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為什麼你的腰突症總是反覆發作?

我已經腰突3、4年了,為何總是好不了?

為什麼我的腰突症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作?

出現以上現象,可能跟這兩個因素有關:一是採用的康復治療方法治標不治本,二是長期保持不良生活習慣。

其一,康復方法治標不治本

腰椎間盤主要由纖維環、髓核組成。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出現裂縫,裡面的髓核物質從裂縫溢出來形成突出物,並壓迫或刺激周圍的腰椎神經跟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狀。

這些腰突症狀對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影響非常大。例如走路10分鐘開始腿痛腿麻,無法正常行走。

根據傳統的腰突康復經驗,腰突後,突友一般會採用臥床休息、正骨、針灸、打針吃藥等康復方法。如此進行康復,幸運的是有些人可能在一個療程後就真的緩解了症狀,但是可能沒多久卻發現腰突症狀又回來了。

其實,對於肌肉問題引起的腰突症狀,正骨、針灸、打針吃藥,可能治標不治本。

例如,科學的正骨復位可以減輕腰椎關節的粘連、釋放被卡住的滑膜褶皺、並促進內啡肽,一種具有止痛效果的激素的釋放。

所以,正骨之後,可能確實可以緩解部分症狀。但是真正對肌肉力量、腰椎的穩定性的影響不大。

而腰突症病患往往存在著深層肌肉力量較弱、腰椎穩定性較差等情況,而這種情況可能是導致腰突或加劇腰突症狀的主要原因之一。

運動康復:提高腰椎的穩定性

缺乏運動是導致腰突症的主要原因。

腰部肌肉有著支撐腰椎,吸收外界壓力,減輕腰椎壓力的作用。尤其是腰腹部的深層肌肉。通過運動提高這些肌肉力量,可以減少腰椎間盤的壓力。另外,運動可以改變椎間盤的壓力,以便椎間盤吸收和排出水分,讓椎間盤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這些都有利於椎間盤的健康。

對於緩解肌肉問題引起的腰突症狀,最重要的是強化深層肌肉的力量。

肌肉支撐著骨骼。腰部肌肉支撐著腰椎,可以吸收部分壓力,從而減輕腰椎受到的壓力。

通過運動增加深層肌肉的力量,可以提高腰椎的穩定和減輕腰椎間盤的壓力,從而減少腰椎神經受到壓迫,緩解腰突症狀,並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腰突症狀復發。

而針對性的運動康復可以有效地提高深層肌肉的力量。例如:

剪刀腿運動

為什麼你的腰突症總是反覆發作?

WELL健康APP

當然,如果存在腰部肌肉僵硬情況,還需要加上拉伸運動。

腰部拉伸運動可以恢復腰肌的柔韌性,有助於緩解腰痛症狀,並幫助突友進一步進行強化鍛鍊。例如:

仰臥腹部屈曲運動

為什麼你的腰突症總是反覆發作?

WELL健康APP

科學的運動康復是針對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具體的運動康復方案需要據個人的情況而定。不同個體的突友,方案也會有所差異。

如果你想嘗試運動康復,建議下載【WELL健康】APP,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定製屬於你自己的個人腰部運動方案:

  • 每天打開APP即可跟著運動視頻進行鍛鍊
  • 堅持每天3組,每組1次
  • 持續2個星期後運動方案即可升階,為你提供進一步的康復鍛鍊。
為什麼你的腰突症總是反覆發作?

據調查使用APP進行鍛鍊的頸腰疼痛用戶,結果顯示:使用APP鍛鍊6個月,疼痛度下降3分。[1](注:給疼痛程度打分,10分為劇烈疼痛,0分為完全不痛)

當然,如想找康復治療師面對面進行全身評估和定製康復方案,歡迎聯繫我們的客服【微信號:WELL-one】進行預約諮詢。

其二,長期保持不良姿勢

此外,腰突症狀總是好不了,容易復發,這跟突友日常的不良姿勢密切相關。

平時看中醫的時候,中醫師總是提醒忌吃這個,禁吃那個,以免影響藥效。

同理,無論在運動康復,還是在手術治療之後,突友都需要改善不良的姿勢。

因為很多不良姿勢會直接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長期為之極有可能會誘發腰突症狀復發。

有科學家測試了不同的姿勢對椎間盤的壓力。據測試數據顯示,俯臥在床上玩手機、打噴嚏,彎腰坐姿、負重站立、站立前傾等姿勢會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2]

所以,為預防腰突症狀復發,改善不良姿勢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改善不良姿勢屬於健康教育的範疇。有研究表明、運動康復於健康教育相結合,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腰痛的複發率。[3]

那麼如何改善不良姿勢?

可點擊下面推文學習正確的姿勢:

參考文獻:

[1]Lo W L A, Lei D, Li L, et al.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mbedded Mobile App 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Neck and Back Pain: Observational Study[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18, 6(11).

[2]Wilke, H.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and Claes, L.E., 1999. New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daily life. Spine (Phila Pa 1976), 24(8): 755-62.

[3]Steffens, D., Maher, C.G., Pereira, L.S., Stevens, M.L., Oliveira, V.C., Chapple, M., Teixeira-Salmela, L.F. and Hancock, M.J., Prevention of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168-6114 (Electronic)).

為什麼你的腰突症總是反覆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