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些農村裡的老人,毛筆字寫的那麼好?

農友君


△ 為什麼農村有些老人毛筆字寫得那麼好?是有一定因素的。

大家還記得在改革開放初期,城鎮街道兩旁人行道上,曾掀起過一陣寫對聯賺錢的狂熱嗎!過年寫春聯,平時寫壽聯、婚聯、輓聯、賀聯(包括修房造屋,生意開張)等。當時城裡人寫對聯找錢的人較少,他們主要是忙於開店經商,賺大錢去了,大部份都是農村30歲以上人群在寫。

為什麼農村人上街寫對成風?因改革開放初期,大部份農民還不知外出打工,在田地裡也挖不出幾個票子,總覺得上街寫對聯賣很現實,當時寫一副春聯5角左右,寫一副掛對1元,寫一副彩3元~4元,一天下來,少者賺40~50元,多者可賺100元左右,在70年代未~80年代中期,一天能賺到這麼多錢,作為農村人來說是很可觀的。

在那個年代,做對聯生意的人也多,競爭量也大,一個一比一個寫得好。寫得較差的,生意就差。

為了多賺錢,受環境逼迫,促使寫對人自己去練,之所以農村多數老人字寫得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練出來的(這些老人還健在的,大至都在80歲左右的人了,最小的也是古稀之年了)。

古人言:〃功夫莫負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只要肯學、肯練,沒有不成功的。


楊與昌1


我今年三十六歲,我從小在農村,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十里八村的人都來找我爺爺寫春聯,一進臘月就寫一直寫到貼春聯的那天,小時候不懂什麼叫書法,記得爺爺給我講過,說他上過六年的私塾,書法寫的是真漂亮,有點顏真卿的的影子,大家都說爺爺寫的好,那是候小看不出來好與不好,現在覺得他老人家寫的字行雲流水,有骨有筋,說一說不要小看農村的老人,有很多有才華的人在農村


壩上草原磊子


說也慚愧,我是甘肅狀元縣的一個農民,在家無覺察,出門打工曾有時寫字,令他們驚訝不絕,一個農民能寫這麼好的字實屬罕見。這也無他,主要是當時上學時在二年級就寫大楷,三年級寫小楷,直到初中畢業才不寫毛筆字了。記得當時是隔日大小楷,寒署假也不例外,……自離開學校以後,無事就是寫毛筆字,解方程,證明幾何題……,久而久之,毛筆字逐浙寫的正規了。


張九如


為什麼有些農村裡的老人,毛筆字寫的那麼好?

毛筆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已經流傳了上千年。農村更是藏龍臥虎,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毛筆字寫的那叫一個好,像印刷出來的一樣,看著真舒服,不禁讓人感慨:高手果然在民間啊。

老人們毛筆字寫的好是有歷史原因的,那時候沒有鋼筆、圓珠筆之類的硬筆,毛筆字是歷史的產物。

1、古時候考取功名必須是寫文章,用的就是毛筆。考生們來自天南地北,那時候全國沒有統一的語言,各地差異很大,就像現在農村有的隔壁的村子方言就完全聽不懂一樣;唯一統一的就是文字,文字是最好的溝通方式。你想,寫的字連考官都看不懂你還能中科舉?要是皇上都看不懂那恐怕還得要砍頭的。


2、歷史上漫長的期間是沒有打印機的,當然也沒有電腦。所有的官文、書信、書籍都是要人工謄寫的,要大家都看得懂,所以都是規規矩矩的寫,久而久之,毛筆字就形成了一門吃飯手藝。


3、讀書人尚來相信“字如其人”的精神。大大方方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以前的人見一面是很費時費力的,通常都是透過毛筆字來看一個人。寫字好看的人就更受人敬重了,更有可能遇上知己或者貴人。

農村老人毛筆字寫的好,也正體現了農民的勤勞與智慧;體現了農村深厚的文化化底蘊;體現了農村充滿正能量氣息。

想要了解更多三農知識,請記得關注“微農村”。


農紀


因為那個年代從一年級開始,都是用毛筆寫字,莫說鋼筆了,就連木筆也很少,見到有人左上衣口袋彆著一支鋼筆,令旁邊人羨慕銀久,尤其是上海牌依金嘴鋼筆,小時候得見過一眼,感覺好幸運!故無論男女學生,從一年級就寫毛筆字了,這是當時學習必用,所以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寫毛筆字的基礎。我記得:在我判蒙入學的第一天,父親就這樣囑我說:才是膽,字為衣!


平安七哥193134881


原先上私塾,童子功,農閒時間多,紅白事上用,所以這樣的黑墨先生寫的都挺好。不過現在農村寫書法也少的可憐,那些老先生有的過世了,再就是年齡大了,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兩個的,有的村基本沒有了。


敦厚鐵農


在農村在城市,寫好毛筆字都靠練呀。


竇愛英247


高手在民間,懂不?


手機用戶16098857455


在城裡都是書法大師!


逸仙737


不管生活在哪裡?勤奮去練習人人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