避免溫度低小雞出現扎堆;另一方面是把強弱的小雞進行分群養殖,弱雛可適當提高相應的溫度,給予精細管理,最後在每個格子上面設置一個浴霸燈即可。

隨著小雞的生長,可以通過減少護網的條數來調整雞群活動的面積,20-30天即可拆除護網讓小雞自由的在發酵床上活動。為了平衡小雞舍內的溫度,一定要看管好熱源,陰雨天可將溫度調高些,中午或天氣暖和時調低些。

發酵床育雛小雞,雞群在床面上生活,雞隻所排出的糞尿在滲入墊料後,經有益微生物發酵迅速被分解、消化,從而達到免沖洗雞舍,除臭味,糞尿零排放。


曉霞的養殖日記


剛出生的小雞怎樣保溫?首先分析家庭散養和養殖戶養殖兩種類行。

1家庭散養:家庭散養的小雞一般是老母雞孵化出來。每到春天氣侯逐漸轉暖,老母雞開始產蛋並孵化。母雞孵化一般為20天左右,孵化的溫度為37度左右。孵化時找個木箱(酒箱)之類的東西,鋪上麥草讓母雞在箱子裡開始孵化,上面蓋上棉衣,20天左右小雞就破殼而出了。小雞出齊後母雞帶上小雞崽開始覓食,遇冷天或早晚氣溫低時,小雞崽就到老母雞肚子下面取暖,散養的小雞抵抗能力很強,一般不用人工管理。



2養殖戶養雞:養殖戶養雞數量大,一般從種雞廠孵化後進雞苗養殖。進雞苗前一天將室內溫度升到37一38度之間(用熱風爐加溫),進苗時溫度為34一35度,溼度為65-70%,以後為60%。進苗10小時後用3%葡萄糖(食用紅糖),讓其自飲,連飲5一6小時,然後把小雞料加入開食盤中讓其自食。一週內溫度為32一34度,二週內為30一32度,半月後每日降低2度,最後為24一25度之間。四日齡進行擴群,七日齡時做一次雞瘟疫苗。養殖中精心餵養和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搞好各種疫苗,杜絕病害,為增產獲利打好基礎,40天左右即可出欄。



鄉約臨沂


1.家庭自己小型散養小雞。

千年來農民都有養殖雞的習慣,他們的目的是是為了掙錢。現在有很多農民養殖的雞都是一個也不賣的,他們是為了自己在想吃的時候可以隨時吃到美味的雞肉,可以吃到新鮮的雞蛋。有的是為了在外面工作的孩子能吃到美味的家,家鄉的味道。一般情況下小雞都是在清明前後孵化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就大的就可以吃了。春季的氣溫還是很低的,小雞的保溫還是很重要的。農村家裡的小雞都是有老母雞孵化出來的。小雞在21天后都會陸續孵化,在小雞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會找一個正好合適的紙箱子,比如白酒箱子等,剛出生的小雞就放在那裡面,上面用厚一點的毛毯,或者衣服等蓋住,小雞會在一起取暖的。等到小雞都孵化完了,老母雞就會帶著它們覓食。冷了就會在母雞肚子下面取暖。散養的小雞抵抗力還是很好的。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就不用管了。



2.工廠養殖的小雞。

工廠的小雞的是有恆溫,恆溼的房間孵化出來的,小雞出來之後,還會有一套的程序來保證小雞的溫度。他們在一定的區域內會控制小雞的數量。除了溫度,溼度。還要保障雞舍內的通風。還有就是出生的小雞有的體質不行,有缺陷的小雞,會被處理掉。在一系列的科學技術下,會保障健康的小雞。安全的度過幼小期。


無吳五


小雞從出殼到放養階段,保溫是關鍵。1~2日齡雛雞,舍溫應保持在32~34 ℃,以後每2 d降1 ℃直至20 ℃左右,雛雞不擠成一堆時方可不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如果雛雞兩翼下垂,雞群散得比較開,張口喘氣,搶水喝,就表示舍溫過高了;當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出糞便多呈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說明溫度合適。 雛雞保溫的方法很多。小群雞可放於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乾草或舊棉絮,墊料下可放置熱水袋(瓶),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多數採取溫室保育。飲水器內不斷水,以滿足溼度要求;如遇梅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墊料,及時清理潮溼墊料,並適當換氣。 1.2 營養供給 合理餵養和科學搭配飼料是養雞的重點。雛雞開食之前,先飲用0.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起到清理腸道、清除胎糞的作用。然後飼餵5%~8%的紅糖或葡萄糖溫開水,提高雛雞特別是弱小雞的成活率。2 h後再喂全價飼料(開口料)。第2~3 d開始供給清潔飲水,做到不缺水,特別是產蛋雞階段更不能缺水。喂料要少喂勤添,逐漸減少飼餵次數,每次不要喂太飽,以免消化不良拉稀便。1~2月齡的雞,要飼餵營養全面的全價小雞料。放養雞可按照穀物類(玉米、碎米等)50%~75%,豆類(炒熟的豆類及餅粕類等)15%~25%,糠麩類(米糠、麥麩等)5%~15%,食鹽0.3%~0.5%進行搭配,粉碎拌溼發酵後飼餵。根據放養地的植物情況,可適當添加青飼料飼餵。嚴禁飼餵發黴變質飼料,防止中毒。 1.3 飼養密度 根據雞的飼養階段和飼養方式,以每平方米養雞50只逐漸減少到5~10只為宜。另外,根據雞的習性,應在舍內設置棲架,減少雞與糞便接觸,從而減少雞球蟲病等疾病和雞胸部囊狀物的發生幾率。為了保證雞群均勻生長,應及時按照大小、強弱、性別進行分群飼養。放養場密度根據植物種類選擇合適的放養量,一般每畝不超過100只,放養場地不是沙壤土的,要在場內設置沙浴池,滿足雞沙浴的習性,以增加羽毛亮麗度,減少雞體表寄生蟲和減輕雞體糞臭味,從而提高雞品質和市場售價。 1.4 光照 光照對雞的生長和生殖腺發育都有較好的刺激作用。1~3日齡小雞一般採用24 h光照,以後逐漸減少到自然光照;從性成熟開始要逐漸補足光照到14 h,產蛋高峰時光照需達16 h直至產蛋結束。因此,在秋冬和早春自然光照不足時,需人工補足光照,從而提高雞的產蛋量。但在抓雞時要減弱光照,以減少雞的應激反應。當白天光線強烈時,要採用遮陽網等措施減弱光照強度,減少雞啄癖的發生。 1.5 環境衛生 要隨時注意保持雞舍空氣清新和飼養環境安靜。雞舍除了要做好保溫還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排除有害氣體,降低溼度,減少疾病發生。另外,雞易受驚擾,因此要保持環境安靜,特別是產蛋期如若受驚會使產蛋減少,還會下軟蛋。 1.6 育肥出售 不需要留作種用或產蛋的雞,可以育肥出售。育肥要做好以下幾點: 1.6.1 驅蟲 出欄前1個月左右,可用左旋咪唑等驅蟲藥驅殺雞體內寄生蟲。 1.6.2 靜養 經過驅蟲後的雞,適當限制其活動,保持雞舍內較暗光線與安靜的環境,使雞飽食後安睡。 1.6.3 供料 育肥雞飼料主要以玉米、稻穀、紅苕等澱粉性飼料為主,適當減少影響肉質風味的飼料,也可以在雞飼料中加1%~2%的植物油,增強育肥效果。出售前28 d開始禁喂抗生素和驅蟲藥等藥物。經過30 d左右的育肥即可適時出售,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育肥超過1個月後,雞體重增加不明顯,經濟收益降低。 02 疫病防控技術 2.1 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 科學飼養:滿足雞快速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整個飼養期禁用發黴變質飼料,防止營養代謝疾病和中毒病的發生。 合理管理:給雞提供合適的溫溼度、光照,保持良好的通風、密度等飼養條件,避免因管理導致生理性失調而引起非傳染性疾病。 2.2 傳染性疾病的防控 2.2.1 消滅傳染源 首先把好引種關,不從發病區域引種;隨時密切注意雞群動態,儘早發現可疑病死雞,上報當地獸醫部門,儘快確診,防止擴散,及時採取隔離、封鎖等處理措施。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非專業人員不解剖病死雞,定期開展飼養人員健康體檢,防止人獸共患病的發生。 2.2.2 切斷傳播途徑 一是合理選擇養殖地點和科學佈局,遠離其他養殖場、屠宰場、加工廠及風景名勝區,與外界有一定的隔離帶,實行人雞分離,場內淨道與汙道分離;二是嚴格控制入口,外來人員與車輛禁止入場,不在市場上購買禽類及其產品;三是通過清掃、沖洗和消毒等措施,減少易感動物與傳染源直接接觸,降低傳播媒介如飼料、飲水、設備、用具和空氣中的塵埃、飛沫以及野禽、老鼠、蚊蠅、工作人員等間接傳播的幾率。 2.2.3 降低雞群易感性 對雞群容易感染的疫病及時進行預防接種,刺激雞群產生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增強雞群的抗病力。 03 常見病防治技術 3.1 一般病毒性疾病 (1)用禽用白細胞干擾素1瓶兌水10 L供500只雞飲用,每天2~3次,連用3~5 d;(2)每隻雞用板藍根2 g、大青葉3 g、千里光2 g煎水飲用。 3.2 禽流感 春防、秋防時用H5+H7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集中免疫一次,錯過春防、秋防的雞於7~14日齡免疫一次,間隔3~4周加強免疫一次。 3.3 雞新城疫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8~10日齡首免,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點眼、滴鼻或飲水;30~35日齡二免;17~18周齡三免,用新城疫+傳支二聯滅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95後養殖小夥


看來您不是專業養殖戶,告訴你:我也不是啊😁😂


婉荷11


可以用保溫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